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学案(学生版)完美版(共7页).doc
《《六国论》导学案(学生版)完美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导学案(学生版)完美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导 学 案 装 订 线 六国论导学案(学生版) 编制人:龚妙卿、李少英 审核人: 张海敏【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夯实基础,掌握典型的文言词语,翻译重要的文言句子。2.过程与方法:提要钩玄,明确中心论点,把握主要内容,梳理论证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人论世,着眼后两段,理解文章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加强诵读,感受情感,领悟文脉,把握“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鉴赏方法。【学习重点】明确论点,把握内容,梳理结构。【学习难点】理解意图,感受情感,领悟文脉。【知识链接】一、题目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特点是善于说理。一般分为两种: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
2、见解和主张。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是个有所省略的短语,完整表达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六国破败的原因。二、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他有政治抱负,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或者“言当世之要”,以“施之于今”。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
3、写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三、背景1.六国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国家,包括齐、楚、燕、韩、赵、魏。秦国本来弱小落后,经过商鞅变法,通过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曾“合纵”抗秦,但各有打算,联合并不巩固,终被秦国“远交近攻”,逐一瓦解,相继灭亡。2.北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建国后,宋太祖片面吸取唐朝藩镇割据以至灭亡的教训,采取了“虚外实内”的政策,削弱边关的实力,调集重兵驻守京城,结果造成边关空虚。太宗继位以后,曾两次派兵击辽,均遭失败,又两次进攻幽州,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亦遭败绩。从此以后,宋朝国势渐渐衰弱
4、。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公元1004年,辽大兵压境,直逼澶州城下,威胁汴京开封。宋真宗与辽缔结澶渊之盟,每年赠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三十八年后,辽再次要挟,宋仁宗最终决定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只过了一年,西夏也来要挟,宋朝只得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辽和西夏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了无穷的后患,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苏洵对此痛心疾首。1126年,苏洵死后六十年,“靖康
5、之变”发生了,北宋为后起的金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客死异国他乡。【自主学习】一、自读单元赏析指导,筛选主要信息填空。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关系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散文与诗歌相比,篇幅相对较长,形式上约束较少,其外在表现或整或散,或缓或急。“散”是多数散文的基本特征。“散”不是散漫杂乱,毫无章法,而是在多姿多彩的表现中,有着充沛的思想情感,有气脉贯注其间。“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文气贯
6、通,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脉络有多种途径。第一,提要钩玄,沉思力索,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第二,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探求。不同的阅读速度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快读可以对文章的总体风貌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缓读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二、夯实基础1.请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弊在赂秦( )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 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 ) 奉之弥繁(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燕赵之君( ) 洎牧以谗诛( ) 邯郸为郡( ) 革灭殆尽( )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 为( )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
7、2请在以下句子中找到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意义。(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请注明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意义。(1)理固宜然( )(2)李牧连却之(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请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具体意义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意义。(1)思厥先祖父(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然后得一夕安寝( )(4)后秦击赵者再( )(5)可谓智力孤危( )(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7)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请解释以下多义词在句中的意义和词性。(1)或
8、或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得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此言得之( )(3)势其势弱于秦(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以不赂者以赂者丧( ) 秦以攻取之外(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以地事秦( ) 洎牧以谗诛( ) 至丹以荆卿为计( )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6请判断并说明以下特殊句式的类型。(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3)赵尝五战于秦( )(4)洎牧以谗诛(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国论 导学案 学生 完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