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第三代高层建筑设计导则(共4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绿城第三代高层建筑设计导则(共4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城第三代高层建筑设计导则(共42页).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绿城第三代高层建筑设计导则绿城第三代高层公寓是指运用整体性、系统性、精细化设计理念,精心打造的高端高层公寓住宅产品。它是在以往高层公寓产品的基础上由内至外的全面升级,是从对园区内部基本层面的设计内容关注转向对更大范围的城市设计、更深层次的人居需求、更精细化的住宅设计、更优美的园区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一流水准的高层公寓。为积极配合集团全面提升产品品质的需求,营造国内一流高层公寓,最大程度的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对集团高层公寓的品质创新及提升的内容、标准予以固化,形成绿城第三代高层公寓建筑设计导则一整体设计1.1 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同步完成景观设计公司的
2、选择,使景观设计能尽早介入项目,为园区竖向设计、道路(尺度、标高、截面)设计、出入口设置、节点空间形式设计、建筑退让尺度推敲,自然河流利用、植栽资源利用等预留及创造优化条件。1.2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 注重建筑设计与景观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诸如架空层、单元出入口、下沉采光庭院等建筑和景观交接面处对景观的引入。户型布局时要将大面积的户型布置在景观朝向良好的位置,户型设计要充分考虑主要功能房间朝向景观面。1.3其他相关专业设计 注重灯光设计、标识系统设计、弱电系统设计等对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补充。二规划设计2.1现状分析2.1.1地块现状 (1)四至范围。 (2)地势平坦状况、自然标高
3、与周边地势比较。 (3)地面现状:包括宗地内是否有山体、水渠、较深的沟壑(小峡谷)、驳坎、池塘及高压线等对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现有水系及植被分布。 (4)地下情况:包括管线、地下电缆、暗渠、地下建筑物原有桩基及地下建筑/结构等;地上/地下都要注意是否有受保护的历史文物古迹及可利用的构建物等。 (5)土地的完整性:是否有市政代征地、市政绿化带、市政道路、名胜古迹、江河湖泊、零星用地等因素分割土地。 (6)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承载力、地下水位和抗震性等要求。 (7)平面地形图:标记四至范围、现状标高及相关数据。(附图说明) 地形地貌图:主要反映宗地地面建筑、河流、沟壑、高压线植被等内容。(附
4、图说明) 地下状况图:包括地下管线、暗渠、电缆等。(附图说明)2.1.2周边规划道路情况 紧邻地块的周边道路现状及规划发展: (1)已建成道路的现有路幅、与宗地边界的关系(影响)、公共交通设施及路线情况(附现状照片反映与地块的关系、铺装材料与现状)。 (2)规划中或建设中道路的现有路幅、规划路幅、规划实施的时间、与宗地边界的关系(影响)、公共交通设施及路线情况。 道路平面图:用于反映紧邻道路与地块的高差及衔接关系(附图说明)。 道路断面图:用于反映紧邻道路与地块的高差及衔接关系(附图说明)。2.1.3项目地块的周边情况 (1)周边社区配套与环境(项目周边2000m范围或以服务半径为依据) 1)
5、交通状况 教育医院等级和医疗水平 主要楼盘主要商业和菜市场 公园 文化、娱乐设施 银行其他(必要时附照片) 2)交通状况示意图:包括现有和未来规划的交通状况 (附图说明)。 3)生活设施分布示意图:用于反映周边社区配套情况 (附图说明,必要时可附照片)。 4)所在城市和区域的控规图、详规图:用于反映用地的发展规划前景和性质(附图说明)。(2)大市政配套 1)供水状况:现有管线、管位及未来规划和实施时间。 2)污水、雨水的排放:现有管线、管位及未来规划和实施时间。 3)通讯:现有管线、上源位置、与宗地距离。 4)永久性供电和临时施工用电:现有管线、上源位置、与宗地距离。 5)燃气:现有管线、管径
6、、上源位置、与宗地距离、接口位置。 6)供热及生活热水:现有管线、管径、上源位置、与宗地距离、接口位置。 7)周边配套调研图说明上述配套管线的走向、容量和接口位置,及未来规划扩容和增加情况(附图说明)。2.2对周边资源的优化 2.2.1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在总体规划阶段,应考虑基地周边和基地范围内的山川、河流、绿地、地形变化等自然资源对园区景观设计、建筑布局、户型配置以及建筑风格形态等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有效的改造或提升,做到扬长避短,内外融合。同时,应对基地周边的道路两侧景观进行整理改造,关注园区外部整体环境的提升。图2.1 北京项目景观改造范围示意图。北京项目对小区周边环境的进行改造,包
7、括东侧2000亩的绿化改造为生态公园、对市政道路修整美化、周边道路围墙的改造等。反过来,周边环境的改造提升为园区创造了优美的大环境。2.2.2对社会资源的利用项目所处地段和周边的社会资源,如历史文脉、商业配套、教育设施等将影响到园区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园区与外部界面的形态。应在设计之初完成详尽的调研工作,为规划建筑设计提供依据。2.3规划布局2.3.1规划结构 注重轴线关系、空间序列感和延续性。要求规划结构明确,空间层次清晰,脉络完整。 2.3.2空间形态2.3.2.1建筑形体与排布方式 根据项目具体的地形、区位、景观朝向、户型配比等要求,因地制宜、点板结合,营造丰富的园区形态。注重轴线关系和空间
8、围合,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和层次感,组团内结合景观设计营造宜人的邻里交往尺度。2.3.2.2建筑天际线在满足自然采光、通风、经济指标测算的前提下,注重丰富的园区整体天际线。2.3.3邻里空间布局/户外活动区设计邻里空间布局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形态分级设置中心公共活动区、组团公共活动区等。2.3.3.1中心公共活动区客户调研报告显示,中心公共活动区是购房时客户关注度最高的区域。中心公共活动区是整个园区居民邻里交往的重要空间,应是规划设计和景观营造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中心公共活动区应精心选址,可结合室外游泳池、高差丰富的集中草坪和绿化植栽以及水景、游步道等整体设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活动习惯和心理感受,
9、对人的活动内容有所设定;可考虑一定的主题性,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停留空间和景观节点。空间上应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2.3.3.2组团公共活动区组团公共活动区功能建议考虑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室外停留休憩空间等。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场地应考虑布置于组团内相对安定的位置,避免离住宅过近,并结合风雨廊、凉亭或座椅等设置合适的休息空间。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和安全措施。建筑底层可设置架空层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和景观的延伸界面。架空层设计应注意架空位置与主要回家流线的连贯性,考虑与室外景观的融合,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休息座椅和健身器械等。2.4交通组织交通组织应考虑人车分流,尤其是“组团分流”,应避免过境交通对组团的影响
10、。道路布局合理,注重地块划分和道路间距控制、道路与主入口关系、公共空间预留等。2.4.1车行系统设计2.4.1.1道路分级及路宽车行系统分为两个层次,即园区级和组团级。园区级车行系统以环路为依托,车行路幅7.58m,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双向车流的同时,满足单向路边停车的需求;组团级道路路幅56m,满足双车对行,主要作为EVA(紧急交通系统),平时机动车交通不进入。另外消防车道3.5m,可采用草坪砖或无障碍绿地等替代;消防登高面设于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地坪上。2.4.1.2道路与建筑间距车行道路边界与建筑间距保持5米,预留绿化用地及减少道路通行带来的噪音。2.4.1.3道路与景观设计重视道路两侧的景观设
11、计,主要节点和转弯位置应着重处理,并结合考虑标识设计等相关景观要素,增强仪式感和引导。2.4.2步行系统设计2.4.2.1道路分级及路宽步行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结合园区主要入口和中心绿地构成的环状系统;二是由此环状系统向组团内延续的步行空间;三是宅间道路,路幅不宜小于2m,营造亲切的人行尺度。在分主道、辅道等特殊情况下,辅道为1.2m即可。2.4.3车位配比根据项目所处的地域、成本控制以及楼盘定位和目标客户群,制定合理的车位配比,并且为未来的发展需求留有余量。2.4.3.1机动车位建议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做到1:1以上,相对欠发达地区做到1:0.7以上。同时需在周边商业用房部位合理设置
12、必要的商业用停车位。2.4.3.2自行车位按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户标准配置自行车库,并与地下车库有机结合。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相对集中设置。2.5竖向设计2.5.1庭院与道路标高的关系庭院标高宜略高于道路标高,并结合乔灌木和围墙的处理,形成高差丰富的隔离绿化带,减小道路交通对住宅的影响,增强住户内部的私密性。庭院与道路高差1.5米,利用起坡和围墙栏杆巧妙的阻隔了外部对庭院的视线干扰,有效降低了围墙高度,减小压迫感,并为底层住户提供了较为私密的底层花园空间2.5.2底层住户室内与室外标高的关系底层住户的室内标高应高于室外庭院标高。可适当增加高差,为地下层车库设置高窗采光提供条件。2.5.3地库
13、顶板覆土厚度结合绿化与泳池的布置,为满足较大体量乔木的种植,地库顶板覆土厚度一般为1.21.5米。2.6入口设计2.6.1小区主入口设计小区主入口应选择布置在园区与城市交接界面的合适位置,应避开城市主干道且保持与道路交叉口一定的距离,靠近业主回家的主要方向.强调主入口设计的尊贵感、仪式感,并与园区景观设计有机结合。主入口设计应进行有效的人车分流,合理安全的门岗设置,形式上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体现项目整体形象和气质。2.6.2组团入口设计组团入口应选择相对安静、私密的设计处理,并可通过与景观的结合来强调入口的仪式感。上海绿城组团入口2.6.3单元入口设计可多样化处理,通过景观营造使住户获得宜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代 高层 建筑设计 4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