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共44页).doc





《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共4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共44页).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批复稿)专心-专注-专业目录 总 则为统筹部署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活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绿色矿业发展,促进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制定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未来5-10年福建省地质勘查、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当与本规划做好衔接。规划范围为福建省所辖行政区域(未包括金门、马祖)。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年,展望到2025年。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全省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福建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中央积极支持福建加快发展,批准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进一步凸显了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
3、和作用,为福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5年,全省煤炭、金属、非金属采选及压延加工销售产值累计超3100亿元,占全省GDP12%。城市地质、海洋地质、农业地质等广义地质和采矿业为福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节 矿产资源及矿业发展现状矿产资源现状。截至2015年底,已发现矿产138种,查明资源储量120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28种,非金属矿产89种,水汽矿产1种。上表矿区1584个,其中:大型矿区56个,中型矿区155个,小型矿区1373个。煤、铁、铜、钨、稀土、水泥用灰岩、萤石等重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有所增加,水泥标准砂、铸型用砂、玻璃用砂、叶蜡石、明矾石、高岭土、普通萤石、建筑
4、及饰面用花岗岩石材等28种非金属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福建省矿产资源种类相对齐全,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非金属等矿种均有分布。矿产资源特点为“三多”、“三少”、“一集中”,即:非金属矿产种类多,金属矿产伴(共)生组分多,贫矿多;大型、特大型金属矿床少,富矿少,能源矿产种类少;主要矿产形成及空间分布受区域性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在龙岩新罗、漳平、安溪、德化、大田一带,钨矿分布在宁化、清流、建瓯、建阳;金、银、铜矿主要分布在上杭紫金山、武平悦洋一带;煤炭集中在龙岩新罗、永定、大田、永安、永春等地;水泥用灰岩分布在龙岩新罗、永定、武
5、平、漳平、永安以及将乐、顺昌一带;萤石分布在邵武、建阳、光泽、将乐、明溪、清流一带;稀土矿主要分布在龙岩和三明;地热分布在东部沿海,主要在闽江口以南地区。专栏一 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储量单位资源储量煤亿吨12.12铁矿石亿吨6.13铜金属万吨237.72金金属吨71.74银金属吨6066.9钨WO3(65%)万吨28.81稀土REO万吨15.52水泥用灰岩矿石亿吨33.98高岭土矿石亿吨1.72普通萤石CaF2万吨790.74叶蜡石矿石万吨3277.11石墨矿物万吨277.29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地质工作程度不断深入,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对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
6、015年,全省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达64.3%,15万矿产地质调查覆盖率达20.8%;1100万海洋地质调查、125万农业地质调查实现全覆盖;福州、厦门等6个中心城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缺水地区应急地下水源地调查工作初显成效;油气、页岩气、干热岩等新能源矿产调查与勘查相继启动。截至2015年底,全省从事地质勘查单位 46家,人员1.36万人。设置探矿权918个,总面积7652.1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龙岩、三明及南平市,其中,金属矿735个、非金属矿101个、煤矿68个、地下热水12个、矿泉水2个;按工作程度划分,勘探27个、详查272个、普查538个、预查81个。矿业开发现状。全省形
7、成了上杭紫金山铜金、龙岩马坑铁、宁化行洛坑钨、永安曹田坑边水泥用灰岩、长汀南塘中坊稀土等一批重要资源产业基地。2015年,全省矿山数量2148个,从业人员12.52万人,年产矿石量1.42亿吨,矿业采选产值117.15亿元,其中,金、银、钨矿产量分别排在全国第一、二、三位,能源矿产产值达32.59亿元,金属矿产产值达57.27亿元,非金属矿产产值达27.29亿元,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以来,矿产资源管理不断强化,基本完成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各项目标任务,取得良好成效。基础性地质成果丰硕。围绕整装勘查区和重点成矿远景区,全省完成15
8、万区域地质调查45幅,2.01万平方千米,15万矿产地质调查67幅,1.98万平方千米;125万农业地质调查和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部完成,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完成3幅;完成福州、厦门等6个中心城市地质调查1.8万平方千米,沿海地区地下水源地调查1500平方千米,圈定地下应急水源地20处。专栏二 第二轮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目标完成情况完成比例(%)指标属性1:5万矿产地质调查图幅(数)5367126预期性圈定找矿靶区(处)76139183新发现大中型重要矿产地(处)4346107新增资源储量煤炭(亿吨)3.53.497预期性金 (金属吨)1541.6277银 (金属吨)20003
9、212.8161铜 (金属万吨)50244.3489铅锌 (金属万吨)100204.4204钼 (金属万吨)1038.6386铁 (矿石亿吨)2.01.155锰(矿石万吨)200461230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与结构矿山总数(个)33002148完成预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1516完成重晶石(矿石万吨)5013.0完成萤石(CaF2万吨)11076.7完成原煤(万吨)1500838.1完成钨(WO365%吨)29002841.1完成约束性稀土矿(REO吨)20001682.1完成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应开展综合利用矿山比例(%)7580107约束性采区回采率及选矿回收率(%)提高1-32以上100
1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1-32以上100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4042105约束性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4040100地质找矿取得较大突破。完成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业权核查等3项重要省情调查项目,基本摸清我省重要矿产资源家底。新发现上杭罗卜岭铜(钼)矿、建瓯上房钨矿、上杭洋坡坑稀土矿等大中型矿产地46处(其中大型10处)。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找矿战略行动取得重大突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进一步优化。整合、关闭、退出各类矿山1868个,矿山数量由2007年的4016个减少到2148个,大中
11、型矿山所占比例由12%提高到16%,矿产开发结构由“多、小、散、低”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煤、稀土、钨、重晶石、萤石等重要矿种开采总量调控落实到位。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固体矿产综合采选回收率提高2.0%以上,大中型矿山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开展综合利用矿山比例达80%以上。上杭紫金山金铜矿被列入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宁化行洛坑钨矿、龙岩东宫下高岭土矿、南平钽铌矿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矿山,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黄金矿综合利用技术等6项先进技术入选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12、治理保证金制度全面实施,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42%,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达40%。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治理178处,面积547.54公顷,在建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改善,治理面积483.71公顷。上杭紫金山金铜矿、龙岩马坑铁矿、尤溪丁家山铅锌矿等16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建设进展顺利。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面实行矿业权招拍挂和网上公开出让制度。出台关于加强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试行基准矿价评估制度。持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整治行动,建成并运行与移动执法系统对接的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管理信息系统,矿政综合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第三节 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是福建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
13、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是今后五年发展的主旋律。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实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美”新福建要求加快绿色矿业发展。全面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还较粗放,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矿山尤其是小型矿山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矿产开发导致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及诱发地质灾害等局部环境问题时有发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部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任务艰巨,亟需进一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健全矿
14、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体系,加快绿色矿业建设。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建设“百姓富”新福建要求提高资源保障能力。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对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的需求,重点产业和新型能源产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仍将维持高位运行,以及城市化、现代农业化对地质工作需求不断加大。但我省资源禀赋不佳,重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仍较突出,烟煤、石油、天然气等完全依赖进口,铁、铜、饰面用大理岩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锰、重晶石、优质高岭土和雕刻用叶腊石等保有储量逐年下降。随着找矿难度不断增大和勘查投入下降,对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和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产业优
15、”新福建要求加快矿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矿产资源总体供应过剩,矿产品价格急剧下跌。我省矿产品深加工少、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矿业企业经营困难,煤炭、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非常规能源、稀土、石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需求逐步凸显,亟需加快矿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机制活”新福建要求加快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当前矿业经济下行,矿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不足,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问题突出、民生诉求多元等相互交织,矿产资源管理领域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矿产勘查开发监管体系还不够
16、健全,矿业权退出程序还不规范,因政策性退出或关闭的矿业权补偿制度缺失,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保障有待加强,亟需深化改革,加快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管理方式转变,增加矿业发展活力动力。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统筹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从严从紧,有保有控,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
17、,加快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符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求的节约、高效、绿色、和谐、可持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新格局,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资源支撑。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按照发展绿色矿业和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统一,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资源管理对自然生态的源头保护作用。坚持服务发展。紧紧围绕重点产业、新型能源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推进地质工作多元化服务,严格重要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强化资源接替和储备,努力提
18、高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坚持节约集约。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强资源保护,严格准入条件,优化开发布局结构,推广先进的采选技术与设备,促进资源合理高效综合利用,强化资源利用监管力度,促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坚持改革创新。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突出差别化管理政策,加快矿业转型升级,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监管有力的矿业市场体系,增强矿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第三节 规划目标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不断提高。到2020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矿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明显改
19、善,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完成重要成矿远景区和沿海重要经济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34幅,面积1.48万平方千米,覆盖率达74%以上。实施15万矿产地质调查25幅,面积1.14万平方千米,覆盖率达36%以上。提交找矿靶区不少于100处,完成15万农业地质调查1万平方千米,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0.52万平方千米。地质资料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础地质工作服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加。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更加有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新成效,提供一批可供进一步工作或开发的矿产地,力争提交大中型矿产地15处(大型5处、中型10处),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强
20、化重要矿产资源保护与储备。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矿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持证矿山总数控制在1700个以下,开发利用布局进一步优化,小型矿山数量明显减少,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18%以上。钨、稀土、煤、萤石、重晶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严格控制在国家年度下达和省确定的目标内。专栏三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主要指标指标20162020年属性1:5万区域地质调查(幅)34预期性1:5万矿产地质调查(幅)25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处)15探矿权投放数量(个)150重要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铜矿(金属万吨)60金矿(金属吨)20银矿(金属吨)1500稀土矿(REO万吨)25熔剂用灰岩(矿石亿吨)9水泥
21、用灰岩(矿石亿吨)4高岭土(矿石万吨)200叶蜡石(含工艺)(矿石万吨)20普通萤石(CaF2万吨)200石墨(矿物万吨)100地热(处)20绿色矿业格局初步形成。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重大工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6个以上国家与省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大中型矿山力争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绿色矿山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1000公顷以上。专栏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绿色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162020年属性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重要矿种年开采总量钨(WO3(65%)吨)国家下达约束性稀土(RE
22、O吨)国家下达煤(万吨)800预期性萤石(CaF2万吨)97重晶石(矿石万吨)25矿产地储备数量(处)10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矿山数量(个)1700预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18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100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个)6绿色矿山比例(%)30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公顷)1000约束性到2025年,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明显增加,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与生态文明实验区相协调的绿色矿业格局基本形成。第三章 总体布局按照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总体战略布局和福建省主体功
23、能区规划要求,构建东西部资源优势互补、勘查开采定位明确、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第一节 优化勘查开发布局闽西北地区(龙岩、三明、南平)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按照“保护优先、优化开发”的原则,重点开展武夷成矿带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加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重点勘查金、银、铜、铁、稀土、石墨等矿产。依据资源禀赋,鼓励大中型矿床、绿色矿产与重大产业项目相配套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统筹和产业延伸,着力培育金、铜、稀土、钨矿等规模较大的资源产业基地。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由点到面、集中连片,整体推动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东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 4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