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案(共3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共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教案(共36页).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学基础教案 郭家堡卫生院中医科2010年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 1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教学过程1简述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约5分钟)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2阐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是包
2、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约3分钟)3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约15分钟)(1)形成的基础和方法:社会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直接观察与整体观察;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2)理论体系的确立:大体年代;标志;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本经等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中的意义。 4以朝代为线索简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充实和发展。(约20分钟) (1)魏晋隋唐时期: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孙思邈千金方。 (2)宋金元时期:陈言三因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守真,河间,寒凉派)、张从正(子和,戴人,攻邪派)、李杲(明之,东垣,补土派)、朱震亨(彦修,丹溪,滋阴派)以及李杲
3、的老师、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张元素(洁古,易水)。 (3)明清时期:张介宾(景岳)、赵养葵(献可)等的命门学说;吴又可(有性)、叶桂(香岩,天士)、薛雪(生白,一瓢)、吴瑭(鞠通)等的温病学说。(4)近代与现代提出的新观点:如中西汇通等。5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标志;金元四大家的理论创新;明清命门学说与温病学说的新理论。 2难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整体系统,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3思考题:中医学理
4、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形成标志是什么?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学术特点各是什么?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医学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四、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2了解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1阐述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约5分钟)(1)阐释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病理上、诊治上的整体性。(约5分钟)(2)阐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
5、防治的影响。(约5分钟)(3)阐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与疾病防治的关系。(约5分钟)2阐述辨证论治的概念和思维过程:(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阐释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指出证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约5分钟)(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辨证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等。(约5分钟)论治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等。(约5分钟)(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涵义:阐释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涵义,指出中医治病着眼于证的异同。(约5分钟)(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病论治的由来;“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
6、原则。(约3 分钟)3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简介。(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2难点:人体怎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求从“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两个方面来阐释;证的基本概念3思考题:整体观念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证与病、症在概念上有何区别?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何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2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相对性与绝
7、对性;3掌握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运动规律和形式。教学过程1简述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其形成:(约5分钟)2阐释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涵义;阴阳概念的内涵及来源。(约5分钟)3阐述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规定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约5分钟)4阐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的涵义:相反,斗争;制约,压制;排斥,格拒。(约10分钟)阴阳互根与互用的含义:阴阳互根说明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如寒与热等。互根关系失常出现孤阴与独阳。阴阳互用说明阴阳之间在互存基础上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的关系。互用关系失常出现阴阳互损。(约15分钟)阴阳交
8、感与互藏的涵义与关系:阴阳互藏说明阴阳双方中的一方都寓含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交感的内在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会,相错相荡,氤氲化物。机理:阴阳互藏,阴升阳降:阴中有阳故能在阳的鼓动下而上升,阳中有阴故能阴的牵制下而下降。(约20分钟) 阴阳消长的含义及形式及其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之间的关系:阴阳之间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的消长形式与阴阳的对立制约相关联;阴阳之间的此消彼亦消和此长彼亦长与阴阳的互根互用相联系。(约15分钟)阴阳转化的含义、形式及内在依据和条件:形式:渐变,突变;内在依据:阴阳互藏互寓,即阴中有阳,阴中有阴;条件:阴阳
9、消长:或随阴阳消长而转化,或在阴阳消长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约1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阴阳的基本概念;重点:阴阳的对立、互根、互藏、交感、消长、转化等运动规律和形式。 2难点: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问题必须讲清,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阴阳运动规律和运动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3思考题: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阴阳互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阴阳交感的内在机理是什么?阴阳互藏的涵义及其意义各是什么?阴阳消长的形式有哪些?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阴阳对立的涵义是什么? 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二节:
10、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3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教学过程1介绍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4)用于疾病的诊断;(5)用于疾病的防治。(约20分钟)2阐述五行的概念及特性:(1)五行的涵义:五方;五材;五星;五种元素;五气(六气);五种特性。(约10分钟)(2)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约10分钟
11、)3阐述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1)依据:五行特性。(2)方法:类比(取象比类);演绎(推演络绎;(3)五行归类表。(约10分钟)4阐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生克:相生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举例说明;相克的概念、次序、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举例说明(约10分钟)。(2)五行制化与胜复:制化的概念、规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胜复的概念、规律(有胜则复),举例(约10分钟)。(3)五行乘侮:相乘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相侮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约10分钟)。(4)五行母子相及:母病及子:母能令子虚及其举例;子病及母:子盛致母实、子盛致母虚、子虚致母虚及其举例(约1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
12、题1重点: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特性。2难点:五行的内涵:是抽象概念,不是具体物质;是说明事物的特性和相互关系的解释性模型。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类比和演绎)。3思考题:怎样用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形式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应的治疗方法?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五行的特性是什么?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重点是在病理和防治原则方面的应用。教学过程1简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
13、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约20分钟)(2)五行学说在病理方面的应用:相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五脏病变的传变模式。(约25分钟)(3)五行学说在诊断方面的应用:诊病;辨逆顺。(约20分钟)(4)五行学说在防治方面的应用:指导脏腑用药;控制疾病传变;确定治则治法: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情志相胜疗法等。(约2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2难点:相生与相克关系的传变。佐金平木、补火生土等法的正确表述。3思考题: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根据五行相
14、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三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脏腑藏象学说概述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藏象的概念;2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4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教学过程 1阐释藏象的基本概念: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藏的基本涵义与象的基本涵义。(约5分钟)2介绍藏象学说的形成:(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约5分钟)(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约5分钟)(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约5分钟)
15、(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约5分钟)3阐述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约5分钟)(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约5分钟)4列表比较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与生理特点。(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藏象的基本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和生理特点。2难点:藏象的基本概念。3思考题:藏象与藏象学说的概念各是什么?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上有何特点?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三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一节:脏腑五脏心(附:心包络)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6、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心的主要生理功能2掌握心的生理特性3掌握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4了解心包络教学过程 1阐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与心主脉的涵义:主血包括运血和生血;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约20分钟)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约5分钟)(2)藏神:涵义: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约5分钟) 为什么藏神的脏是心而不是脑?(约10分钟)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意义。(约10分钟)2简述心的生理特性:通明,即心之血脉宜通,心神当明。(约10分钟)3简述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约5分钟)(2)心在窍为舌。(约5分钟)(3)
17、心在志为喜;(约5分钟)(4)心在液为汗;(约5分钟)(5)心气通于夏。(约5分钟)4简介心包络。(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心藏神的概念及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意义。2难点:藏神的脏为何是心而不是脑;心所藏之神的涵义,是人体广义之神,即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或总体现,还是狭义之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心在液为汗的机理,即汗出与心血和心神的关系。3思考题: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三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一节:脏腑五脏肺授课时数1教
18、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2掌握肺的生理特性;3掌握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教学过程 1阐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气的宣降主司呼吸和气体的出入交换。 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宗气的关系;一身之气的运行与肺气宣降及呼吸的关系。(约10分钟)(2)主行水:肺气的宣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其内涵有二方面: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肺为水之上源;提壶揭盖法治疗水肿。(约10分钟)(3)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的涵义:全身血液都通过百脉而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
19、,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送到全身。主治节的涵义:治理调节呼吸及气、血、水的作用。(约10分钟)2阐释肺的生理特性(约10分钟)(1)肺为华盖:肺为脏之长。(2)肺为娇脏:(3)主宣发与肃降:主宣发的涵义及其体现;主肃降的涵义及其体现;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关系。 3简述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约5分钟)(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3)肺在志为悲; (4)肺在液为涕; (5)肺气通于秋。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2难点: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的宣发与肃降。3思考题:为什么说肺为娇脏?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
20、些方面?宣发与肃降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肺合皮毛”?中医学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 课 题第三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一节:脏腑五脏脾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脾的主要生理功能;2掌握脾的生理特性;3掌握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教学过程 1阐释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涵义:脾气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输送到全身的作用。(约5分钟)过程:运化水谷的过程“中央土以灌四傍”,通过经脉和三焦的通路,将水谷之精输送到心肺肝肾四脏;运化水液的过程“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及肺气宣降以行水。(约5分钟)。意义:为后天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教案 3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