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共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义乌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乌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义乌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摘要:如今,我们已经跨入了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如今的中国不论是在国际地位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何况一直以来,经济都与国家的命脉深深联系在一起,党和人民也一直关注着经济的发展。对此,我利用课余时间,专门对我的家乡浙江义乌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简单的了解了义乌经济发展的背景,分析了义乌成为国际知名批发市场以及获得“小商品王国”美称的原因,简略的观察了义乌经济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正文:一、 发展背景建国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大跃进”和“十年动乱”的失误,使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计划经
2、济体制中的弊端越来越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一边是粮票油票豆腐票的限制,人们买不到东西;另一边在打击 “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谁也不敢把东西拿到市场上来。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方针提出后,中国经济开始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197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在各地农村试行,草案明确指出:“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不得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取缔”。商品经济在一些地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而义乌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经济得到了逐步的
3、发展。先从鸡毛换糖到地方性集贸市场的成立,再由一个地区性的小市场发展成全球知名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对于义乌这样一个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农业小县来说,其间走过的道路漫长而艰辛,经历了诸多的坎坷,令人感慨赞叹的东西实在不少。二、小商品市场的诞生30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里的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行走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
4、方逐步解冻,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然而长途贩卖、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此时,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仅靠“鸡毛换糖”解决生计问题,提心吊胆地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 1980年,有5个子女的义乌妇女冯爱倩开始了艰辛的从商之路,在县城偷偷摸摸地摆起地摊。1982年5月的一天,货物屡次被没收的冯爱倩鼓足勇气站在了义乌县委门前,来跟新来的县委书记谢高华讨说法。县委书记谢高华与普通农妇冯爱倩的争论进行了一个下午。最后,谢高华告诉冯爱倩:你回去摆摊吧,我告诉有关部门不查你们。 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在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后,毅然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乌 经济发展 调查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