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手段(共3页).docx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手段(共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手段(共3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2、,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手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protection for laboratories)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感染。资料表明,由于实验室防护措施或制度不完善造成事故的发生率很高,而且这种现象在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同样存在,所以医学实验室的防护和管理在各国都受到高度的重视1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实施
3、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不同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应补充规定的相应特殊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明确列出并加以执行。加强单位对菌毒株的统一管理。建立实验室事故处理制度。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有安全监督专家,加强自查自纠的同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重点督查认证,比如,实验室的设备设施、防护措施、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2、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有利于提高其对实验室感染危害性的认识,是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最重要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生物 安全 防护 手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