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设计1-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教学设计1-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说“木叶”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学段:高中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设计者:八一总场中学 刘海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了解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能够初步学会古典诗歌意象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阅读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教学重点:理解“树叶”和“木叶”、“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三、教学难点:课外延伸,通过分析具体诗歌从而了解意象在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教材分析说“木叶”是新课程高中语文第五模块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所选都是文化随笔,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这个单元的学习导言就提到:“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
3、淡化教材,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本课教材淡化的处理体现为课外的内容将要占到课时的三分之一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诗歌导入,提出疑问导入: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杜甫的名诗
4、,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可对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有个疑问,“落木”是不是漫天的木头从天而降呢?今天我们就从林庚的说“木叶”中寻找答案。(板书题目)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二、浏览课文,思考与解答.迅速浏览一至三段,找出作者在阅读古代诗词时发现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诗词中多见“树”或“叶”而很少见“树叶”;、为什么诗歌中多见“木叶”而不见“树叶”;、为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不用“木叶”而用“落木”。先看第一个问题,结合诗句分析。用文中所引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引: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
5、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些诗句中,出现“树”或“叶”的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再看第二个问题。问:从概念上讲,“木叶”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从概念上说,“木”与“树”的意思几乎相同。“树叶”在古典诗歌中都简化为“叶”。问:“木叶”和“树叶”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一样的?明确:不一样。问: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那么,是什么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引: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飞去。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讨论:“木叶”
6、所处的季节,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齐读课文第四、五段,思考二个问题。文中说,木,屈原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试分析“高树”与“高木”的不同。讨论明确: 、齐读第六、七两段,思考第三个问题。思考:前面分析到“木叶”就是“落叶”,可又发现诗歌中有用“落叶”的,也有用“木叶”的,“木叶”与“落叶”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木叶”、
7、“落叶”、 “黄叶”、“落木”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在课文中找出关键句子。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三、延伸扩展教师小结: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后,回头来看,又会疑惑:为什么这些概念上区别不大的词语,在意境上的差别会这么大呢? 思考: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雪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8、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讨论,结论:望月怀远,思念亲人,暗含有月圆人不圆的愁绪。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从月相的
9、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四、课外延伸,训练能力下面诗中“柳”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不尽一致,试作一点辨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
10、纤腰学不成。唐彦谦垂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分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自然的活力。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意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五、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诗人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
11、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不要去考虑自己能够走多快,只要知道自己在不断努力向前就行,路对了,成功就不远了。放弃了,就不该后悔。失去了,就不该回忆。放下该放下,退出那没结局的剧。我们需要一点点的眼泪去洗掉眼中的迷雾,一点点的拥抱去疗愈受伤的心,一点点的休息去继续前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处同样的位置,也是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沉默。穷人缺什么:表面缺资金,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事业缺毅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叫经验,不要抱着过去不放,拒绝新的观念和挑战,每个人都有退休的一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退休后的保障。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幸福或许不排名次,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