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笔记(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笔记(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植物生理学绪论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调节机理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植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以及调节机理,同时研究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物质与能量代谢、生长发育与生态建成、信息传递和细胞信号转导三、代谢:维持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化学过程的总和。代谢分类: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产能代谢、耗能代谢四、植物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分子水平亚细胞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五、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物形成与高产理论(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效率、光合产物的消
2、耗与分配)环境生理与作物抗逆性设施农业中的作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与作物育种相结合作物生理育种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1665年胡克发现细胞(18381839细胞学说)2、细胞:除病毒和噬菌体以外的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原生质体:4、质膜:包围细胞原生质的外膜5、内膜:细胞质中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6、内膜系统:由内膜包被的细胞器组成的系统7、膜脂的种类:磷脂、糖脂、硫脂、固醇8、膜蛋白:内在蛋白(载体、通道)外在蛋白9、细胞膜的结构:生物膜以脂类双分子层为骨架膜中存在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膜不对称性膜具有流动性10、细胞膜的功能分室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场所转运
3、功能信号识别和转换功能细胞间的连接功能参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的形成11、质体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成12、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化和分裂、基因表达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13、细胞壁的典型结构:包间层、初生壁、次生壁14、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蛋白质酶、木质素(木本植物)15、细胞的全能性:活细胞都包含有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16、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防御与抗性代谢、贮存和识别功能17、共质体:植物生活细胞原生质
4、体通过包间连丝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18、质外体:细胞质膜以外的包间层、细胞壁及细胞间隙也形成一个连续的体系19、包间连丝:贯穿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是植物细胞的特征结构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自由水和束缚水2、水合作用:亲水物质可通过氢键吸附大量的水分子的现象3、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调物质所吸附的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4、自由水:距离胶体颗粒或渗调物质远,不被吸附或受到的吸附力很小而能自由移动的水5、自由水:束缚水原生质代谢生长抗性高溶胶活跃快弱低凝胶不活跃慢强6、水势细胞水势:溶质势: 负值衬质势: 负值(亲水物质吸附水
5、形成束缚水)压力势: 正值-零-负值7、植物细胞吸水形式渗透吸水:溶质势变化引起(根吸水)吸胀吸水:衬质势变化引起(干燥种子水势=衬质势,由衬质势影响)非代谢性吸水束缚水降压吸水:压力势变化引起,失水过多变成负值(蒸腾作用)8、成熟细胞水势=溶质势+压力势含液泡水势=溶质势质壁分离初始水势=0细胞完全吸水膨胀水势=负 压力势=负强烈蒸腾水势=衬质势 压力势=溶质势=0无液泡,干燥种子9、根吸水部位:主要在根尖,根毛区最强10、根吸水途径: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越膜途径11根吸水的方式和动力(主动、被动)主动吸水:细胞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根压)被动吸水:由地上枝叶蒸腾作用
6、所引起的吸水过程12、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流出的液体的现象13、吐水:没有受伤的植物如果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植物根尖或叶缘也有液体外泌14、伤流和吐水现象证明根有主动吸水现象15、影响植物吸水的因素(自身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1)土壤因素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存在状态(水势:束缚水毛管水草本植物质外体运输共质体运输白天夜间三、 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根本动力是:水势差1、 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根压、蒸腾拉力2、 内聚力学说:内聚力、张力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1、 植物的水分平衡:一般把植物吸水、用水、失水三者的动态关系称水分平衡2、 植物吸水:碳四植物低于碳
7、三植物3、 植物的水分临界期与最大需水期水分临界期:植物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植物的最大需水期: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4、 合理灌溉的指标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指标作物生理指标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植物体内元素的种类和含量(19种)1、植物灰化灼烧:有机物90%95%挥发、灰分5%10%。2、植物的必需元素:不可缺少性、不可代替性、直接功能性3、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方法:溶液培养法、砂基培养法二、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和缺素症状1、细胞结构物质的组分2、生命活动的调节者3、参与植物体内的醇基酯化4、电化学作用5、缓冲作用三、大量元素的生理作用1、氮:植物吸收的氮素以
8、无机氮为主即,硝态氮、氨态氮也可吸收无机氮2、磷:磷酸一氢根、磷酸二氢根的形式吸收3、钾:离子形式被吸收和转运、易于被植物利用,集中于生长活跃的部位,缺素时老叶出现缺绿症状生理功能:调节水分代谢、酶的激活剂、能量代谢、提高抗性、参与物质运输4、硫:硫酸根、二氧化硫5、钙:以离子形式被吸收6、镁:离子形式被吸收镁的生理功能:参与光合作用、酶的激活剂或组分、促使核糖体亚基间的结合,有利于蛋白质和成、植钙镁的组成四、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1、铁:二价铁螯合物形式被吸收 “黄叶病”2、铜:二价铜离子形式被吸收 “白瘟病”3、锌:离子形式被吸收 “小叶病”4、锰:二价锰离子形式被吸收 “灰斑病、黄斑病”5、
9、硼:硼酸形式被吸收 “心腐病、灰心病”6、钼:六价锰酸根形式被吸收 “黄斑病、尾鞭病”7、氯:氯离子形式被吸收,唯一的一价非金属元素8、镍:二价镍形式被吸收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一) 被动运输1、单纯扩散 不消耗能量2、协助扩散 不消耗能量(通道蛋白、载体蛋白)(二) 主动吸水消耗ATP(ATP酶参与)(二) 包饮作用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1、 对水分的吸收相互关联、相互独立、分配方向不同2、 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3、 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不久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整株死亡,的现象离
10、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能减弱或消除,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二、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根冠和分生区 根毛区三、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1、 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的表面2、 离子进入根部(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3、 离子进入导管四、 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土壤因素1、 土壤温度2、 土壤通气状况3、 土壤溶液浓度4、 土壤PH5、 土壤微生物活动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一、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 运输形式 离子状态、有机化合物2、 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主要通过木质部向地上部运输,也可以横向运输到韧皮部)二、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可利
11、用元素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被植物利用(氮、磷)、有些则不可被利用以钙为主第五节 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作用氮的同化硝态氮的还原一、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细胞质中完成)亚硝酸盐还原为氨(质外体中完成)二、氨态氮的同化(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三、磷的同化 主要同化过程: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ADP形成ATP四、硫的同化1、 活化阶段2、 还原阶段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第一节 植物呼吸作用概述(异化作用)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1、 呼吸作用:植物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1) 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和
12、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2) 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细胞把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产物是乳酸或酒精2、 植物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1) 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2) 提供其他有机物合成的原料(3) 提供还原力(4) 提高抗病免疫能力第二节 呼吸代谢途径糖酵解途径1、 糖酵解:淀粉、葡萄糖或果糖在细胞质内在一系列酶参与下,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2、 糖酵解过程:(细胞质中进行)(1)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2)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3)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4)1、6-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5)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
13、醛(6)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7)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8)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9)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1)、(3)、(10)过程不可逆,三个调节位点(7)、(10)步各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3、 糖酵解的作用:(1) 为三羧酸循环提供丙酮酸(2) 为其他物质合成提供原料(3) 为物质循环提供还原力(4) 为反应提供能量三羧酸循环(线粒体中进行)1、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完全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2、 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异柠檬酸阿拉法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
14、酸3、 从葡萄糖2分子丙酮酸(8ATP)15*2=30个(ATP) 总共:38个ATP4、 琥珀酰CoA琥珀酸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个ATP3、 磷酸戊糖途径1、 过程:(1)葡萄糖的氧化脱羧过程:(2)葡糖糖再生阶段:2、作用:(1)为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剂(2)为物质合成提供原料(3)提高植物的抗病力和适应力三、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一)电子传递链:是指呼吸底物氧化降解中脱下的氢离子或电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1、NADH和FADH呼吸链:氢传递体、电子传递体(详见生化笔记)2、抗氢呼吸链:当用氰化物CN-做抑制剂可以阻断NADH和FADH呼吸链的电子传递(1)生理
15、作用:放热:有利于传粉、种子萌发 增加乙烯生成,促进果实成熟 对防御真菌感染起作用氧化磷酸化1、 呼吸链上的磷酸化作用,也就是底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放能并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2、 化学渗透学说3、 磷氧比:呼吸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所用去的无机磷的分子数或有几个分子的ADP生成ATP。4、 末端氧化酶(一) 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1、 细胞色素氧化酶:幼嫩组织中比较活跃2、 交替氧化酶:贮藏器官中比较活跃,马铃薯块茎,油料作物如:向日葵、棉花、大豆等种子萌发初期。(二) 线粒体外的末端氧化酶1、 酚氧化酶:含酮的酶,存在质体和微体中,催化各种酚类氧化为醌类马铃薯、苹果切伤
16、变褐,为其作用。制绿茶、红产2、 抗坏血酸氧化酶3、 乙醇酸氧化酶5、 呼吸代谢的多样性:电子传递途径 途径部位NADH来源NADH脱氢酶鱼藤酮抗霉素CNP/O主路内膜内源FMN敏感敏感敏感3支路一内膜内内源FP2不敏感敏感敏感2支路二内膜外外源FP3不敏感敏感敏感2支路三外膜外源FP4(FAD)不敏感不敏感不敏感1抗氰途径内膜内源非血红素蛋白敏感不敏感不敏感1第三节、呼吸作用的控制一、 代谢产物对呼吸作用的反馈调节1、 乙酰辅酶A、柠檬酸、琥珀酰辅酶A二、 能荷对呼吸作用的调节三、 NAD*/NADH和NADP*/NADPH对呼吸作用的调节第四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的指标1、 呼吸速
17、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植物组织或细胞所放出的二氧化碳的数量或吸收氧气的数量。又称呼吸强度2、 呼吸商(RQ):又称呼吸系数,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量与吸收氧气的量之比。3、 公式:RQ=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的氧气4、 碳水化合物完全氧化:RQ=1脂肪酸、蛋白质等:RQ1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RQ无穷大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1、 不同植物种类呼吸速率不同2、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3、 植物处于不同生理状态呼吸速率不同4、 植物的营养状态三、影响呼吸速率的外部因素1、温度(1)呼吸最适点(2535摄氏度)(2)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0摄氏度引起呼吸速率的增加的比例称为温度系数,简
18、称Q102、水分干种子含水量低时,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3、氧气无氧呼吸消失点:当氧气升高至9%时,无氧呼吸停止氧饱和点:当氧气浓度增至一定程度,有氧呼吸速率不再增加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明显抑制呼吸作用5、机械损伤和病原菌侵染:促进组织呼吸第五节 呼吸作用和农业生产1、 安全含水量:国家规定入库种子有一最高含水量标准。2、 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1) 避免机械损伤(2) 控制温度(3) 湿度(4) 调气体3、 呼吸跃变:苹果、梨、香蕉、桃、杏、西瓜非呼吸跃变:柑橘、葡萄、草莓、蔬菜第五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
19、程。2、 光合作用意义:把无机物质转变成有机物质(1)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2)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3) 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第一节 叶绿体和光和色素一、 叶绿体的结构1、 叶绿体的形态:(1)形状:大多呈扁平的椭圆形(2)分布:主要集中于栅栏组织中2、叶绿体的结构(1)组成:被膜、类囊体和基质(2)基质成分:可溶性蛋白质、DNA和核糖体、淀粉粒、质体小球也称嗜锇颗粒(3)类囊体:扁平的膜状结构,由两个或多个类囊体相互垛叠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成为基粒,或称基粒片层。贯穿于基质中,连接基粒的大类囊体称为基质类囊体或基质片层3、光合色素(1)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体b:黄绿色
20、(2)类胡萝卜素: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作用: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分子、保护叶绿素分子,防止被氧化分解(3)藻胆素(4)反应中心色素和聚光色素 反应中心色素:少数叶绿体a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聚光色素(天线色素或补光色素):大部分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4、光和色素的性质(1)酯化反应(2)取代反应(3)吸收光谱(4)荧光现象:叶绿素的乙醇溶液在透射光下为翠绿色,而反射光下为暗红色 磷光现象:当荧光出现后,立即中断光源,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5、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影响因素(1)谷氨酸是叶绿素合成的起始物质(2)影响叶绿素合成的环境因素:
21、光照、温度、营养元素、水分6、光和色素的含量(1)叶绿素:胡萝卜素=3:1(2)叶绿素a:叶绿素b=3:1(3)叶黄素:胡萝卜素=2:1第二节 光合作用机理光合作用的三个阶段:(1)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阶段(2)电子传递和光能磷酸化: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3)二氧化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反应部位分:类囊体反应、基质反应一、 原初反应(一) 光能的吸收1、 光的性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粒子称为光子或光量子2、 E=hv3、 叶绿素分子吸收一定量的光量子后从基态转为激发态4、 每个分子每次只能吸收一个光量子,这个被吸收的光量子只能激发一个电子5、 蓝光量子的能量高
22、,所激发的电子处于较高的能级,称为第二单线态6、 红光量子能量低,所激发的电子处于较低能级,称为第一单线态7、 第二单线态的电子不稳定,只有转至第一单线态才能用于化学反应,多余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8、 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的激发电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释放能量,回到稳定基态:(1) 激发态分子通过电荷分离,丢失一个电子,并交给一个电子受体使受体分子还原(2) 进行能量传递(3) 以光能形式释放,产生荧光(4) 非辐射衰减中以热的形式释放三、 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一) 两个光系统1、 红降:在叶绿素吸收光谱范围内,大多数波长下的量子产额是相对恒定的,但当波长大于680nm时,虽然光量子仍
23、被叶绿素大量吸收,光和效率却急剧下降的现象2、 双增效益(爱默生效应):在长波光照射下补照短波红光,则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大于两种波长光单独照射时的光合速率之和。3、 一个光系统对680纳米的短波红光有较好吸收,称为光系统二(PS二),另一个光系统优先吸收700纳米的长波光,称为光系统一(PS一)(二) 光合电子传递链1、 PS二复合体2、 PS一复合体3、 细胞色素b6/f复合体(三) 光合电子传递1、光合电子传递主要发生在类囊体膜上,是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组成的。2、非环式电子传递3、环式电子传递:环式电子传递形成第四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 光合作用指标1、 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
24、积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或放出氧气的量。2、 光合产率:(净同化率)植物在较长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产生的干物质量。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1、 叶龄:光合速率随叶龄的增加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2、 光合产物输出:反馈抑制、淀粉粒的影响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一)光照1、光照强度(1)光补偿点:在光照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某一强度时,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为零,此时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照强度。(2)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3)注意光合速率曲线2、光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光合作用有效的部分是可见光.3、光照时间:光合滞后期(二)二氧化碳1、二氧化
25、碳补偿点:随着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高,植物光合速率增加,当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二氧化碳的浓度。2、二氧化碳饱和点: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某一值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三)温度1、光合作用有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2、高温使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光合膜结构和酶蛋白的热变性;高温下光呼吸和暗呼吸速率加强,致使净光合速率下降。(四)水分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2、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原因(五)矿质元素1、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2、N、Mg、Fe、Mn是叶绿素的合成所必须的(六)光合作用的日变化1、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呈现光合“午休”现象
26、。2、光合速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第五节 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一、作物的光能利用率1、到达地球大气外层的太阳辐射平均能量为:1.353kj/(平方米.秒),实际到达地面的不会超过1kj2、对光合速率有效的这部分太阳辐射能称为光合有效辐射(400700nm)3、最终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最多只有5%。4注意光能利用率公式二、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方法1、提高净同化率:拉大昼夜温差2、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单株植物的光和面积3、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减少漏光损失、延长生育期、增加光照第六章 植物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第一节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概述一、 同化物运输的途径(一) 短距离运输1、 主要是指细胞内与细胞间的运输
27、,距离一般只有几微米2、 细胞内运输:细胞器之间的物质交换,主要方式:物质扩散、原生质环流、细胞器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和囊泡的形式及其内含物的释放3、 细胞间运输: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和交换途径,主要经由包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被动的自由扩散,速度较快(二) 长距离运输1、 是指同化物在器官之间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2、 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二、同化物运输的方向1、由源到库2、代谢源:生产同化物,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组织3、代谢库:积累或消耗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4、韧皮部可双向运输有机营养物质 木质部向上运输无机营养物质 含氮有机物和激素,木质部、韧皮部都客运顺,只是方向不
28、同 根部合成含氮有机物由木质部向上运输,茎尖合成的含氮有机物由韧皮部向下运输四、 同化物运输的形式1、 最主要的形式是:蔗糖2、 原因:溶解度大、含能量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运输速率快五、 同化物运输的度量1、 通常有两种方法表示:运输速率和比集运量2、 运输速率:单位时间内被运输物质移动的距离3、 比集运量:(SMT)又称质量运输速率,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截面积运输的量。4、 大多数植物的SMT为113g/(平方厘米.S)5、 STM=单位时间内干物质的运输量/韧皮部或筛管的横截面积(注意例题)第二节 韧皮部运输的机制一、 同化物在源端的装载1、 韧皮部装载:在源端同化物从
29、合成部位运入韧皮部筛管的过程 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SE-CC)2、 三个步骤:(1)光合产物从叶绿体外运入细胞质 (2)蔗糖从叶肉细胞经短距离运输到小叶脉的SE-CC复合体附近 (3)蔗糖进入SE-CC复合体3、该过程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且韧皮部的装载具有选择性二、同化物在库端卸出1、韧皮部卸出:是指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运出并进入库细胞的过程2卸出机制:(1)质外体途径:种子发育过程 (2)共质体途径:扩散移动三、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运输机制1、压力流动学说或称集体流动学说(考研)(1)筛管的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而推动的 。(2)过程原理:课本140页第三节
30、同化物的分配与调控一、 植物的源库关系1、 分配:光合作用形成的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2、 库的种类:代谢库(使用库)和贮藏库,前者输入的同化物主要用于代谢和生长,后者将绝大部分输入的同化物以不同形式贮藏起来。3、 源库单位:把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和库,以及源库间的疏导组织合称为源库单位。4、 源库关系的类型(1) 源限制型:源小库大(2) 库限制型:源大库小(3) 源库互作型:中间类型二、同化物的分配规律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生长快、代谢旺盛的部位或器官,也是矿质元素输入的中心,也是同化的分配中心。2、就近供应,同侧运输:叶片制造的同化物首先分配给距离近的生长中心,且向同侧分配较
31、多3、功能叶之间无同化供应关系4、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植物带杆提前收割,茎叶中的有机物和细胞内含物可继续向籽粒转移,称为“尊棵”。第七章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1、 概念:外界信号(光、电、化学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2、 胞间信号:(第一信使)当环境刺激的作用位点与效应位点处于植物的不同部位时,需要作用位点细胞产生信号,这个作用位点细胞产生的信号就是胞间信号。(1) 胞间信号分为: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2) 物理信号: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作用的电信号和水信号(3) 化学信号:植物激素类、寡聚糖类、多肽类3、
32、 包内信号(第二信使)(1) 钙离子信号系统(2) 肌醇磷脂信使系统(3) 环腺苷酸信使系统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物质第一节 植物生长物质概述一、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1、 植物生长物质:具有调节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作用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2、 植物生长物质分类: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3、 激素的特征;(1)内生的(2)可移动的(3)微量的(4)有机物质4、 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类素、脱落酸、乙烯5、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由人工合成的物质,主要有: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第二节 生长素类一、 生长素存在形式与代谢(一) 生长素的存在形式1、 游离型生长素和结合型或束
33、缚型生长素(二) 生长素的代谢1、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是:色氨酸(1) 吲哚-3-丙酮酸途径:色氨酸通过转氨作用,形成吲哚丙酮酸,再脱羧形成吲哚乙醛,后者经过脱氢变成吲哚乙酸(2) 色氨途径:色氨酸脱羧形成色氨,再氧化转氨形成吲哚乙醛,最后形成吲哚乙酸2、生长素的降解:酶促降解和光氧化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一)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生长强烈、代谢旺盛的分生部位,根尖的生长素含量低于胚芽鞘尖端。(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一种是通过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另一种是短距离单方性的极性运输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3、
3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可以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1、促进伸长生长(双重作用)根最敏感,茎不敏感2、引起顶端优势3、促进器官与组织的分化4、诱导单性结实5、影响性别分化6、参与向性反应的调节7、较高浓度起到疏花疏果的作用四、生长素的作用机理1、酸生长学说2、基因活化学说第三节 赤霉素类一、 赤霉素的存在形式与代谢(一) 存在形式1、 游离型,不与其他物质结合,具有生物活性2、 结合型(二) 代谢1、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1) 合成部位:发育的果实或种子,正在伸长的茎端和根部(2) 合成前体:甲瓦龙酸二、赤霉素的生理效应1促进茎的伸长生长2、 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3、 打破休眠
35、4、 促进抽穗开花5、 促进坐果6、 诱导单性结实7、 影响性别分化8、 促进淀粉分解六、 赤霉素的作用机理(自学)第四节 细胞分裂素类一、 存在形式与代谢(一) 存在形式:游离型和结合型,幼嫩组织器官中(二) 细胞分裂素的代谢1、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根尖合成,经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分二、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1、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2、促进色素的生物合成3、促进芽的分化4、延迟叶片衰老5、促进侧芽发育6、促进果树花芽分化第五节 脱落酸一、 存在形式与代谢(一) 存在形式:游离型和结合型(二) 代谢:合成前体:甲瓦龙酸你二、脱落酸的生理效应1、抑制生长2、促进休眠,抑制种子萌发3、促进脱落4、增
36、强抗逆性5、促进气孔关闭6、影响开花第六节 乙烯一、 分布、生物合成和运输1、 蛋氨酸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2、 分生组织、萌发的种子、凋谢的花朵和成熟过程中的果实生产量较大二、乙烯的生理效应1、三重反应与偏上生长2、促进果实成熟3、促进脱落与衰老4、促进某些植物的开花与雌花分化5、乙烯的其他效应三、各激素之间的关系1、增效作用:相互促进作用2、拮抗作用:一种激素的作用可被另一种取消3、各激素的相互作用(1)生长素与赤霉素:在促进生长发育的中起促进作用;在不定根形成中起拮抗作用(2)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不定器官的形成(不定根,不定芽)(3)生长素与乙烯: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
37、乙烯降低生长素含量,乙烯阻碍生长素的运输4、赤霉素与脱落酸:相互抑制5、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脱落酸促进衰老;脱落酸促进气孔关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开放。第九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1、生长:细胞数目、干重、原生质总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的过程。2、分化:指遗传学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结构、机能以及化学组分上异质的细胞。3、发育:个体生命周期中植物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变化过程,是植物体的遗传信息在内外条件影响下有序表达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顺序性。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培养一、组织培养的原理1、 植物组织培养:无菌培养条件下,将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进行培养,最后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又称离体培养。2、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 全能性:4、 脱分化:分化的细胞,又恢复到分生状态,产生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5、 再分化:愈伤组织经适当诱导培养后,又可产生分化现象,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6、 植物体外植体愈伤组织幼芽、幼根植株二、组织培养的应用1、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