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规院-鄂州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共226页).doc
《湖北省规院-鄂州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共2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规院-鄂州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共226页).doc(2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基本情况鄂州市位于东经,北纬3000130036,东连黄石市,南接大冶市、咸宁市,西邻武汉市,北与黄冈市隔江相望。主城区离武汉市58公里,至黄石市31公里。鄂州市属江汉平原的东延地带,具有平原、垄岗、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境内有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花马湖及洋澜湖等大小湖泊近百个,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称,是著名的武昌鱼产地。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常年平均气温为17,年均降雨量13401400毫米,日照2038小时,无霜期263271天。优越的光、热、水等条件具有种养的广泛性和多宜性。鄂州历史悠
2、久,早在五千年前,人们就在此繁衍、生息。鄂州历史上曾多次分合,几度兴衰。唐尧时称樊国,夏时为鄂都,商时称鄂国,春秋时,鄂为楚国别都。秦废分封制,鄂为县,两汉时均称鄂县。三国时,鄂县属吴,孙权都鄂,改为武昌县,并设武昌郡,筑吴王城,为鄂州称武昌之始。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分武昌县复立鄂县。南朝、宋、齐、梁、陈均为武昌郡治所。隋废鄂县并入武昌县,属江夏郡。宋初为武昌县。元初,称寿昌府。明、清两代皆为武昌县。辛亥革命后,改武昌县为寿昌县,后因浙江省有“寿昌”之地,故1914年改为鄂城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鄂城县属大冶行政专区管辖,1960年改鄂城县为鄂城市。1961年又改市为县。1979年
3、11月,县属的城关镇及附近几个蔬菜大队从鄂城县划出组建鄂城市,即县、市分设。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鄂城县、市合并,且将黄冈县的黄州镇及长江乡划入组建省辖鄂州市。1987年,鄂州市属的黄州区(黄州镇及长江乡)划属黄冈县(现省辖黄冈市的黄州区),其建制沿袭至今(详见专题六鄂州市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专题报告)。至1997年底,全市共辖一个省级开发区;三个市辖区;一个管理区;十六个镇,十个乡,市域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01.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12万人。1997年,鄂州市国内生产总值72.8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工农业总产值156.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3.3
4、8亿元,农业总产值13.42亿元。第二节 规划工作回顾1987年修编的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后,有效地指导了鄂州市的城市建设,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城市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洋澜湖文教区初具雏形,莲花山旅游区发展迅速。洋澜湖文化教育区的建设促进了城南新区的快速发展。2.城市道路“内环”已基本形成,城市道路骨架基本拉开。对外交通状况极大改善。 3.新客运港、鄂州火车新客站、五丈港码头、雨台山水厂的建成及道路、排水、能源、电信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鄂州市的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增强了吸引力。4.旧城区的改建使旧城环境及城市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第三节 规划
5、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关的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滞后,城市规划对开发建设的调控、指导作用发挥不够。特别是规划实施未严格坚持依法管理,导致规划实施尚存在以下问题。(1)环洋澜湖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乱占、滥建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洋澜湖风景区的发展和城区用地总体布局的合理性。(2)旧城改建在利益的驱动下,容积率过高,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居住环境质量下降。(3)规划确定的搬迁企业未能按规划实施,有些招商引资的项目甚至有污染的项目,其选址竟在原总体规划确定的综合居住区和风景区控制范围内,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4)城区的公共绿地建设与城区发展不协调,公共绿地指标严重
6、偏低(不含西山风景区的绿化)。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 规划依据与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规。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湖北省长江(汉江)经济带城镇发展规划(1995年)。 4.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5.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2000年)。 6.鄂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二、规划指导思想立足大武汉都市圈,充分发挥鄂州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着眼二十一世纪城市发展目标,依托大武汉,服务鄂东南;布局大产业实施大发展示,科技大创新,城市大发展,建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第二节 规划原则与规划期
7、限一、规划原则1.坚持体现城市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原则。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新时代,突出“战略性、超前性”,注重“延续性、可行性”,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节约耕地。对土地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配置。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化,提高环境质量。3.坚持科技兴市的原则。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将城市经济发展逐步引导到主要依靠知识发展的轨道上来。 4.突出城市特色的原则。力求创造鲜明的城市特色。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主城区,加快发展葛华城区,突出重点发
8、展中心城镇。二、规划期限近期:19982005年远期:20062015年远景规划: 对2015年后的未来35年,鄂州市城市发展形态进行了远景构想。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支撑体系本次规划结合鄂州市城市发展状况,规划采用专题形式对城市若干子系统进行深层次研究,形成城市总体规划若干个支撑体系。(详见框图1)框图一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支撑体系 公众参与体系高新技术体系专家咨询体系 城市防涝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 鄂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鄂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鄂州市主城区总体规划决策分析模型鄂州市城市规模论证专题报告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鄂州市主城区建设用地经济评价鄂州市城市遥感调查综合报告鄂州市城市
9、发展演变过程鄂州市山水园林资源调查报告鄂州市主城区形态与用地分析鄂州市市民参与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报告一、本次规划采取了公众参与总体规划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公众关心的交通、休闲、居住、绿化等城市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进行筛选综合,使之成为城市总体规划一支撑体系。二、本次规划还聘请了全国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为本次规划的高级顾问,充分利用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是实现和保证城市规划质量的决策又一支撑体系。三、规划积极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CAD等高新技术,开展了“城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图”等手段,提高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科技含量,成为本
10、次城市总体规划科技支撑体系。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区域发展环境1.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开始由东南沿海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特别是长江经济带的沪、宁、汉、渝等特大城市及许多大中城市的发展建设已呈“如火如荼”之势。地处鄂东沿江城市带的鄂州,近靠武汉,东呼浦东,西应三峡,地理环境非常优越。 2.京九、武九铁路及沪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鄂州置身于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及长江黄金水道、国家干线公路的包围之中,形成了全方位的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成为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区域。 3.鄂东是湖北省“金三角”发展战略中建设布局中的重要地区。近年来鄂州兴建了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0
11、万千瓦鄂州电厂、五丈港集装箱码头等重点项目,以及在建的鄂(州)黄(冈)长江公路大桥。 4.鄂州是与省会城市武汉市交通联系最便捷和经济联系最密切的中等城市之一,最宜接受武汉市的辐射和吸引。武汉市的快速发展将会给鄂州市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5.鄂州位于与鄂、豫、皖、赣接壤的鄂东地区中心,铁路及高速公路的开通,给边际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良机。这些城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都在迅速增长,给鄂州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鄂州市只有变压力为动力,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节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经济发展的优势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通达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区
12、位条件。鄂州市处在长江城市带的中心地段,是湖北省开放开发的热点和重点地区之一,是武汉对外经济技术扩散影响最大的城市之一。京广、京九铁路从市域东西两缘通过,武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316和106国道,以及黄金水道长江横贯市域,形成了水、铁、公路的综合交通网络,是我国水运、公路、铁路等综合运输网络密集区之一。2.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矿产资源丰富:鄂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储量大、品位高。铁储量为2.05亿吨,占全省13.43%;铜储量为15.25万吨,占全省5%;钴储量为2266吨,占全省13%;非金属矿储量为1.43亿吨。水产资源丰富:鄂州水域面积
13、占国土面积的28.8%,水系江湖相通、水质好,具有外江纳苗、内湖养殖的条件。全市已发展成为以“武昌鱼”等名特鱼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品养殖基地。旅游资源丰富:鄂州吴王城是我国六朝时期最早的古城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文物遗迹众多,现存有九曲亭、菩萨泉、广宴楼、试剑石、望楚亭、避暑宫等。西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鄂州九十里长港连湖(梁子湖)串江(长江),是少有的田园式风景长廊,梁子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红莲湖宛延曲折、半岛众多、粗犷自然、优美多姿;莲花山游览区依山傍水,沼山省级森林公园林木葱郁,生物多样,山恋起伏,群峰竞秀。麻羊垴、葛山、洋澜湖等山水
14、资源也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3.鄂州是我省鄂东“冶金走廊”、“建材走廊”和“服装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2010年鄂钢产量将达150万吨规模,建材工业除水泥外,陶瓷、新型建材工业等也将有突破性发展。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1.经济结构不合理。行业门类庞杂,产业之间关联度较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小水泥、小高炉、小五金等过多过滥,规模效益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规模经营程度不高。2.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全市人均耕地只有0.6亩/人,高效利用、保护土地资源,是今后鄂州市经济发展中要认真对待的问题。3.水患的威胁。鄂州是湖北省有名的“水袋子”,内湖干堤标准低(约有40%的干堤未
15、达到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汛期防洪排涝任务繁重。三、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一、二、三产业构成由1990年的27.850.921.3调整到1997年的17.251.631.1(按现价计算,下同),工农业的比例也由1990年77.822.2调整到88.511.5,其中轻重工业之比也由30.669.4调整到42.257.8。经济结构正向优化方向发展。鄂州市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及其结构见附表一、二。四、鄂州市在湖北省的经济地位从湖北省35个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分析:鄂州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主要经济指标都处在全省前列,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处在第六位、工业总产值处在第七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在第八位。在省辖市(含直管市)中处
16、在中游水平,高出黄石、荆州等城市。表一 鄂州市在湖北省的经济地位及发展速度对比 单位:亿元% 年份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鄂州市国内生产总值鄂州市占湖北省的比重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鄂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990年824.3814.651.785.05.81991年913.3816.631.826.66.91992年1008.3921.201.9514.123.81993年1424.3814.344.91994年1878.6552.932.8215.232.711995年2391.4276.533.2014.635.91996年2970.20100.303.3813.222.01997年34
17、50.24118.053.4213.017.69 五、产业结构调整 集约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逐步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协调的优化型结构过渡。特别要加强技术创新,重点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以及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以绿色食品及名特水产养殖等为主的城郊型、观光型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加快旅游、服务、信息、房地产、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接近第二产业。 六、生产力布局 鄂州市生产力布局可划分为两个特色鲜明的地区,即北部沿江工业密集区和南部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区。1.北部沿江地区该地区沿江、靠
18、路、近城,是鄂州市区位优势的集中体现。尤其是葛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邻武汉,靠近较多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其知识库和人才库可为我所用;葛店华容段店地带,适宜于现代大工业布局,加之城镇基础设施较好,是全市工业集中分布区。本区域内主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教、贸易、信息及旅游服务中心,是全市第三产业的集中分布区。2.南部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区 沪蓉高速公路鄂州段沿线及以南地区,具有以下特点: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工业经济不发达;处在武汉、黄石等大城市之间,城郊型特点明显;自然环境好,山青水秀,生态环境未受破坏。 本区域应是鄂东城市群理想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场所和蔬菜、水产副食品供应基地,宜重点发展生
19、态旅游、乡村旅游和高科技农业。因此,应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九十里长港、梁子湖及红莲湖等地区均属重要生态控制区,必须加强重点保护和严格管理。本区域蕴藏有比较丰富的非金属矿,其开发与利用,应对绿色生态保护区的总体发展不构成影响。七、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根据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鄂州市各时期国民经济主要发展目标,具体如表二所示。表二 鄂州市主要经济指标规划一览表 单位:亿元.%1997年2000年2005年2015年数量速度数量速度国内生产总值72.8371.5120.010.91320.010.31其中:第一产业9.716.017.54.
20、5311.03.90第二产业42.7037.660.09.79149.09.52第三产业20.4227.952.513.52160.011.79注: 以上数值均为1990年不变价。1997年指标为调整前的数值。2000年及2005年、2015年指标均为调整后的数值。 根据鄂州市经济发展目标,鄂州市各时期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构成如下(按不变价计算):200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构成为:8.452.639.0;2005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构成为:6.050.044.0;2015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构成为:3.047.050.0。2.社会发展目标坚持“科教兴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知识创新以及新技
21、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放到突出位置,有效增加研究与开发经费并提高其增长率。提高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使之达到5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以上。大力发展科普事业,积极建设市、区级科技馆;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幼儿教育体系;在全面实施城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城市及市域大部分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城市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到25%左右。坚定不移地贯彻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事业发展的方针,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儿童出生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每千人拥有病床位5张和
22、卫生技术人员10人。进一步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广播电视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青少年宫以及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保护。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坚决改变“单位办社会”的现象,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改革社会养老制度,发展社会保险福利事业,加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充分重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鄂州市的城市综合功能,到2015年城市基本实现居住现代化,服务社区化,社区园林化,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历史传统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第三节 市域城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鄂州市 总体规划 说明书 2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