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共47页).doc





《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共4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共47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17年6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与依据(一)主要目的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细化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全面部署江苏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制定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二)主要依据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国土资源部关于
2、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地方法规、规划和有关文件。 二、规划适用范围、规划期及基准年规划是江苏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矿业权、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重要
3、依据。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 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 一、矿产资源及矿业发展现状 (一)矿产资源概况1.矿产资源特征江苏已发现各类矿产13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68种。查明矿产地558个,勘查程度达详查以上的占总数的74%,中、小型规模矿产地占总数的82%。在国家确定的34种重要矿产中,江苏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20种。水泥用灰岩、膨润土、岩盐、无水芒硝、凹凸棒石粘土、金红石、石膏、熔剂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是江苏的优势矿产。2.资源保证程度熔剂用蛇纹岩、岩盐、建筑用砂石等矿产保证程度充足;金红石、铌钽、石膏、凹凸棒石粘土、地热等矿产丰富;煤、锶、
4、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芒硝、磷和硫铁矿等矿产短缺;铁、铜、铅锌、高岭土、冶金用白云岩、陶瓷土和饰面用大理岩等矿产紧缺。煤、铁等重要矿产开采矿山接替资源不足。3.矿产资源潜力煤、铁、铜、铅锌、金、磷等重要资源的查明程度均不到50%,深部资源潜力较大。在宁镇、宁芜和溧水等重要成矿区深部,具有铁、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徐州的煤,苏北的金、金红石、磷和金刚石,淮安和金坛的岩盐,盱眙的凹凸棒石粘土等均有找矿潜力。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大。(二)地质勘查工作进展1.地质工作服务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调查覆盖率达58.47%。完成了宁镇、盱眙、宜溧等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完成了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地质
5、灾害调查、长三角(长江以北)环境地质调查、全省土壤质量调查。完成了南京、苏州、镇江等城市地质调查。开展了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网系统,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2.矿产勘查完成了煤等8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落实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交了7个大中型矿产地和4个小型矿产地。实施地热勘查项目近百个,成功钻探地热井60余口。开展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28个,投入资金1.58亿元。(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矿产资源开采2015年,全省开采矿产42种,年矿石开采总量1.87亿吨,矿山数量大幅减少,2015年全省矿山仅1046个,采矿业产值192.9亿元。矿山平均生产规模达
6、到17.9万吨,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21.89%,矿山规模结构得到改善。2.资源利用与管理重要矿产开采矿山“三率”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多项选矿回收利用技术被列入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矿产资源开发严格落实了空间管控要求。关闭了开山采石禁采区(带)内114个露采矿山。在全国率先划定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共划定517个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总面积1960.55平方千米,占全省山体资源总面积64%,保护了江苏稀缺的山体资源。3.矿业权设置与交易市场相继编制了13个设区市,煤、地热、磷矿、矿泉水等4个单矿种,徐州、连云港、南京、镇江等重点地区金属矿产的矿业权设置方案,共划定探矿权区
7、块488个,采矿权区块1862个。成立了江苏省矿业权交易中心,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管理规范的矿业权交易市场体系,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得到加强。通过网络交易共出让转让探矿权29宗,交易金额2.09亿元;出让转让采矿权1239宗,交易金额达17.18亿元。(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绿色矿山建设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36亿余元,治理矿山541个,治理面积约4020万平方米。制定了江苏省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和指南,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6个矿山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占矿山总数的2.29%;另有一批矿山成为省级绿色矿山。 二、形势与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
8、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地质工作和矿产开发利用面临着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等国家战略,需要地质工作基础支撑与服务。只有稳步推进区域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不断加强和完善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划、监测和预警,强化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才能改变地质工作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的状况。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需
9、要保持矿产资源的稳定供给。江苏是全国水泥生产第一大省,水泥用灰岩矿石需求巨大,水泥产能调控对矿产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类矿产需要量大,在保障资源供给与保护环境方面形成较大压力。只有加强国家急缺和省内优势矿产的勘查,实现地质找矿第二空间的突破,维持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开采量,才能缓解资源短缺压力,稳定矿产资源的保护和供给能力。创新发展和深化改革需要地质工作多元化服务,探索建立后工业化时期的新模式,构建地质矿产管理新机制。只有突破传统地质工作框架,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由以传统的资源勘查开发为主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环境”方向转型,实现“矿地融合”,才能提升江苏地质工作
10、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机制创新提供示范和经验。只有深化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重推进矿业权人信息公示制度,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使江苏地质矿产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绿色矿业。矿山企业要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势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资源开采集中、以矿业为支撑的城镇必须实现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全面改善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治理任务繁重的历史遗留关闭矿山生态环境,必须构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共同责任机制和多
11、渠道投入机制。第三章 指导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围绕江苏“两聚一高”和“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发展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地质工作服务功能为目标,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守红线,强化空间管控,严格勘查开发准入;结
12、合转型升级,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原则。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结合全省生态功能区划,统筹部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发展绿色矿业,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共赢局面。坚持节约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坚持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理念,优化矿产开发结构,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方法,不断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矿地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历史遗留矿区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建立矿地一体化新模式。优化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地协调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
13、、行政等手段,引导和确定矿产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的原则。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深化地质矿产管理改革,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围绕钢铁、煤炭脱困发展、转型升级要求,化解煤炭等矿产开发过剩产能。突出公益性地质调查,加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服务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 三、规划目标 (一)2020年规划目标 1.加强地质调查,地质工作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39幅,调查面积约16807平方千米,工作覆盖率约16%。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约74
14、806平方千米,工作覆盖率约73%。覆盖全省重点区域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力争新圈定找矿远景区1020个,新发现重要矿产大中型矿产地10个以上,探获一批资源储量。2.控制开采总量,矿产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年开采总量控制在2.1亿吨以内,矿山总数控制在960个以内,减少率15%以上,矿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左右。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26%以上,重要矿产开采矿山“三率”达标率96%以上。基本形成绿色矿山格局。部、省发证的固体矿产开采矿山80%以上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12个。3.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基本完成禁采区内关闭露
15、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65%;关闭砖瓦用粘土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95%;采煤塌陷地沉稳区治理复垦面积5000万平方米以上。专栏1 主要规划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指标属性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覆盖率%16预期性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覆盖率%73预期性重要矿产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个10预期性新增资源储量分矿种具体见专栏2预期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业经济矿业产值亿元250预期性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开采总量亿吨2.1约束性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矿山数量个960约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26约束性重要矿产开采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96约束性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
16、比例(部、省发证固体矿产开采矿山)%80约束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65约束性矿区土地复垦面积(采煤塌陷区治理复垦)万平方米5000约束性专栏2 重要矿产预期新增资源储量序号矿种资源储量单位预期新增资源储量1铜金属 万吨10152铅锌金属 万吨10253金金属 吨254铁矿石 万吨200040005硫铁矿矿石 万吨12002000 6锶SrSO4 万吨20307金红石矿石万吨10008石榴子石矿物 万吨150020009磷矿石 万吨1000150010凹凸棒石粘土矿石 万吨40050011岩盐NaCl 亿吨101512芒硝Na2SO4 万吨10001500(二)
17、 2025年展望地质勘查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地质找矿取得新成果,矿地融合格局基本形成;矿业空间布局更趋合理,矿山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地质环境全面改善,关闭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全面完成;形成绿色矿业发展全新格局。第四章 总体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安排地质矿产工作,进一步优化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红线区域规划要求相协调,发挥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地质调查 围绕高层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落实新一轮区域发展布局,部署地质调查。在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开
18、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升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为后工业时代地质新模式构建提供示范。针对城市地质资源环境问题,安排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围绕国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安排全省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加强地质环境监测。 二、矿产资源勘查围绕重要成矿区带、老矿山深部及周边,以国家紧缺矿种为重点目标,科学统筹部署地质找矿工作。按照“稳定苏南、提升苏北、南北并重”的原则和“浅部与深部相结合”的空间布局,找矿部署重点由苏南向苏北进入适度调整和转移。加强苏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特色优势矿产的勘查,构建勘查开发一体化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苏南地区以资源储备为主
19、要目的攻深找盲,力争取得找矿重大突破。重视绿色清洁能源、非常规能源的地质找矿,推进全省地热、浅层地温能、油页岩、页岩气的调查与勘查,为科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科学确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区,优化分区管理,强化空间管控。坚守规划红线和生态底线,严格开山采石禁止开采区(带)和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的监管。坚持安全生产第一,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空间布局,稳定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树立绿色矿业发展理念,推进重点矿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矿山,培育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突出重点矿区和集中开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管理创新推动矿山企业科学利用矿产资源,
20、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多发、生态破坏突出和占用破坏土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部署治理恢复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加强“三区两线”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坚持矿地统筹,注重矿区土地复垦,促进资源枯竭型城镇转型发展。 五、矿地融合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实施资源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等国土资源管理的协调、融合,构建“矿地融合”的地质工作新模式,更好服务于土地资源管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徐州地区推进矿地统筹试点。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矿区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合理开采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有效
21、保护水资源为目标,开展矿地统筹技术研究,统筹规划矿区资源,优化矿区城乡土地利用布局,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创建绿色矿业示范区,构建矿区国土空间布局新模式,引导城、矿、乡一体化发展。 六、“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对接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境外矿产资源合作勘查开发机制;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勘查工作数据库,建设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信息服务平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为重点,以地质勘查为先导,围绕市场需求,建立境外长期稳定的矿业勘查开发基地,搭建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境外合作载体,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
22、力。第五章 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服务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突出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重视创新研究,提升地质工作服务能力。 一、基础地质调查 开展连云港南部、宿迁西南部、淮安中部、扬州中部、盐城西南部、南通西部等6个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总计39个图幅,调查面积约16807平方千米。开展南通、盐城地区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徐州等市城市地质调查,徐州丰沛城镇发展示范区和洪泽湖生态敏感区环境地质调查,以及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调查面积约74806平方千米。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根据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划定11个调查评价区。在徐州大沙河、丰县睢宁、淮安洪泽盐城射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 4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