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备课完整版(共395页).docx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备课完整版(共39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备课完整版(共395页).docx(3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电子教案备课完整版第一单元1、白鹭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3、 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4、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教学难点: 精品教育资料文库。1、理解把握主题。2、梳理写作线索。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
2、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二、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三、课文朗读1、学习生字隽永jun 绮丽q 睿智ru 蓑毛su 喙hu 铿锵kng qing 鸿鹄hng h 寥廓lio ku
3、 黛色di 嵌入qin 嗜好sh 淳厚chn 恬淡tin 清澄chng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四、赏析课文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精巧:精致、小巧、美妙。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
4、赤。静态美色素美: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身段美: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白鹤:太大,生硬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6、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结合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图画之美: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
5、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悠然之美: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清澄之美: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含蓄之美: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实在是:由衷的赞叹。韵在骨子里:强调含蓄之美散文诗: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总结全文,呼应开头8、课文小结: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
6、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晓雪的评论文章从哪些方面谈白鹭?学习小组讨论散文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写作特点;引用文字说明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感受。9、作业:10、搜集描写白鹭的诗词。11、仿照白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散文。总结:板书色 素 配 合悠 然 之 美2、落花生 课题落花生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7、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精品教育资料文库。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3.作者
8、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籍贯广东揭阳。生于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著名、“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1自由读
9、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出示课件4)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种花生、收花生。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
10、议花生的过程。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激发
11、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布置作业1.会写课后10个生字。2熟读课文。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1.我现在不方便(bin pin)把进价告诉你,不过这件商品已经非常便(bin pin)宜了。2.花生可以榨(zh zh)油,还能做出各种美味来,用途真的很多。二、辨字组词。 亩( ) 播( ) 亭( )母( ) 翻( ) 停( )三、用下列加点词语造句。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_2.没过几个月,花生居然收获了。_【答案】一1. bin pin 2. zh二、一亩 播种 亭子母亲
12、翻开 停止三、1.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2.我居然也能做出可口的饭菜,真是太神奇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能回忆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又能让学生
13、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有的放矢。】新课教学( )分钟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出示父亲的话。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让人一见就_,但是和_相比,还是_最可贵。分析
14、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
15、等对比。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出示课件13)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2)体会第二层意思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
16、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出示父亲的话。学生齐读,谈理解。(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理解“我”说的话:a齐读b讨论交流“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三、分清课文的主次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
17、习2)(出示课件15)种花生()()()(板书:收花生 品花生 评花生)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总结全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
18、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设计意图:采用理解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助于让学生把握内容,明确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且从中受到启发。】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延伸拓展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设计意图:设计“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或体会加深理解,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
19、生的能力。】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收花生 落花生 品花生 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评花生对比(桃子、石榴等)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浇 饶)水 (吩 粉)咐 爱(暮 慕) 高(矮 委)二、选词填空。居然 必然1.人生道路上( )会遇到挫折,我们要乐观面对。2.这道题他( )做对了,太出乎意料了。三、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A做人不能炫耀自己,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B要做一个能挣钱的人。C要做一个会做事的人。四、请参照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_【答案】一、浇
20、吩 慕 矮二、1.必然 2.居然三、A四、示例:我喜欢梅花。它不像桃花、杏花那样喜欢热闹,也不像荷花那样高傲,它有自己的风骨,它用严寒磨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教学反思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2.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我还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3.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人 小学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电子 备课 完整版 39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