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共13页).doc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目 录第一章 系统方案论证21.1 总体方案设计21.2温度传感系统31.3 温度控制系统及系统电源31.4 单片机处理系统(包括数字部分)及温控箱设计41.5 PID算法原理5第二章 重要电路设计72.1 温度采集72.2温度控制7第三章 软件流程83.1 基本控制83.2 PID控制93.3 时间最优的PID控制流程图10第四章 系统功能及使用方法114.1 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114.2 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11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115.1 硬件测试115.2 软件调试12第六章 进一步讨论12参考文献13致谢13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单片
2、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文章结合课题温度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关键词:温度控制系统PID控制单片机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at is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The hard ware composition and software design are descried in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Comtrol System of Temperature.Ke
3、ywords: Control system of temperature PID control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引言: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检测控制中心的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采用改进的PID数字控制算法,显示采用LED静态显示。该系统设计结构简单,按要求有以下功能:(1)温度控制范围为2040C;(2)有加热和制冷两种功能(3)指标要求:超调量小于2C;过渡时间小于5min;静差小于0.5;温控精度0.2(4)实
4、时显示当前温度值,设定温度值,二者差值和控制量的值。第一章 系统方案论证1.1 总体方案设计薄膜铂电阻将温度转换成电压,经温度采集电路放大、滤波后,送A/D转换器采样、量化,量化后的数据送单片机做进一步处理;当前温度数据和设定温度数据经PID算法得到温度控制数据;控制数据经D/A转换器得到控制电压,经功率放大后供半导体致冷器加热或制冷,从而实现温度的闭环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传感、单片机处理、控制及温控箱。图11 系统总体框图保温箱半导体致冷片温度传感A/D转换传感器半导体致冷片单 片 机电压放大控 温 电 路D/A转换1.2 温度传感系统换能部分采用了电压电路,这主要考虑了电压信号不容易受
5、干扰、容易与后续电路接口的优势;经过铂电阻特性分析,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铂电阻的线性较好,所以不必要增加非线性校正电路;采样电压再经过高精度电压放大电路和隔离电路之后输出;另外,由于高精度的需要,电路对电源要求较高,所以采用稳压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并且需要高精度运放。因为温度变化并不是很快,所以电路对滤波器的要求并不高,这里采用了一阶滤波即可满足要求。1.3 温度控制系统及系统电源1.3.1 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为:D/A转换器输出的电压控制信号,经过电压放大,再通过功率单元提高输出功率后,控制半导体制冷器件加热或制冷。故此子系统可分为电压放大、功率输出两部分。 D/A转换器
6、输出的电压控制信号经过电压放大、功率放大后,给两片半导体制冷器件供电。另外单片机还输出一个用来控制是加热还是制冷的控制信号。 功率放大电路采用LM33稳压芯片,可承受高输出电流,且Vout端输出电压与Vadj端的电压差保持不变的特点,可将控制信号利用运放方向放大后,输入至稳压芯片的Vadj端,输出信号的电压范围和功率放大至合适的大小。具体设计为D/A输出的控制信号,经上述处理,在Vout端利用继电器,由单片机输出的加热制冷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的闭合方向,改变半导体器件的电流方向,从而控制加热或制冷。1.3.2 系统电源本设计需要供电的部分有温度采集部分须有基准电压+5V供电,单片机处理系统的数字
7、电路部分需要5V的电源,而实验室的5V电源会有纹波,故采用稳压芯片LM317自行设计,电路如图,调节可变电阻,即可得到所需的电压。其中可变电阻R1是起到分压得作用,避免在LM317上的压降过大,否则LM317发热,会使电压不稳。1.4 单片机处理系统及温控箱设计 1.4.1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结构如下: 模数部分将传感信号量化为8位二进制数,并将其送入最小系统板; 控制层调用PID算法,计算出控制量,同时提供人机交互; 数模部分将控制量转换为模拟电压,送入温度控制部分。最小系统板与外部数字电路部分(包括A/D、D/A、外部中断源信号等)的通信参照了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中的实验箱电路的连接方法。调
8、用PID算法的中断采用的是内部定时器,可以简化外围电路。1.4.2 温控箱设计我们用实验室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制作了温度控制箱体。控温箱为正方体铝箱,在其中相对的两个内侧表面用导热硅胶粘贴了半导体致冷材料而成。为提高箱体绝热性能,在除了粘有半导体材料之外的其他内表面,都贴有保温塑料层,为加强密闭性,尽量减少控制箱腔内体积,又要露出全部的半导体制冷片,我们采用的是“工字形”方案,即:将填入铝箱的保温塑料层做成一个无接缝的整体,相对的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挖空,露出其全部面积,中间留有一个很小的腔体作为温度控制的空间(插入热敏电阻与标准表探头)。我们采用将箱体放入冷水中的方法解决温控箱的散热问题。1.5
9、 PID算法原理1、基本PID算法其中Vo和V(t)都是八位二进制数,用一个字节存储。在上述公式中,存在差项,需要用补码来表示负数。所以必须用最高位作为符号位,Vo和V(t)用8位表示显然是不够的。处理方法是在Vo和V(t)前面补一个值为零的字节,以两字节来表示,运算的最终结果结果取8位有效位。基本的PID算法,需要整定的系数是Kp(比例系数),Ki(积分系数),Kd(微分系数)三个。这三个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下:(1) 比例系数 Kp 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比例系数Kp加大,使系统的动作灵敏,速度加快,Kp偏大,振荡次数加多,调节时间加长。当Kp太大时,系统会趋于不稳定,若Kp太小,又会使系统
10、的动作缓慢; 对稳态性能的影响 加大比例系数Kp,在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静差,提高控制精度,但是加大Kp只是减少静差,不能完全消除。(2) 积分系数 Ki 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积分系数Ki通常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Ki太大,系统将不稳定;Ki偏大,振荡次数较多;Ki太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减少;而当Ki合适时,过渡特性比较理想; 对稳态性能的影响 积分系数能消除系统的静差,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但是若Ki太小时,积分作用太弱,以致不能减小静差。(3) 微分系数 Kd微分控制可以改善动态特性,如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缩短,允许加大比例控制,使静差减小,提高控制精度。但当Kd偏大或偏小时,超调量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度 控制系统 设计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