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下册(机械制造基础)复习提纲(共8页).doc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下册(机械制造基础)复习提纲(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下册(机械制造基础)复习提纲(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填空题1、刀具磨损形式包括: 前刀面磨损、 后刀面磨损 和 前后刀面磨损 。2、切削运动主要包括 主运动 和 进给运动 。P1 下册3、铸件壁厚相差过大将导致其产生热应力,从而使铸件厚壁部位产生 拉 应力、薄壁部位产生 压 应力。4、周铣时根据切削部位刀齿旋转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的不同分为_ 顺铣 _和_ 逆铣 _ _。5、焊条药皮主要起 提高电弧燃烧的稳定性 、防止空气对融化金属的有害作用 和 保证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作用。6、拉深中容易产生的两种废品包括 拉穿废品 和 拉皱拉深废品 。7、在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在工作中产生的最大正应力与纤维方向 重
2、合 ,最大切应力与纤维方向 垂直 ;并使纤维组织沿 零件轮廓 分布,避免纤维组织被切断。8、生产类型一般分为 大量生产 、 成批生产 和_单件小批生产 _ _。9、加工轴类零件时常用的精基准是 两端中心孔 。11、 工序 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最基本的组成单元。12、加工平面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 铣 _和_ 刨 _。13、小尺寸螺纹常用的加工方法是: 攻丝 和 套扣 。14、铸件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 、_糊状凝固 _、_ 中间凝固 。15、焊接接头由 焊缝 和 焊接热影响区 两部分组成。16、影响液态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合金的流动性 、浇注温度和充型压力 和 铸型填充条件 。17、金属的可锻性
3、常用 金属塑性指标 和 变形抗力 两个指标来衡量。18、焊条焊芯主要起 导电 和 填充焊缝金属 作用。19、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 切削速度 、 进给量 和 背吃刀量。20、铸件的三种凝固方式是 逐层凝固 、_糊状凝固 _、_ 中间凝固 。21、常见的三种切屑类型是_ 带状切屑 _、_ 节状切屑 _、_崩碎切屑 _。22、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钎焊可分为 软钎焊 、 硬钎焊 两类。23、板料弯曲变形时,应尽量使弯曲线与纤维组织 垂直 。P134 上册24、等离子弧是基于 机械压缩效应 、 热收缩效应 、 磁收缩效应 三种压缩效应所得到的截面细小的收缩电弧。25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不足时,铸件会产生_浇
4、不足 _和_ 冷隔 _等缺陷。26常用的两种铣削方式是 周铣法 和 端铣法 。27 拉削 是一种主要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的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方法。29安排切削加工顺序的工艺原则主要包括: 基准先行 、 先粗后精 、 先主后次 、 先面后孔 。30 加工外圆常用的两种方法是 车外圆 和 磨外圆 。二、分析综述题1、什么是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它与合金的流动性有何关系?不同成分的合金为何流动性不同?(1)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2)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越便于浇铸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3)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常温下进行,液态合金从表层逐渐向中心
5、凝固,由于已结晶的固体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金属液的流动阻力小,故流动性最好。除纯金属外,其他成分合金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凝固,此时,结晶在一定宽度的凝固区内同时进行,由于初生的树枝状晶体使固体层内表面粗糙,合金流动性变差。合金成分越远离共晶点,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流动性越差。2、分析铸件上热应力的形成原因并说明应力对铸件质量的影响。(1)形成原因:铸件壁厚不均匀,冷速不一,致使在弹性状态下厚、薄部位线收缩先后不一致而相互牵制所引起。(2)影响:热应力使铸件的厚壁或心部受拉伸,薄壁或表层受压缩。厚壁下凹薄壁上凸,铸件的壁厚差别越大、合金线收缩率越高、弹性模量越大,产生的热应力越大。3、缩孔对铸件力
6、学性能有何影响?如何预防缩孔的产生?(1)缩孔和缩松将减小铸件有效承载面积,破坏材料的连续性,降低力学性能,缩松导致铸件渗漏。(2)措施:a 选用共晶成份、近共晶成份的铸造合金(逐层凝固);b对于壁厚不匀的铸件,采用定向凝固(顺序凝固)控制凝固顺序, 让薄部先凝固,厚大部位后凝固;c 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设置冒口;在热节处放置冷铁,实现同时凝固,把缩孔引入冒口中,最后割去冒口。4、浇注位置的选择和分型面的选择哪个重要?当它们的选择方案发生矛盾时该如何统一?答: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型腔内所处的空间位置,铸件的浇注位置正确与否对铸件质量影响很大,是制定铸造方案时必须优先考虑的。当两者发生发生
7、矛盾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全面考虑,至于次要考虑,则应从工艺措施上设法解决。例如,质量要求很高的铸件,应在满足浇注位置要求的前提下考虑造型工艺的简化,对于没有特殊质量要求的一般铸件,则以简化工艺,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依据,不必过多的考虑铸件的浇注位置。5、什么是铸件的结构斜度?它与起模斜度有何不同?(1)结构斜度:铸件在零件设计中垂直于分型面上的不加工表面具有的斜度。(2)结构斜度应标注在零件图中,斜度较大,是铸件固有的结构特点;起模斜度是在绘制铸造工艺图中加在垂直分型面的侧面所具有的斜度,使工艺简化和保证铸件质量,斜度较小。铸件零件图中不标出。6、为什么要规定铸件的最小壁厚?灰口铸铁件的壁厚过
8、大或局部过薄会出现哪些问题?(1)铸件壁太薄,金属液注入铸型时冷却过快,容易产生冷隔、浇不足,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为此,对铸件的最小壁厚必须有个限制。(2)灰口铸铁件壁厚过大,容易引起石墨粗大,使铸件的力学性能下降;还会造成金属的浪费。灰口铸铁件壁厚局部过薄,容易产生冷隔、浇不足,变形和裂纹等缺陷,还会形成白口组织。7、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它对金属材料性能有何影响?如何利用纤维组织?(1)铸锭在塑性加工中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状,这种结构称为纤维组织。(2)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纤维组织使金属在性能上具有方向性。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在
9、纵向上:强度和硬度不断降低,塑性和韧性不断升高;横向上:强度和硬度不断升高,塑性和韧性不断降低。(3)合理应用:加工一些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加工的材料,如工业纯铜、黄铜及奥氏体不锈钢等。 8、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对后续压力加工有什么影响? (1) 组织变化:晶粒沿最大变形方向伸长;晶格与晶粒均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晶粒间产生碎晶。(2)性能变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即加工硬化。(3)对后续压力加工的影响:变形抗力增加,继续压力加工困难,对模具不利,设备吨位增加。9、什么是金属的可锻性?影响可锻性的因素有哪些?(1)
10、金属的可锻是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2)影响可锻性的因素:金属本质(化学成分的影响、金属组织的影响)和加工条件(变形温度的影响、应变速率的影响、应力状态的影响)。10、为什么巨型锻件一般采用自由锻的方法锻造?用专用模具锻造叫模子锻,不用专用模具锻造叫自由锻。巨型锻件一般批量小,制作巨型模具造价太高。另外,用模具锻造需要太大的压力机,而且模锻是整体成型,即使有巨型模具,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机。自由端是局部成型,而且不需要模具,所以一般大型锻件采用自由锻。 11、分析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和对焊件质量的影响,如何防止和减小焊接应力?焊接过程是一个极不平衡的热循环过程,即焊缝及其相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工艺学 第五 上下册 机械制造 基础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