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总复习资料大全(共6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会考总复习资料大全(共6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会考总复习资料大全(共67页).doc(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力基本知识梳理一、 力1、 力的概念:力是 的相互作用2、 力的基本特征(1) 物质性:力不能脱离 而独立存在.(2) 相互性:力的作用是 的.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3)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 ,又有 .3、 力的分类(1) 按力的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2) 按力的作用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向心力、回复力.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即性质力与效果力没有必然的决定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 或使物体 发生改变(即产
2、生加速度).二、 重力1.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 重力的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3. 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4. 重力的大小:G= ,其中g随高度的增加而 ,随纬度的增加而 .5.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 和 有关,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 .(1)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2) 薄板型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法测定三、 弹力1. 概念:发生 的物体,由于要 ,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 产生条件(1) ,(2) .3. 弹
3、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以下是几种情况下弹力的方向.(1) 轻绳上的弹力:沿绳并指向绳 的方向.(2) 支撑面上的弹力: 于支撑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3) 弹簧的弹力:沿中心轴线并指向弹簧 的方向.4. 弹力的大小(1) 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 弹簧的弹力遵从胡克定律,F= ,k为 ,x是 .四、 摩擦力1.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表面有 或 时受到的阻碍 的力叫摩擦力,前者是力,后者是力.2. 产生条件:(1) ,(2) .它与弹力的关系是:有弹力 ,有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 .4. 摩擦力的大小(1) 滑动摩
4、擦力大小跟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即F= ,其中叫 ,只与 和 有关,与接触面积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 静摩擦力大小在0Fm(最大静摩擦力)之间,与正压力无关.常用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五、 物体的受力分析1.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2. 受力分析的方法(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研究对象),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力.(2)受力分析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六、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 叫力的合成.1. 合力与分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 跟几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 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个
5、力的分力.2. 力的合成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 、F2的合力,可以用表示F1、F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们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 和 .3. 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大小(1)合力的大小随它们之间夹角的增大而 .(2)合力的范围: . (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可能比分力 ,也可能 ,还可能 .(4)公式法求合力的几种特殊情况:a.当=00时,F= ;b.当当=1800时F= ;c.当=900时F= ;d.当=1200且时,F= ;七、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 叫力的分解.1. 力的分解定则:力的分解是 的逆运算,同样遵守 .2. 力的分解的几种情况(1) 如无限制
6、,一个力可有 组分力.(2) 如果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有 组分力.3. 正交分解法:把力沿相互 的方向分解.4.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为 ,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 .并在上图中做出重力分解图重点精练1在下述物理量中,哪些是标量?A力 B速度 C加速度 D时间 E位移 F路程2在下述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A热力学温度 B电流 C电场强度 D磁场强度 E能 F功3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如图的四种情况,其中画正确的是1NABCD4标出物体A所受的力VAVF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物重为200N,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00N的
7、作用,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 。地面所受到的压力为 。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6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B.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C. 合力一定小于每一个分力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7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30N和40N,如果它们的夹角是90,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 )A.10N B.35N C.50N D.70N8大小分别为15N和20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对于合力F大小的估计,正确的说法是( )A.15NF20N B.5
8、NF35N C.0NF35N D.15NF35N9F1、F2的合力为F,已知F1=20N,F=28N,那么F2的取值可能是 ( )A.40N B.70N C.100N D.6N10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D.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一个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D.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
9、存在12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的作用。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下,下面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F增大时,f也随之增大 B.当F增大时,f保持不变C.F与f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D.F与f的合力为零13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重2N的砝码时,伸长1cm,这根弹簧挂上重8N的物体时,它的长度为(弹簧的形变是弹性形变) ( )A.4cm B.14cm C.15cm D.44cmF1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B.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C.重力没有施力物体D.在地面上同一地点,质量大的
10、物体受的重力大*1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下方的力F的作用,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如果保持力F的大小不变,而使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小,那么,地面受到的压力N和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N变小,f变大 B.N变大,f变小C.N变小,f变小 D.N变大,f变大16.一小球用两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设保持OA不动,将B点缓慢上移,同时改变细线长度,则在此过程中()(A)OA线中拉力逐渐变大: (B)OA线中拉力逐渐变小;(C)OB线中拉力先变大后变小; (D)OB线中拉力逐渐变小.17.如图物体P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其所受重力可分解
11、成垂直于斜面的F1和平行于斜面的F2,则()(A)P受到重力、F1、F2,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B)P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F1就是物体P对斜面的压力;(D)当增大时,F1也随着减小.18.如图所示的支架,绳子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和杆AC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均为1000N,绳和杆的自重均不计,AB与竖直墙的夹角为60,AC与竖直墙的夹角为30,求支架上的悬挂物的重力G最大是多少?答案:200N(提示先画图分析出绳所受拉力较大) 注 意:(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2)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3)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
12、反或成一定夹角。(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弹力不一定成正比。(5)合力可以大于分力,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6)物体的重心不一定落在物体上。(7)两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8)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弹力方向始终垂直第二章:直线运动基本知识梳理一、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大到星体,小到分子、原子等,运动是 的,静止是 的.2.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 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1)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择的参考
13、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可能 .(2) 参考系的选择可以是 的,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地面上的物体通常选择 或相对于地面 的物体为参考系.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 叫做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2.物体可简化为质点的条件:(1)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2)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无论物体大小如何,都可将物体视为质点.三、位移和路程1.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既有 又有 ,是 量.是从 指向 的有向线段, 表示位移的大小, 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的正负号表示 ,不代表大小.2.路程:路程是质点 的长度,只有 没有 ,是 量.3.二者的联系:物体做单向
14、直线运动时,位移的 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在任何情况下,路程不可能 位移的大小.四、时刻与时间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 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2.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 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五、速度与速率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 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比值,即= .(1)平均速度是 量,方向相同于位移的方向,其大小粗略地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2)平均速度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相对应,取的时间或位移不同,平均速度可能是 的.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 或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其大小叫瞬时 ,简称速率.(1)瞬时速度比
15、平均速度更能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运动快慢.(2)瞬时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为对应位置或时刻的方向,一般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 ,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值.(3)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各个时刻 都相等的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3.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 和所用 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 量.六、加速度1.速度变化量:,是 量.速度变化量的求解方法:先选取正方向,正方向的选取是任意的,习惯于选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同向则为 ,反相则取 ,运算得到为正说明方向与初速度方向 , 为负则与初速度方向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 的物理量,定义式为 .(1
16、) 是 量,方向与的 .(2)的区别:与无关,物体有无加速度要看是否变化, 的大小不是由决定的,而是由决定的, 反映了速度的变化快慢,称为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3)从本质上讲,加速度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七、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 ,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 特点: 不变.3. 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取 值;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 ,取 值.4. 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或 .(3)速度位移关系式: .5. 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
17、个恒量,即 .(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方均根,即.(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还具有一下特点:a.1内,2内、3内的位移之比= .b. 1末、2末、3末的速度之比= . c.第一个内、第二个内、第三个内的位移之比I:II:III= .d.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八、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 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特点: , .3.规律: , , .九、运动图象sOtt0S0图象是物理学中用来表示两个物理量变化关系的重要方法,它和两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相对
18、应,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物理图象都要从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图线的斜率和坐标轴的截距表示的物理意义等几方面理解.sOta) 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1) 图象的物理意义a. 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随 变化的关系.b. 图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表示该时刻 的大小,割线的斜率表示 的大小.(2) 对图象的理解a. 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 或 ,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 .b. 图象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 ,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规定 的运动,斜率是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的正方向 的方向运动.c. 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 ,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 ,纵坐标表示相遇处相对于参考点的 .d. 图象与横轴交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会考 复习资料 大全 6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