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调试》教案(共1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调试》教案(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调试》教案(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 案课 程 名 称 生涯发展 授 课 教 师 郝美玲 授 课 班 级 财管122、土木121、汽车工程123 艺设121/122、机械121 开 课 单 位 职业发展中心 开 课 学 期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总 课 时 18 齐 齐 哈 尔 工 程 学 院专心-专注-专业第 2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课 题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调试授课时间第 3 周 星期一 ( 9 月 16 日) 第 1-2 节课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 ) 实验课( ) 实训课( ) 习题课( ) 讨论课( ) 现场教学( )其它:教学资源挂图( ) 模型( ) 实物( ) 多媒体( ) 音像(
2、) 报纸( ) 其它:教学方法讲授法( ) 讨论法( ) 启发式( ) 案例教学法( ) 现场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 项目教学法( ) 情境教学法( ) 其它: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有哪些;能力目标:我们处于哪种网络心理状态;懂得如何进行网络心理障碍调适,使网络发挥积极的作用;态度目标:同时作为大学生能够宣传、倡导、引领文明、诚信使用互联网。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调适的方法。教学难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调适的方法。教学设计:授课思路简述:(围绕所选用教学方法分条编写授课步骤,要涵盖课前准备、课程导入、师生活动安排、任务
3、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效果检测等主要环节。)课前准备:调查了解大学生上网情况,并进行分析,收集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案例,为本堂课讲解做好铺垫。课程导入:以上一专题人际关系与生涯发展和本专题网络人际关系入手,导入本专题大学生网络心理内容,前后衔接,使学生温故知新。师生活动安排:分组对抗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抢答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评价。内容讲授:从生产生活中人际关系与网络人际关系入手导入本专题内容,使学生了解本专题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首先学生谈论网络对于大学生影响,教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设计情境让学生梳理上网的目的,借此分析总结大学生网络心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有哪些,最后讲
4、解如何进行网络心理障碍调试。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网络成瘾测试。教学效果检测:教学两周后对学生网络心理情况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网络心理状态。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分组对抗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抢答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评价。2、网瘾综合症的自我诊断。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1、网络心理障碍调试建议1232、大学生职业发展手册填写3、推荐书籍拖延心理学简博克、莱诺拉袁4、分析职业素养之知识、能力、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后记: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复习巩固、检查课后搜集的资料(5分钟)自我介绍。考核方案介绍。课
5、堂考核标准介绍:每人4分,班级共41人,合计164分,每四人一组,有效回答或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得8分,回答错误或提出问题不合理不计分。本堂课设计约20个问题,小组得分后,组内分分,整堂课小组不回答或不提出问题,小组不得分。上一堂课我们做了一次团训课,主题是对,是关于人际交往的,那么什么是人际交往?(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
6、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我们看这个人际关系建立的中介是“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那么接下来我问同学们,除了这个中介,还有什么中介可以建立人际关系?(2个人回答)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以网络和数字符合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连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称网络人际关系。导入下文: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专题就是和网络相关的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调试。步骤2:本节课学习任务、情境设计(5分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大学生的网络心
7、理有哪些(知识目标),我们处于哪种网络心理状态;懂得如何进行网络心理障碍调适,使网络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力目标);同时作为大学生能够宣传、倡导、引领文明、诚信使用互联网。(态度目标)调查社交网络使用现状(上网时间、上网做什么)(3个人回答)互联网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从校内到人人,我们从名称的变化就可以看到,这个05年才成立的实名制社交网络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渗透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刷人人,织微博、传飞信,社交网络已然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有些人是坚持的支持者,认为它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些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自己已然成为“网控”,学习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教师提
8、问:互联网对你的影响如何?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分析一下互联网的特征。(3个人回答)教师总结:好,我们把互联网的特征进行梳理。步骤3:讲授“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知识(15分钟)一、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一)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1960年,利克里德尔发表文章人机共生(二) 互联网的特征1、 开放性互联网的本质是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通,以便能够做到信息共享。开放性体现在,一是对用户开放,只要具备上网的硬件条件,就可以上网。二是,对服务者开放,三是对未来的改进开放。2、 全球性网络拓展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空间。庞大的地球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地球村”、“电子社区”。不同观念和行为的冲突、碰撞、融合就变
9、得直接和现实。总之,当互联网以其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将地球连接成“地球村”时,每个网民成为地球村平等的公民,互联网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空间蔓延、伸展着,他突破了种族、国家、地区等各种各样的有形无形的“疆界”、真正体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人类交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线互联”及“无限关涉”。3、 虚拟性网络世界是人类通过数字化方式,链接各计算机的节点,综合计算机三维技术、模拟技术、传感技术、人机界面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生成的一个逼真的感觉世界,进入网络世界的人,其基本的生存环境是一种不同于现实无理空间的电子网络空间。这样,一方面网际关系的虚拟性是与实体性相对的,交往主体隔着“面纱”以
10、某种虚拟的形象和身份沟通、交流,交往活动也不像一般社会行动那样依附于特定的物理实体和时空位置。4、 身份的不确定性比尔盖茨开玩笑说:“在intenet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5、 非中心化6、 平等性7、 个性化过渡: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等特点,和丰富的图文、声音、视频、动画、软件等等形式多样取之不尽的海量信息,使上网的人数激增,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那么、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怎样的哪?(三)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互动环节)总能听说这样一句话: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11、,顾名思义,网络的使用利弊并存,接下来同学们结合自身使用网络情况,分析它的利与弊:(事先分组,小组抢答,根据回答情况给分。)(5个人回答)正面影响负面影响112233441、互联网一把双刃剑正面:1)网络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能有效地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 2)开拓知识视野,促进了青年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满足了青年大学生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4)指导就业,绘制事业蓝图。负面:1)现实情感萎缩 2)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3)沟通交际能力退化 4)对语言的影响 5)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过渡:总体上说,互联网使用利弊并存,更具体一些分析,我们看看互联网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
12、、互联网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人际关系定义: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简称网络人际、就是以网络和数字符合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连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特点:1)交往角色的虚拟性用户只要随便填写一个E-mail、IRC或是BBS的注册表或者登记表,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应的身份,并以这个身份在网上进行人际交往。这种虚拟的角色,使交往双方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有一种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心理。 2)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互联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无论你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何等显赫,但到了网上,你只不过是一个网民而已,同其他任何人一样无任何特权,大家都是平等的。
13、3)交往心理的隐秘性网上人际交往虽然可以通过文字来传情达意,但这种文字交流大多是经过刻意加工的信息,交往的心理也是经过包装的,这种“网交”无论持续多长时间,网友之间也很难明白对方的“真心真意”。 4)交往过程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十分看重身份、职位、金钱、容貌、家世等交际主体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地位,在网上的人家交往中可以全然不顾;在现实交往中要遵守的一些社会规范,在网络交往中也不必遵守,指要按照网络技术要求去操作,就可以顺利完成网上人际交往。这种弱社会性、弱规范性的网络人际交往,容易使一些人暂时摆脱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和行为的约束,甚至放纵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造成非人性化
14、的倾向。(网络犯罪) 5)交往动机多样性异性间的情感交往是大学生网上交往的“主旋律”。异性效应在网上交往中不仅存在,而且表现得很明显。不少人上网聊天、浏览的潜在动机在于寻找异性,在追求休闲娱乐和心理享受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抱有觅友和调情的目的。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正负效应: 正面: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上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赋有与现实社会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新内容、新特征。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大大突破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阶层、地位、职业、性别等差异,意味着个体间的真正平等;增强了主题的道德选
15、择、自我评价的行为能力;使道德个体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得到提升和确证,从而拓展、延伸和强化人性中的品德结构和伦理气质,促进了人的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更方便的人际交往和群体关系,拓展了人们交往的手段和空间,使人们根据自己兴趣加入到某一网上群体,而且每个人都是以平等的身份进入网络的,拥有平等的交流权利,从而会产生更加协调的人际关系。由于网络技术创造了一个个体可以任意选择同时共享又彼此分离的宽松环境,缓解了面对面交往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加上“交互性”的重要媒体特色,能“使人们以极高的效率进行交流”。负面:网络也带来了许多人与人之间道德情感日益淡漠、
16、非理性行为激增(事例)、人格异化加剧(事例)等问题。在错综复杂、超时空的网络交往中,对交往主体来说,在现实中的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荣辱感、尊严感等被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虚空地带,由于网络人际关系的虚拟性、不确定性、多维性、使得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意识失却了稳定的地基;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充斥使得主体的价值选择趋向盲点,这些都使得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形成的人群,缺乏基于道德、价值共识所具有的在情感、责任、信念和理想等心理机制上的内在张力。过渡:互联网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调查):甲:总归真实的人生比较重要,虚拟的要看淡一些,可以作为一个媒介,但是不要影响你的正常生活。乙:可以了解身边同
17、学都在做什么事情,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有的同学太依赖于人人,在网络上和别人说话分享,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都是不一样的,对现实生活中的交朋友是不太好的。网络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工具呢,还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起阻碍作用,会使人际关系退化哪?首先,它是一个工具,非常便捷,可以跨越时空(以前通知一个事情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人到齐了。有了网络可以有时间的先后差距,甚至地域的差距都没有关系),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便捷,会导致过分的依赖,反而会丧失了我们在线下的沟通,传递的一些其他的信息,除了那种信息本身,文字之外,还传递一种情绪,一种微妙的情感或者什么,我们看到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调试 大学生 网络 心理 调试 教案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