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概论(共16页).docx
《城市学概论(共1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学概论(共16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学概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心-专注-专业个人经验和建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前年新开的专业,今年出现了减招的情况,但是难度方面没有太大的波动。首先,建议英语要提前准备。英语是非常拉分的科目,如果英语薄弱,建议买一本五年中考三年模拟,认真做,做完照着书后答案自己订正并做阶段性总结。如果底子足够踏实,可以直接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开始。根据往年的情况看,定语从句在选择题中出现的比较多,可以着重练习一下,短语翻译也是得分点,要好好把握。其次,人规这个专业没有捷径,完全靠背,依照考纲反复地背。有关系要好的朋友或者家人帮着抽背的话,效果会事半功倍。背书的时候,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电
2、脑,打开word或者记事本,录入自己总结的可能出现的考题,然后根据题目默写,这样一章一章地过,对我来说效率很高。当然我也同时采用动笔默写的方式,毕竟“好记性不.”嗯.你懂的。然后,考前的自我约束和制定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在复杂的大环境中,一定要找到一个排除干扰的地方,用心背书。自己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如果类似 “早晨头晕下午再背吧” “吃完饭歇会,三点起来背” “吃完晚饭背” “挑灯夜战!凌晨背” “早晨头晕.” 这样的循环出现了的话,建议选择放弃转本。最后,距离2019年的专转本可能还剩不到300天了,愿大家可以抓紧时间,好好努力,努力的感觉真的很爽。祝金榜题名。* 此资料为个人总结,并非考
3、试范围。由于水平有限,故难免有纰漏与不足,请见谅; 同学们务必结合书本与考试大纲认真复习,以求稳妥,因此资料而产生的个人损失,恕不承担,望见谅; 此资料为个人总结,与任何学校、机构无关; 此资料为个人总结,未经允许严禁转印或用于商业用途,违者必究。考试大纲专业科目1:城市学概论参考书目:城市学概论,董增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考试大纲:1、了解城市科学与城市学诸问题,理解并掌握城市的概念与起源;2、了解我国城市的发展阶段,理解并掌握各发展阶段城市的特点;3、理解并掌握城市的特征和本质;4、了解城市的运行,理解并掌握城市的地域结构、内部结构;5、理解并掌握城市的功能和作用;6、
4、理解并掌握城市规模和城市体系;7、了解城市政府,掌握城市管理;8、理解并掌握城市建筑和城市建筑艺术;9、了解城市文化,理解并掌握文化遗产保护;10、了解城市更新,理解并掌握城市规划;11、理解并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规律;12、理解并掌握城市问题。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1、试题类型: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2、题型比例:选择题 30 %,判断题10 %,名词解释题12 %,简答题 30 %,论述题 18%3、难度等级及比例: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的比例是40:45:15。第一章:城市、城市科学与城市学第一节 城市和城市科学一、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大量人口和
5、非农产业活动在较大地域空间的集聚,是构成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的人居中心,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的高级形式。二、 城市的特征:相对集中和固定的人口;生产中心、商品交易中心或金融、信息、服务业汇集地;拥有行政或宗教职能的机构;对周边村落有一定影响;是一定区域内的交通枢纽。三、 城市科学包括:城市建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四、 建筑师 维特鲁威 著有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三原则,即“坚固、实用、美观第二节 城市学诸问题一、 城市学的定义:城市学是从整体上研究城市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第二章:城市的生产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和城市科学一、 人类最初的居住
6、地称为聚落。聚落指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人们在地表聚集的空间组织形式二、 城市起源的观点:经济或市场起源论;地理或环境决定论;功能决定论三、 城市形成的原因:城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人类祖先逐渐学会栽培植物,发明了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能力,于是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后,农产品有了更多剩余,可用来交换,满足手工业和其他非农业人口的需求;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使交换从偶然、分散、零星行为逐渐发展成大量和经常性行为。交换数量扩大,交换地点逐步集中,形成比较固定的交易场所。这样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三
7、章:中国城市的发展及特点第一节 城市和城市科学一、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城市建设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的影响,呈波浪形曲线发展;城市最初从以黄河中上游为中心,后开始由北方逐渐南移;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城市布局由封闭向开放发展。第二节 晚清近代城市的形成一、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古代城市开始向近代城市畸形转变。二、 晚清城市的特点:出现了直接受西方殖民者控制的城市;近代中国出现了依靠民族资本兴建起来的工商业城市;大部分传统城市变化微小三、 民国时期的城市:西部城市发展继续滞缓(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大城市建设的开始;抗战时期的
8、城市破坏及变迁(一度出现布局西移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格局,南北差异逐步缩小,东西差异逐步扩大。第三节 新中国的城市建设一、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949-1957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1958-1977年是我国城市化不稳定发展阶段;1978至今是我国城市化恢复与快速发展阶段。二、 新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第一,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城市体系;第二,基本扭转了城市不平衡布局;第三,生产城市代替了消费城市,城市经济职能明显加强;第四,重视旧城改造,注重城市现代化与保持传统风貌相结合。第四章:城市的特征与本质第一节 城市的特征一、 城市的深层特征:城市生产和
9、生活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日趋智力化;城市生活日趋社会化;城市系统日趋开放化第二节 城市的本质一、集聚是城市的本质,定义:是指某一确定地域中特定时间内经济、人口的快速集中现象。二、集聚的内容:城市聚集了人口;城市聚集了生产和流通;城市聚集了科学和文化;城市聚集了社会活动三、集聚的条件:人身自由;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服务功能加强四、衡量城市聚集效益的指标体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反映经济效益的7个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劳动生产率;人均财政收入;能源利用效果;城市土地利用效果;人均货物吞吐量;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反应社会效益的7个指标:恩格尔系数;城市就业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出行时
10、间;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寿命;城市犯罪率.反应环境效益的5个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下水道普及率;二氧化硫超标率;总悬浮微粒超标率;交通噪音超标率第五章:城市结构及运行第一节 城市地域结构一、 城市地域的定义:城市地域是城市在一定区域内所处的位置和范围。二、城市地域结构的定义:指各种城市功能区分及其空间组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职能分化带动形态分化而形成的结构。三、城市地域结构理论:1.同心圆模型(1923年.美国社会学家 伯吉斯)中心商业区(CBD):一般位于城市中央。过渡带:围绕中心商业区形成过渡带。工人住宅带:居民多数从过渡带迁居此地。中产阶级住宅带:是白领、职员和小商人居住的地方通勤带: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概论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