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概念教学设计(共8页).doc
《对数概念教学设计(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概念教学设计(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数学史的对数概念教学设计教材 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必修一2.2.1【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对数概念、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和对数的运算性质,这是学生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教材借助例题中的指数函数,由“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直接引出对数的概念.这种引入方式虽然直截了当地指出指数和对数的互逆关系,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太过于抽象,学生难以通过定义了解对数是如何计算,和它最初是如何被发明的,也就很难体会到对数强大的简化运算的功能,以及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学情分析 1. 认知基础:学生已学习了指数的知识,以及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乘方与开方之间的互逆关系,因此可
2、以较容易地接受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并由此得到对数的概念.2认知障碍:用对数符号来表示指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对数的概念(即:对数是一个数,底的次幂等于真数)以及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2.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数概念的提出过程,学习将乘法和除法转化为指数的加减以及乘方和开方转化为指数的乘除运算的化归思想;(2)通过类比减法、除法、开方运算学习对数概念的过程,学习类比思想和垂直数学化的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引入对数十分必要;(2)领悟对数强大的简化运算的功能;(3)体会对数源于生活中数学运算的需要,它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对数的概念以及指数与对数的
3、互逆关系.教学难点:对数概念;底数和真数的限制条件.关键: 把当成一个数,底的次幂等于真数.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引导探究.教学手段:计算机、PPT、几何画板.教学流程设计问题引入探究发现变式思考形成概念巩固运用设计意图:通过一组运算量较大的计算题使学生产生认知障碍,结合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寻找新的运算方法的动力.设计意图:在学生尚未形成对数的概念时,先给出一组比较特殊的数字,通过寻找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化简计算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对数在化简一些复杂计算时的作用.设计意图:对算式进行变形,激发学生继续思考的动力.回顾数学史上对数表的发明,使学
4、生了解数学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数的运算的发展规律,引出对数,揭示指数和对数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通过分析底数和真数的限制条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对数的概念,强化指数和对数的联系.设计意图:根据桑代克的练习律与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设计该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知识拓展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科学家们对对数的高度评价和对数在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了解对数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小结及作业设计意图:小结意在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回顾探索历程,学习数学思想;作业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对数的概念及指数和对数的互化. 教学
5、过程设计 (一)问题引入问题1:请计算下面的式子(不使用计算器):(1) (2) (3) (4)教师活动:请学生回答计算结果并谈谈计算的感受.学生活动:计算并发表感受(计算量大).历史上,科学家也曾经遇到相同的问题!背景介绍1:在16世纪,随着哥白尼“日心说”的盛行,天文学也蓬勃发展.欧洲人渐渐热衷于地理探险和海洋贸易,特别是地理探险需要更准确的天文知识,需要对庞大的“天文数据”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计算.但那时候还没有计算机,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提高运算效率.那该怎么办呢?设计意图:通过一组运算量较大的计算题使学生产生认知障碍,结合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6、激发学生寻找新的运算方法的动力.(二)探究发现问题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714年,德国数学家斯蒂菲尔研究了下面的两行数:01234567891011121314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 请大家想一想,斯蒂菲尔会发现其中什么规律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发现规律.教师活动:归纳结论:若设第一行的数为的话,那么第二行对应的数则为.问题3:后来,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受到这个表格的启发,发现了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简便计算问题1中的题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并进行猜想.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发现,并总结纳皮尔的发现:第一列
7、数的加减运算结果与第二列数的乘除运算结果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例如,要计算,则计算其对应的第一行的数5和8的和得到13,再找到13对应的第二行的结果8192即可.引导学生给出简化算法:(1) ;(2) ;(3) ;(4) .问题4:这四个式子的运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并尝试作出回答.教师活动:补充学生的想法,共同特点:把每个要运算的数转化为.这样就可以将整数的乘法、除法、乘方和开方转化为对应指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起到简化简运算的作用.设计意图:在学生尚未形成对数的概念时,先给出一组比较特殊的数字,通过寻找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化简计算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对数在化简
8、一些复杂计算时的作用. (三)变式思考问题5:把原来的第(1)问改成,还能否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呢?学生活动:可能质疑原来的方法行不通,也可能想到利用非整数的指数幂. 教师活动:根据前面的分析,要判断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就要看132和156能否写成.由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知,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对于132和156,都存在唯一对应的值.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将132和156分别表示成,再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解出近似解.这就给了当时的科学家一个启示:如果制作出了足够多组数的表格,就可以利用它来计算类似的问题了.而历史上许多数学家为了这项工作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背景介绍2:纳皮尔就花了20多年的时间编制出这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数 概念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