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全套教案(新人教版)(共5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全套教案(新人教版)(共5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全套教案(新人教版)(共51页).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教案 江川二中 生物组 主备人_伏蓉玉_ 审核人_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课题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4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能力目标: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三)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
2、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难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教具板书、黑板画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板书设计一、相关概念: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不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符号及其概念二、 选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 F1 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 矮茎
3、豌豆 3 : 1四、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 引入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
4、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看课本思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二、补充相关概念: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自交、杂交、测交、回交。以及相关符号及其概念。记笔记补充相关概念、便于对接下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三、 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总结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思考、学习、理解告诉学生孟德尔的实验成功在于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激发学生探索豌豆的优点。四、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 F1 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3
5、 : 1思考:1、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2、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听讲、思考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1)性状是由_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存在。纯合子是指_的个体。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
6、交或测交后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指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发生性状分离。(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听讲、思考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假说演绎法:在_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_和_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_,再_。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_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2.测交就是让_与_用来验证_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类型的理论之比为_。3
7、.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听讲、思考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七、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听讲、思考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八、(一)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例)DDDD DD 高茎 dd dd dd 矮茎DDdd Dd 高茎 Dd Dd 1DD:2Dd:1dd=3高:1矮Dd dd 1 Dd:1dd =1高:1矮 Dd DD 1 DD:1Dd 高茎(二) 连续自交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
8、子或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以Aa为例)Aa连续自交Fn及所占的比例杂合子:1/2n 纯合子:1-1/2n显性纯合子:1/2-1/2n+1 隐性纯合子:1/2-1/2n+1显性性状个体:1/2+1/2n+1 隐性性状个体:1/2-1/2n+1 听讲、思考回答、整理笔记拓展相关知识,利于学生应对今后的期中期末考试以及高考。八、总结及练习进行总结完成练习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加深印象。现学现用,巩固掌握知识教学后记: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教案 江川二中 生物组 主备人_伏蓉玉_ 审核人_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课题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4课时)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 阐明孟
9、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二)能力目标: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三)情感目标:1. 通过讲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的教育。2. 从基因的分离规律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发现过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重点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具挂图、黑板画、板书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阅读法、
10、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板书设计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引入前面我们学习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而在实际情况中,生物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当生物的多种性状综合起来的时候,其遗传又有什么规律?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思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课本图1-7)(1)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2)F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原有的性状是哪几个?新出现的性状是哪几个?它们的数量比接近于多少?(4)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看课本、观察、思考以问题探讨式、驱动式进行学习,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11、。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粒色:黄色和绿色(由Y和y控制)1. 两对相对性状 粒形:圆粒和皱粒(由R和r控制)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Y和y、R和r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2. 亲本基因型: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一种配子;3. F1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4. F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四种雄配子和四种雌配子的比例均为1:1:1:1;5. 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遗
12、传因子组合,决定4种性状表现,比例为9:3:3:1。听讲、思考、记笔记。学习棋盘法的统计情况,并且学以致用。能从棋盘法里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并掌握。锻炼学生学习知识、处理知识、归纳总结知识并且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走进课堂里来。四、(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实验 过程:YyRr yyrr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二) 自由组合定律(三)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完成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的书写。看课本,勾画自由组合定律并听讲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时的严谨性。带领学生学会总结五、总结及练习进行总结完成练习对本
13、课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加深印象。现学现用,巩固掌握知识教学后记: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江川二中 生物组 主备_韩旭东_ 审核_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课题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核内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2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遗传学意义。 3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数量、行为的变化,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2、运用染色体的相应变化规律,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减数分裂各个阶段染色体行为、数量、特征的变化。难点掌握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
14、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教具ppt、实验材料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板书设计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通过ppt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图片。ppt展示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生物学家魏斯曼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引出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3
15、)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4)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PPT播放精子形成的的连续动画。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联会: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四分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Ppt展示强调: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DNA)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讲述: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PPT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点。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可用图所
16、示的两条曲线表示。受精作用:精子细胞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图示:思考上述问题并回答。答如左。学生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内容(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总结,分析归纳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绘出学案4坐标图。学生归纳:意义:1、保证了同种生物亲、子两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激趣温旧学新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学习具体过程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教学后记:2.2基因在染色体上 江川二中 生物组 主备_韩旭东_ 审核_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课题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目标
17、(一)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教具ppt、实验材料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板书设计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萨顿的假说:学生自主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实验)1、选择果蝇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2、实验过程 P 红眼(雌) 白眼(雄)F1 红眼 (雌、雄) F1雌雄
18、交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4 1/43、性别决定基础:生物的性别通常是由 性染色体 决定的。细胞内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按形态分 非同源染色体 常染色体:雌雄个体中相同的染色体按与性别关系 性染色体:雌雄个体中不相同的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 XY型 雌性:(同型) XX ;雄性:(异型) XY 思考:1、XY型决定性别起作用的染色体是 X和Y ,性别决定的时间是 受精的过程中 。2、用遗传图解解释人类中男女比例1:1的原因。男性 女性亲代 XY XX配子 X Y X子代 XX XY 女性 男性 1 : 1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4、假说(解释) 摩尔根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 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必修 遗传 进化 全套 教案 新人 5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