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共13页).doc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三中央集权的演进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考点回顾1.宗法制(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照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分配制度。(4)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2.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
2、王的后代。(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得到扩大。(5)瓦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战国时各国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除了分封制。 考点深化1.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 项目分封制宗法制 不同点目的巩固周朝统治确立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核心广建诸侯,拱卫王室嫡长子继承制关系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诸侯享有权力但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嫡长子与众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作用周朝统治得到巩固,势力范围扩大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相同点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
3、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联系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2.分封制的特点和历史遗存 (1)特点 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历史遗存 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中国的省份简称很多源于
4、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考题印证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
5、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
6、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考点回顾1.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具有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突出特征。2.中央官制的演变(1)秦: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事,集权于皇帝。(2)西汉:实行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政令的起草、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割相权。(4)宋: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明: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7、6)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考点深化1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出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2.皇权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考题印证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
8、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2(2019.4浙江高考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9、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答案】B【解析】宋代,参知政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削弱相权,故选B项;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汉代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项。3(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
10、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考点三中央集权的演进考点回顾1.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行政制度的划时代变革。2.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制;汉武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3.宋朝:军事上,剥夺节度使
11、权力,军权收归中央;行政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财政上,派转运使管理财政。4.元朝:设立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 考点深化1.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演变趋势 (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 (2)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2.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演变特点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以皇
12、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 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 考题印证1(2019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
13、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
14、,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3(2018海南高考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
15、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考点四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考点回顾1.选官制度的演变2.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2)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3)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4)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 考点深化1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评价(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此选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选拔。(2)“察举制”虽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
16、,但各方面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3)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是一种文化专制,到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单线垂直:以皇权为中心,从中央(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单线联系、单线领导)的相对独立体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2)地位崇高:为了保证监察机关工
17、作的有效性,赋予监察官员位高权重的监察地位,使监察的运作可以不必依附于行政,有效发挥了对行政的监察。(3)法律原则: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一般称为“宪官”或“法吏”,通常遵循“以法理官”的监察原则,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依法监察,以法律为准绳。(4)官员选任:其一,注意监察官员的基本素质。如清廉、谨慎、刚直敢言、公正无私等。其二,注重在具有实际政治经验和有良好治绩的各级官吏中选拔监察官。其三,晋升从优、出将入相。历代的御史、监官、科道官们在一生仕宦之中,都要冒一定的风险,所以在晋升上都给予较优的待遇。 考题印证1(2019江苏高考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解析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