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共12页).doc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果实 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山坡上一排排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红灯笼般的柿子。山顶有一片果子树,一些果子成熟了,有红的山楂,有水灵灵的梨,有紫色的葡萄最惹人喜爱的要算金莲子了,你看它金黄色的身子隐藏在绿叶丛中,全身都长着细细的小刺,叫人既害怕又喜爱。如果你摘一粒,去掉小刺,放在嘴里一尝,酸甜可口,吃了还想吃。(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喜欢_ 躲藏_(2)这段话是围绕“_”这句话来写的。 (3)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_、_、_、_等果子。其中重点写的是_,作者从这种果子的_
2、、_和_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答案】(1)喜爱;隐藏 (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梨;葡萄;金莲子;金莲子;颜色;外形;味道 【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喜欢愉快;高兴。 躲藏隐藏,使人看不见。(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3、(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山楂、梨、葡萄、金莲子等果子。其中重点写的是金莲子,作者从这种果子的颜色、外形和味道这三方面来描写的。故答案为:(1) 喜爱 隐藏(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 梨 葡萄 金莲子 金莲子 颜色 外形 味道【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课内阅读。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
4、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1)“彩色的小鸟”指的是_。 (2)仿照“沙啦、沙啦”写三个拟声词。_ _ (3)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形容词。_的羽毛_
5、的翅膀_的长嘴 (4)文章从_和_两个方面细写了翠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_之情。 (5)按要求,仿写词语静悄悄:_ _ 【答案】(1)翠鸟(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3)翠绿;蓝色;红色(4)外形;动作;喜爱(5)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注意从给的词语来看,是AB、AB式。(3)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
6、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静悄悄”来看,是ABB式结构。故答案为:(1)翠鸟;(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3)翠绿;蓝色;红色;(4)外形;动作;喜爱;(5)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7、。(3)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3课外阅读。邯郸学步 相传在战国时候,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燕国的寿陵有个青年人,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 他整天呆在邯郸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还跟在后边模仿。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人后边走几步,可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始终也没有学会邯
8、郸人走路的步法。 这个青年人心里想,也许是因为自己习惯了原来的走法,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索性丢掉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还得想着每一步的距离弄得他手足无措。 他一连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后来,他只好爬着回到故乡。 (1)选一选,填一填。 鹦鹉学舌 东施效颦 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 A、找出反义词。 邯郸学步_ _ B、找出近义词。 邯郸学步_ 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邯郸学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鹦鹉学舌;东施效颦 (2)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
9、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不要盲目崇拜别人。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标新立异;独辟蹊径;鹦鹉学舌;东施效颦; (2)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不要盲目崇拜别人。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
10、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4课内阅读。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
11、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1)给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A美妙 B美好 _ A吹过 B拂过 _A雄壮 B雄
12、伟 _ A汇聚 B聚集 _(2)短文的2-4自然段用_的修辞手法,分别介绍了_、_和_来具体写_。( ) A.拟人;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美妙声音B.比喻;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美妙声音C.拟人;风的声音、雨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美妙声音(3)读一读,火眼金睛地发现: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读着这句,我发现:用前面_的词语做下文的_,这样的方法用了两次,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能巧妙地突出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如果给这样的修辞手法起个名字,我会选( )A.结尾;开头;排比B.结尾;开头;顶针C.开
13、头;结尾;拟人(4)这篇短文的_是文章的总起句,即_自然段是围绕着它来分述介绍的。除此这外,2-4自然段的_也是各段的总起句,因此这几个段落也同样是_的结构。( ) A.第1自然段;2-4;第1句;总起分述B.第1自然段;2-4;最后一句;总起分述C.第2自然段;3-4;第1句;总起分述【答案】 (1)A;B;B;A(2)A(3)A(4)A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
14、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A;B;B;A;(2)A;(3)A;(4)A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5课内阅读。 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
15、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1)草地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分别是( ) A.金色、绿色、绿色B.绿
16、色、绿色、金色C.绿色、金色、绿色(2)下面对“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花可以张开、合上的特点。B.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花的喜爱之情。C.这句话没有用修辞手法,只是真实地写出了蒲公英花的形状和特点。(3)“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草地的_和蒲公英的_,表达了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_与_之情。 A.重复;可爱、有趣;喜爱、赞美B.反复;有趣、可爱;喜爱、赞美C.反
17、复;可爱、有趣;喜爱、赞美(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概括上两段的内容B.总结全文C.过渡【答案】 (1)C(2)A(3)C(4)B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短文内容来理解。 (3)此题意在明白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反复”,就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C;(2)A;(3)C;(4)B 【点评
18、】(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考查学生对反复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假期的欢乐 我最大的乐趣是黎明时去迎接草地的苏醒。我手拿一本书,离开尚在沉睡的屋子,轻轻推开栅栏。草地上覆盖着一层薄霜,无法坐下去;我踏着小路,沿着被爷爷称为“庭院”的种满奇花异木的花园散步。我边走边读书,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z rn着我的皮肤。那一抹lng zho大地的雾霭逐渐消散;紫红色的山毛榉、蓝色的雪松、银白色的 杨树闪烁发光,像天国的清晨一样jng yng。我独自一人享受着大
19、自然的美景和上帝的恩惠,同时由于腹中空空,我想起了巧克力和烤面包的美味。 m y了阳光的紫藤散发着清香,蜜蜂嗡嗡地叫着,绿色的百叶窗打开了。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天的开始,可是我同这一天已经秘密分享了一段漫长的时光了。家人互道早安后吃早餐,然后我到木豆树下坐在一张铁桌旁边做我的“假期作业”。这对于我是愉快的时刻,因为作业很容易;我好像在用功,实际上却陶醉于夏日的喧闹:胡蜂的嗡鸣、珠鸡的咕咕声、孔雀的哀叫、树叶的飒飒。福禄考花的芬芳和从厨房里飘来的焦糖、巧克力的诱人香味混杂在一起,阳光在我的作业本上投下了朵朵跳动的圆圈。这儿,每件事物和我自己都各得其所,现在,永远。(1)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部编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课 内外 阅读 理解 专项 练习题 答案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