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思维教案(共3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上册思维教案(共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思维教案(共35页).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数 学 思 维 训 练 教 案 (二年级上册)求 真 小 学丁 佳本册教学内容1测量计算 22少走弯路 43找规律 74巧算连加、连减105巧算加减混合136巧算加减应用167有趣的角198摆摆、移移、变变219切西瓜2310一笔画问题 2611巧算乘加乘减2912巧安排 32 13巧解倍数应用题35 14图解和倍、差倍应用题381. 测量计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能用不同的直尺、卷尺(尤其是有残缺的尺)等以厘米、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进而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二
2、、教学过程:1在生活中经常用赤字来测量,巧用直尺、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 一般测量方法:“0”刻度线对着所量物体的一端,然后看物体的另一端是在什么刻度上,它的长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残缺尺量方法:最后的刻度数减去“0”刻度线那端的刻度数就等于实际长度。2. 例1小明与小青拿了一个开头断了一截的卷尺量一根木材的长度,木材的一端在2米的刻度上,另一端在6米80厘米的刻度上,这根木材长多少? 解:6米80厘米 2米 = 4米80厘米 答:这根木材长4米80厘米。 3. 思考:如何计算有关接头的问题? 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常常把两条绳子,两根铁条连(焊)接为一条,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它称作接头问题。 算法
3、: 把“两端”接头的长度都减去; 只减去“一端”接头的长度。4. 例2把两根长都是45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接头(如图)都用去5厘米。焊接后铁条长多少厘米? 5厘米 解:45 45 5 = 85(厘米) 答:焊接后铁条长85厘米。5. 例3把三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如图),拉紧后长是多少? 1厘米 12厘米解:12121211 = 34(厘米)答:拉紧后长是32厘米。三、拓展练习: 1填空题: 3米 2厘米 =( )米( )厘米 3米 2厘米 =( )米( )厘米 用卷尺量一根钢管的长度,钢管的一端在1米刻度上,另一端在10米的刻度上,这根钢管长是( )米。 2解答题: 把长都是85厘米
4、的两条布线接为一条,每条的接头都用去5厘米,连接后布线长多少厘米? 有两根铁条,一根长3米50厘米,另一根为2米40厘米,焊为一根,焊接部分长20厘米,焊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 3探究题: 把两根铁条焊接为一根后长是4米50厘米,接头部分是10厘米,原来的一根铁条长是2米10厘米,另一根铁条长是多少? 小张把两条一样长的绳子打结连接为一条后长是20米,接头部分都是20厘米,每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把五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如图),拉紧后长是多少? 1厘米 20厘米 画出长与宽的和是10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边长是整厘米数),想一想共有几种画法?2. 少走弯路一、教学目标: 1在初步理解线段的
5、意义上,学习探索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培养有序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 2能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情感,激发学习内动力。二、教学过程: (一)探索画线段并数线段条数的问题: 1思考:每两个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三点间最多可画几条线段?四点、五点呢?画画看! 以四点为例探索每两点间画线段的方法:先从一点与其它三点画三条线段,再另选一点其余两点画两条,最后的两点画一条线段。 2发现规律:点数减1,然后倒数自然数,最后把这些自然数加起来就是线段的总条数。3例1不在同一线上的六点,每两点画一条线,可以画几条?解:54321 = 15(条)答
6、:可以画15条。(二)数同一线上线段条数的方法:1发现规律:先数出“单一条”线段的条数,然后倒数自然数,最后把这些自然数连加起来就是线段的总条数。2例2数一数,下图有几条线段? 解:654321 = 21(条) 答:有21条线段。(三)如何少走弯路?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可以采用观察与计算的方法来进行。例3叶青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 叶青 学校解:叶青上学可以走的路线有:-;-;-;-;-;-共6条。走-这条路最近。三、拓展练习:1. 选择题: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出( )条线段。 A1 B2 C3 D4 左图中有( )条线段。 A4 B5 C10 从A到B走( )号路近。 A
7、 B 把3米长的木条,每1米锯一段,一共锯( )次。 A3 B2 C5 2. 填空题: 用剪刀剪一条绳子,每次都单条剪,剪一次断2段,剪4次断( )段。李明家 公园 孙敏家 从李明家到孙敏家有( )条路可以走,把最近的一条打“”。 数一数,有( )条线段。 3. 探究题: 有座教学楼的走廊如下图(单位:米),小芬走了一圈,走了多少米? 8 24 小英家想接自来水, 自来水管请你设计出合理的最近线路图。 小英家3. 找规律一、教学目标: 1.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和圆形变化的规律,按规律填数,画图。 2. 培养观察,分析的数学思维能力。二、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填数:1. 例1 1、2、3、(
8、)、( )、6、7、( )。 90、80、70、( )、50、( )、( )、20、( )。学习指导: 这是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后面一项总比前面一项多1。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4、5、8。 这是一组从大到小排列的数,后面一项总比前面一项少10。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60、40、30、10。2. 例2 1、2、4、8、16、( )、( )。 7、11、19、35、( )。学习指导: 每相邻的两项,后一项都是前面一项的2倍,因此括号里应填162 = 32, 322 = 64。 第二项比第一项多4,第三项比第二项多42 = 8,第四项比第三项多82 = 16,因此括号里应填35162 = 67
9、。3. 例3 27、1、24、1、21、1、( )、( )。 13、9、11、6、9、3、( )、( )。学习指导: 第一、三、五项在变化,而第二、四、六项都是1,因此括号里应填18、1。 第一、三、五项在变化,依次减去2,第二、四、六项在变化,依次减去3,因此括号里应填7、0。4. 例4: 1、1、2、3、5、8、( )、( )。 2、8、5、20、7、28、11、44、( )、12。学习指导: 第一、二项的和是第三项,第二、三项的和是第四项,第三、四项的和是第五项,因此答案为58 = 13、813 = 21。 把每两个数当作一组,每一组中的后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4倍,因此答案为12 4 =
10、 3。 (二)找规律填图: 1. 例1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着画:? 学习指导:后一幅图总比前一幅图少1个“”,多1个“”。因此答案应画为:2. 例2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变化规律,想一想第三组的右框空白格填什么样的图?学习指导:把左边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右边是把左边含有阴影部分的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放置的。因此第三组的空白格应填 “ ”。3. 例3观察图的变化,想一想第四幅图应画上怎样的图形?学习指导:所有图形都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第4幅图应画的图形是:三、拓展练习: 1. 找出规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5、6( )、8、9 2、5、8、( )、( )、17 19、17、15、1
11、3、( )、( ) 20、( )、( )、8、4、0 80、70、( )、( )、40、30 1、2、4、8、( ) 5、9、13、( )、21、( ) 27、9、3、( ) 2. 按规律填数: 20、6、17、6、14、6、( )、( )。 8、8、10、6、12、4、( )、( )。 2、5、6、9、10、13、14、( )、( )。 11、6、13、9、15、12、( )、( )。 1、2、2、4、3、6、( )、( )。 3、4、7、12、19、28、( )、( )。 1、6、16、31、( )、( )。 16、3、8、9、4、( )、( )。 3. 填一填:1、2、3、2、3、4、3
12、、4、5、( )、( )、( )。 4.仔细观察图,根据规律,接着画: ? 第十幅图中应画怎样的图形?4. 巧算连加、连减一、教学目标:1. 能合理灵活地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2. 学会用迁移、类推、观察、“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解题。3. 养成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初步感知数学知识中的辩证关系。二、教学过程:(一) 连加的巧算:1. 明确算理:观察加数的数字特征,采用“凑十法”可以使计算简便。还可以利用加法中的规律(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也可以先把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二个数,它们的和也不变。2
13、. 例1计算 39 27 23 。解: 3 9 2 7 先算 7 3 = 10 2 3 再算10 9 = 19 8 9 3. 例2计算 123456789 。 解: =(19)(28)(37)(46) 5= 45(二)连减的巧算:1. 发现规律: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 例3:计算 813614 。 解: = 81(3614) = 81 50 = 31 (三) 巧填数字: 1. 明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弄清题目要求,认真观察数字特点。简单的可以采用抓中间数或首尾数配成对进行填数字的方法,稍复杂的应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2. 例4把5、6、7、8、9这五个数字填在下面
14、的格子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三个数的和相等。 解:抓中间数7,余下的5与9,6与8配对;抓首数5,余下的6与9,7与8配对;抓尾数9,余下的5与8,6与7配对。 565678758697998三、拓展练习: 1. 计算直接写得数: 28464= 987654321= 29441= 2468108642= 2. 巧算(要写出巧算过程): 451715 261931 242936 932733 812218 7339113. 在里填上19各数,使每边4个数的和都等于21。 4. 把25、26、27、28、29、30、31、32、33填入方框里,使等式成立。 = = 5. 探究题: 在每一个等式中
15、的里填上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5 7 = 5 6 4 = 3 5 3 =8 2 3 = 2 把11、12、13、14、15、16、17、18、19填入方框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的和等于45。5. 巧算加减混合一、教学目标:1. 能合理、灵活地计算100以内加减混合式题,培养思维敏捷性。 2. 运用已有知识、方法探索解决找规律填数及竖式填数等问题。3. 通过找规律填数及给竖式填数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逆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二、教学过程: (一)加减混合的巧算:1.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的巧算:观察发现:观察数字特征,采用改变运算顺序,交换加数或减数
16、位置的方法进行巧算。原来是加数的交换后还是加数,原来是减数的交换后还是减数,这样它的得数不变。2. 例1 534827 982798 解: = 532748 = 989827 = 8048 = 027 = 32 = 273.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的巧算: 括号前面的是加号的,它的巧算方法与不带括号的相同,要先去掉括号再用上述的方法来巧算。 括号前面是减号的,有两种情况: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用这个数分别减去这两个加数。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用这个数先加上括号里的减数,再减去括号里的被减数。 4. 例2 87(3740) 63(2117) 解: = 873740 = 631721 = 5040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思维 教案 3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