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共1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共116页).doc(1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幻灯片1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考核内容题型占比内容重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客观题20宏观经济分析、货币基础知识及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银行分类银行业务客观题25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银行管理客观题(含计算)25银行管理基本指标、公司治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银行从业法律基础客观题20银行业监管及反洗钱相关法律规定、民商事法中的相关内容及金融犯罪银行监管与自律客观题10银行监管体制与银行从业人员基本守则与职业操守第一章经济基础知识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l 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l 目标 衡量指标 l 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
2、P)l 充分就业失业率l 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一)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人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二)充分就业与失业率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衡量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三)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
3、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常用的指标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四)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
4、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的指标。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了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二、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在衰退、萧条阶段,社会生产缩减、商品滞销、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严重下降,经营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复苏阶段,企业开始大规模投资和更新固定资产,生产经营趋于正常,利润增加,对借贷资金的需求显著扩大,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和利润明显扩
5、大。繁荣阶段,生产发展迅速,市场兴旺,社会购买力上升,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数额激增,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也处于最高水平。经济严重衰退或大幅度货币贬值时,易引发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金融危机分为四大类:(1)货币危机(2)银行危机(3)外债危机(4)系统性金融危机: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系统性金融危机。三、经济结构(一)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第三产业: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
6、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二)消费投资结构从指出角度看,GDP由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部分构成。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其中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私人购房纳入投资范畴。 净出口: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第二节行业经济发展分析(新增)一、我国行业分类201
7、1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我国行业分类如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l 二、行业分析基本内容l (一)行业市场结构特征分析l 1.完全竞争行业l 由许多企业生产同质产品的市场情形,是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l 特点: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完
8、全流动;产品同质、无差别;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企业的盈利基本上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市场信息通畅,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情况非常了解,并且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个市场。 例子:初级产品的市场如农产品市场l 2.垄断竞争行业l 指一个市场中许多生产者生产同种但不同质产品的市场情形。l 特点: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流动;生产的产品之间存在差异;生产者对自己经营的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l 例子:制成品市场如纺织、食品零售等行业都属于这种类型。l 3.寡头垄断行业l 指相对少量的生产者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情形。l 特点:生产者产量非常大,因此对市场的价格和交
9、易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只有少量的生产者生产同一种产品,市场集中度高;每个企业的产量在全行业中占有的份额都比较大,进出壁垒比较高。例子:汽车制造、钢铁行业等l 4.完全垄断行业l 指独家企业生产某种特质产品从而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之下的情形。特点: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的控制中,产品被独占,产品又缺乏合适的替代品,对自己的产品价格有很强的控制力,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第二节行业经济发展分析2周期型行业周期型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行业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也会相应低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繁荣时期会增加对这些行业产品的购买,而经济衰退时
10、就会将其产品的购买延迟到经济改善之后。耐用品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均属于典型的周期型行业。第二节行业经济发展分析3防守型行业防守型行业所提供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不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无论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或下降阶段,由于稳定的需求和价格,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会呈现基本稳定的态势。食品业和公用事业属于防守型行业。(三)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1.初创期初创期是一个行业的起步阶段。由于新行业刚刚诞生,创业投资和产品研发费用较高,产品质量较低且不太稳定,而大众对其产品尚缺乏全面了解,致使其产品市场上需求较小,销售收入较低,因此,这时的创业公司可能不但
11、没有利润反而会出现较大亏损。2.成长期成长期是一个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行业利润迅猛增加。在这个阶段,新产品得到市场充分认可,需求量大幅增加,价格稳步提高,逐渐显露出高收益的特征。随着利润的增长,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出现新旧企业之间和新旧产品之间激烈竞争的局面。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巨大。3.成熟期成熟期是行业发展的巅峰时期。经过成长期的激烈竞争,生存下来的少数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市场,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获取的利润比较稳定。同时,各企业之间实力相当,市场份额不会出现较大改变,所以,成熟期也是行业发展的稳定阶段。4.衰退期衰退期是行业生命周期的最
12、后阶段,是行业经济新陈代谢的表现。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稳定期之后,由于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原有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削弱,市场需求量开始逐步减少,致使产品的销售量也随之下滑。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将资金从原有行业转移到其他有利可图的行业中。随着原有行业市场规模不断萎缩,利润下降,企业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正常利润都无法维持时,整个行业便进入了衰退期。(四)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1.技术进步2.政府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形式,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行业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政府政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3.行业组织创新行业组织是指同一行业内企业的组织形态和企业间的关系,包
13、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内容。行业组织创新是使行业组织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一些组织创新活跃的行业,随着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型组织关系的不断涌现,往往能获得超额利润。4.社会变化5.经济全球化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新增)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区域发展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对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分析,应明确其数量、质量和组合特征,优势、潜力和限制因素,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及技术经济前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问题。2.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会影响区域自然资源
14、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区域人口的素质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应重点分析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其与资源数量和分布及生产布局的适应性或协调性,区域适度人口的规模等问题。3.技术是构成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条件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提供了区域发展的可能性,而技术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技术革新会带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技术条件的分析主要应评价区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引进并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技术引进的有利条件和阻力,适用技术的选择等。4.对区域基础设施的分析应重点评价基础设施的种类,规模,水平,配套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区域
15、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在建立经济发展水平量度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计量方法分析比较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的合理性,为区域产业结构和牢问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三、区域发展分析区域发展分析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分析判断的标准。在区域发展中,经济
16、发展仍然是核心。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新增)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起源与演变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其他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四个阶段,并最终产生货币。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不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
17、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幻灯片5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二)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表现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特殊性表现在: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与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商品在质的方面相同
18、,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可以是观念形态的货币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第二,不需要具有十足价值,可以用符号代替。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3.贮藏手段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时,就执行贮藏手段职能。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第二,必须是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4.支付手段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偿还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
19、捐款、赠与等。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突破了现货交易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二是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一部分债权债务关系可以相互抵消,可以节约现金流通费用。消极作用表现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存在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二、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货币需求及影响因素1.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2.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1)收入水平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2)利率水平利息率与货
20、币需求呈反比。这是因为:利息收入可以看做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息率提高,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息收入),会带来货币持有的减少,因此,货币需求趋于减少。相反利息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减少,货币需求趋于增加。(3)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若以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有如下公式:M=PQV。可见,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需求成反比。(4)信用制度发达程度信用货币制度发达程度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信用制度发达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支付结算减少作为流通
21、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数量,从而使货币需求降低,另一方面,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市场完善,增加可供人们选择的资产形式,人们的资产配置就有更多的选择,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就会减少(6)公众的预期和偏好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时,会减少货币持有,则货币需求减少。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则货币需求减少。(7)其他因素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通讯等技术状况(二)货币供给及货币层次划分1.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一般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构成。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社会公众
22、持有现金的愿望、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财政收支等因素,都会影响货币供给总量。2.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是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M2M1)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三)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1.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存款准备金(rd):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派生存款:银行用
23、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2.货币乘数及影响因素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而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影响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反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越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越少,反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则越
24、大。因此,许多国家都把调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紧缩或扩张信用的一个重要手段。(2)现金漏损率(c) (反比)在存款派生过程中,客户提取现金,则现金就会流出银行系统,出现现金漏损,使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派生倍数也必然缩小,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下降。(3)超额准备金率(e) (反比)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留有的超额准备金越多,用于贷款的部分就越少,使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削弱。(4)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rt) (反比)货币创造乘数KK=1/(rd+c+e+rt*t)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准备金
25、率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三、通过膨胀与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超过需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1.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引起了物价上涨。(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根源在于社会总供给的变化,在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物价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
26、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往往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4)结构型通货膨胀:在整个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均衡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而引起。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第一,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正常发展。第二,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2)对分配和消费的影响第一,通货膨胀会引起不利于固定薪金收入阶层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第二,通货膨胀是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的分配。第三,通货膨胀降低消费规模(3)对金融秩序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第一,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常常会引起居民挤提存款,用于抢
27、购商品。而企业争相贷款,将贷款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赚取暴利。导致银行资金紧张,扰乱了金融领域的正常秩序。第二,严重的通货膨胀,会使社会公众失去对本国纸币的信心,不愿意接受和使用纸币,甚至会出现排斥货币的现象,导致一国的货币制度走向崩溃。第三,由于通货膨胀使生产领域受到打击,生产性投资的预期收益普遍低落,而流通领域则存在过度的投机,导致经济紊乱。第四,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领域的混乱,会直接波及整个社会,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配不公会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政府威信下降,政局不稳定。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紧缩的货币政策第一,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或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第二,提高利率(如再贴
28、现率)。(2)紧缩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增收节支、减少赤字。增收的措施主要是增加税赋。节支的措施主要是压缩政府机构费用开支,抑制公共事业投资,减少各种补贴和救济等福利性支出。此外,还可以通过紧缩的收入政策、积极的供给政策以及货币改革等措施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二)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升值、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1.通货紧缩的原因(1)货币供给减少主要是由于政策时滞的原因,在通货膨胀时期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投资和需求的下降,进而影响社会有效供给。(2)有效需求不足当实际利率较高时,消费和投资就会出现大
29、幅下降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物价持续下跌;金融机构贷款意愿下降和提高利率时,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物价下跌;制度变迁和转型等体制因素,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储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即期支出大量地转化为远期支出,也会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降。(3)供需结构不合理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合理的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加剧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跌。(4)国际市场的冲击对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入减少,导致国内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产品价格下降。2.通货
30、紧缩的影响(1)导致社会总投资减少(2)减少消费需求在通货紧缩过程中,物价下跌使货币实际购买力不断提高,人们会尽可能地推迟支付,导致消费支出的延迟和消费规模的减小。(3)影响社会收入再分配通货紧缩会使政府的收入向企业和个人转移,主要是通过降低所得税实现的;会使企业在价格下降中受到损失;会使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会形成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的资金再分配。3.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1)扩大有效需求扩大投资需求的对策:扩大政府公共支出,以促进经济增长;刺激企业及民间投资;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消费需求的对策:消除各种不利于增加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约束,充分利用各种政策组合,引导社会消费稳定增长;提高
31、公众收入水平,增加其购买能力以提高消费需求;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失业补助刺激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品种;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扩大财政开支,兴建公共工程,增加财政赤字,减免税收。扩张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买人有价证券等手段,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扩大货币乘数,增加社会货币供给总量;降低基准利率,以减少商业银行借款成本,降低市场利率,刺激总需求。(3)引导公众预期通过公开宣传等措施对公众进行政策性引导,调整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预期,可以对扩大投资需求和增加消费需
32、求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二)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1.操作目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量。它介于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之间,是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的传导桥梁。通常被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2.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
33、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在于: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观测的指标;便于中央银行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中介目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二、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三大传统法宝”。(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它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
34、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货币供应量下降。(二)再贴现再贴现指金融机构为取得资金,将未到期贴现的商业汇票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票据的行为。再贴现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再贴现率提高,货币供给量减少;反之,货币供给量增加。(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目的为调控经济
35、(非盈利)。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可增加货币供应量,反之,减少。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具有主动性、灵活准确性、可逆转性、可微调、操作过程迅速、可持续操作等优点,为中央银行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除“三大法宝”外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利用基准利率、再贷款以及窗口指导、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手段。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新增)(一)传统的利率渠道利率渠道是指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利率,借贷成本下降,进而会促使企业增加投资支出和消费者增加对耐用品的消费支出。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产出的增加。(二)信贷渠道信贷渠道是指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控
36、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减少,影响到银行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三)资产价格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引起资产价格的变化,进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和消费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托宾q理论的“托宾效应”。q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成本之比,q同投资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增加,股票价格上涨,q值增大,企业愿意增加投资,全社会总产出增加。另一种是莫迪利安尼的“消费财富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众持有的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个人财富变动,从而影响其消费支出。这里的消费取决于消费者毕
37、生的财富,而不是取决于消费者的当期收入。所以,只有股市持续较长时间的上涨,才会增加消费者整体的“毕生财富”,这时才具有财富效应。(四)汇率渠道汇率渠道也称国际贸易渠道,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动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汇率,进而对净出口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渠道的作用过程如下: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本国的利率下降,从而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也将下降,由此影响本国货币贬值,使净出口增加,商品需求增加,最终导致总产出的增加。第三节利息与利率一、概念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也就是资金的价格。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收入同本金之间的比率。二、利息率的主要种类(一)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1.固定利率指在借
38、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商定的利率,在整个借贷合同期内,利率不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或其他因素而变化。2.浮动利率指银行借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共同商定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的利率。(二)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1.存款利率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2.贷款利率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和借款人的筹资成本,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经济效益,对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货币流通也有重要影响。(三)基准利率和基础利率 1.基准利率由一个
39、国家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调整、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利率,在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指再贴现利率。第三节利息与利率基准利率有两重含义:一是基准利率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是金融机构系统制定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有价证券利率的依据;二是基准利率表明中央银行对于当期金融市场货币供求关系的总体判断,基准利率的变化趋势引导着一个国家利率的总体变化方向。我国目前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2.贷款基础利率指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2013年10月,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三
40、、我国利率市场化(新增)利率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由经济主体自主决定的过程。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至少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一是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二是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为核心的利率调控机制三是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了解)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拆借利率管制。1996年和1998年,国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相继实现利率市场化发行。 1997年,债券回购利率实现了市场化。 2000年9月,外币
41、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以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第三节利息与利率2003年1 1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 2004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2004年10月,放开了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2008年4月,银行间市场利率市场化。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4年3月1日,在上海自贸区已先行取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2015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也进行了调整,其中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5倍。截至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金融部门向实体
42、经济提供的融资中,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托及租赁融资等非贷款类融资业务,以及银行体系贷款都已经实现了由市场主体自主定价。l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l 1.影响l 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尤其对国内银行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冲击;把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对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 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风险;l 改变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影响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使竞争日益激烈;l 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了资本管理难度。2.机遇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商业银行
43、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创造更加自由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主动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手段。3.对策向综合化经营模式转变,调整盈利模式及收入结构,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摆脱利差利润的限制;建立科学的产品定价体系,提升自身的定价能力;调整存贷款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第三节利息与利率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方法和相关制度,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避免信用风险增加带来的潜在危机;丰富和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和水平,完善管理体制,为银行取得收益提供保障。第四节外汇与汇率一、概念(一)外汇的概念外汇是指以
44、外币表示的可以用做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汇一般常指自由外汇,作为自由外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以外币表示的外国金融资产;在外国能够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我国外汇条例中外汇,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做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1.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二)汇率及其标价方法1.汇率汇率是指两种货币的折算比率,是以一国货币来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2.外汇标价法:(1)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的本国货
45、币。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应付多少本币。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汇率下降,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汇率下降,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市场上采取间接标价法的货币主要有英镑、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等。(三)汇率的种类汇率分类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分升水、贴水、平价)官方汇率、市场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二、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新增)(一)国际收支当一国存在较大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国外汇收入比外汇支出少,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供给,会造成外汇汇率上涨,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当一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国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加,而进口减少、外汇支付减少,这时,外汇供给大于支出,从而造成本币对外升值,外汇汇率下跌。(二)利率水平当一国提高利率水平或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时,会引起资本流人,由此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大,使本币升值,外汇贬值;反之,当一国降低利率或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时,会引起资本从本国流出,由此对外汇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