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共8页).docx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点(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点一、绪论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中医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2黄帝内经最早的确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4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机(字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称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医方之祖。5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6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丰富了病因病机学内容,为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7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针灸专著。8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是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9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确立了内因、
2、外因、不内外因的病因分类。10金元四大家:刘宪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11刘宪素其学术思想为火热论,六气皆能化火,以降心火、益肾水为要旨,后人称为寒凉派。12张从正,认为邪去正自安,祛除采用汗、下、吐三法为要。后人称为攻下派。13李杲以黄帝内经中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理论为基础,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证中善于补上中下三焦之气,以补脾胃为主,提倡调理脾胃、升举清阳,后世称为补土派。14朱震亨,又称丹溪先生,学术思想是在黄帝内经的少火和壮火基础上,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后人称为滋阴派。15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16明、吴又可著温疫论,创立了戾
3、气说。17清、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18吴瑭著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创立了三焦辨证。19中医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20症即症状,包括症状和体征。病症是病人自我感觉到的身体不适和异常变化。体征是医生通过检查病人身体所发现的异常表征。21证是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等所做出的病理性概括。22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产生的具有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23诊断过程中要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24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特点。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内涵及其变化规律,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
4、和变化规律的古代哲学理论。2阴阳学说基本概念: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表达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3阴阳学说基本特性: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规定性4阴阳学说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5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统一体中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如上下、内外、出入、虚实、寒热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6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固守于体内的生理物质(阴),是机体外在功能活动(阳)的物质基础;机
5、体外在的功能活动(阳),是体内生理物质(阴)的外在表现。7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在不断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可概括为相互消长与协调平衡。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阴阳皆消皆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8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重阴必阳,重阳比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9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础。10阴阳偏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11阴阳偏衰:阳虚则寒是指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约阴。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约阳。12阴阳互损:阴阳任何一方虚亏到一定程度是,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
6、。13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14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木具有树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的特性。15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16金的特性:土爰稼穑,土具有生化、载物、受纳的特性。17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封藏的特性。18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19五行的相生相克:相生: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和促进的关系 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20五行的相侮与想乘:五行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过度克制。五行想侮:五行中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制它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21五行的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二、 藏象1藏象:藏
7、于体内的脏腑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2藏:藏于人体内的器官。象:脏腑器官形态结构及生理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3五脏主藏精气。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主传化物。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4心,属火,阳中之阳,君主之官,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道中循环的作用。主藏神,心者,君子之官,神明出焉。心的系统连属: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5肺,属金,阳中之阴,五脏六腑位置最高有“华盖”之称,易受侵邪,称娇脏。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8、:宣发是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布散的作用;肃降是肺气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主行水:疏通和调节水液运行的作用,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又称“通调水道”。肺朝百脉而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肺气与百脉相通,即肺气助心行血的生理功能。主治节是肺通过调控气血津液而治理调节全身生理活动的作用。肺为娇脏:肺清虚娇嫩易受邪气侵袭的特性。肺的系统连属:合大肠在体为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金实不鸣为实证,金破不鸣为虚证。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秋气想通6脾,属土,阴中之至阴,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脾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气血生化之源:脾说运化的水谷精微是气血化生的物质基础。主升清:脾气升清(清气在下,则
9、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脾气升举是指脾有升举内脏,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防止其下垂功能。主统血:指脾气有统摄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的功能。脾喜燥勿湿脾的系统连属: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7肝,属木,阴中之阳,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称“刚脏”,“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肝具有疏通、调畅全是气机,使之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1调畅气机、2调节情志、3促进脾胃运化、4促进血液运行、5促进水液输布、6调节生殖功能、7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主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1
10、贮藏血液:涵养肝气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2调节血量 3防止出血)肝体阴而用阳肝的系统连属: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8肾,属水,阴中之阴,“封藏之本”“先天之本”,真阴真阳之宅,能资助、促进与协调全身各脏腑之阴阳,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主全身水液代谢,又称“水脏”肾主要生理功能:主藏精: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生殖繁衍3主一身之阴阳4促进血液生成5抵御外邪侵袭)主水液: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1蒸腾气化,升清降浊2推动和调节水液3肾主开阖)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气,促进吸清呼浊,保持呼吸深度。肾主一身之阴阳:肾阴(
11、元阴、真阴),为阴液之根本,是肾脏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个脏腑组织有滋养、濡润作用。肾阳(元阳、真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是肾脏功能活动动力,对各脏腑组织有推动、温煦作用。肾的系统连属:肾合膀胱在体合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与冬气想通应三、精气血津液1精的功能:繁衍生命促进生长发育濡润脏腑生髓充脑养骨化血化气化神2人体之气,来源父母的先天精气、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3饮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后化生水谷之气为“谷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清气都是人出生以后,从后台获得,合为“后天之精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4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结合起来,生成宗
12、气。5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正常气的运动为气机调畅。异常气的运动为气机失调,表现为气的运动受阻合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为“气滞”,表现为气在局部阻滞不通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为 “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为“气陷”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为“气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为“气闭”)6气的功能: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兴奋、促进等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温煦作用:阳气具有温煦机体的作用。表现为:1有维持人体体温的作用2有温煦脏腑经络的作用3有温煦精血津液的作用。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维护机体健康的作用。固摄作用:
13、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其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1有统摄血液的作用2有固摄津液的作用3有固摄精液的作用营养作用7气的分类:元气(“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元气的功能:1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2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宗气(“大气”“动气”),是积聚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为“膻中”“上气海”。宗气的功能:1走息道司呼吸2贯心脉行气血3资下元营气(荣气),是行于脉中且富有营养作用的气。流行全身,无处不到。营气的功能:1营养全身2化生血液卫气,行于脉外,具有护卫肌表
14、、温养脏腑、调控腠理等作用的气。“卫阳” 卫气的功能: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2温煦脏腑、肌肉、皮毛3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8血液由营气和津液组成,生成途径有两条:1水谷精微化血: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经脾胃的纳运作用而生成的水谷精微。2肾精化血:主要是通过骨髓和肝脏的作用来实现。9血的运行: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脉中血液循环的基本动力。肺朝百脉,循行于周身的血脉皆汇聚于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亦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10血的功能:濡养(“血主濡之”)化神: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11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2质地较清稀,流动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基础理论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