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及验收(共2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软件测试及验收(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测试及验收(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贵州移动安顺电子政务系统测试及验收北京东华易时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4月20日 目录专心-专注-专业1 测试方案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作为交付成功的优质的产品的重要保证手段和方法,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项目的重视。要做好测试首先要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计设、实施等工作。1.1 系统测试方案概述测试是指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测试的目标:以较少的用例、时间和人力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在实际项目中,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但从其具体工作的前后过程来看,它又是由一系
2、列的不同测试所组成,这些测试的步骤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又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软件开发的过程是自顶向下的,测试则正好相反,以上这些过程就是自底向上,逐步集成的。在项目过程中,我们按以上的测试步骤完成系统的测试。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每个模块进行的测试,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平行地对立地测试。通常在编码阶段进行。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系统。系统测试:在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它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的同时将软件放在整个计算机环境下,包括软硬件平台、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在实际运行环境下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3、。用户确认测试:由用户组织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它特性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由于每一类测试所采用的目的、方法、工具、技术以及针对的对象与范围都有所区别,下面,我们将针对具体的测试步骤采用不同的方案的内容描述。1.2 单元测试方案1.2.1 单元测试目的单元测试的对象是软件设计中的最小单元模块。单元测试包括测试最小功能点的软件代码,确保代码在结构上可靠且健全,并且能够在所有条件下正确响应。如我们常说的“类”。如果每个最小单元在与其他单元或者作为模块或应用的一部分测试之前,已完成符合相应部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所规定的要求,则在项目过程中可能被引入代码的大多数误差可以全部被检测或预防。1.2.2
4、单元测试采用的方法、技术与内容我们进行单元测试主要采用白盒测试技术,由编码人员使用控制流覆盖和数据流覆盖等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单元功能测试、单元性能测试和异常处理测试等。1.2.3 单元测试实施流程单元测试流程分为单元测试设计,单元测试准备,单元测试实施和记录,单元测试错误跟踪。 单元测试设计也就是单元测试用例设计,由系统设计人员在详细设计的同时完成。 单元测试准备为按照测试用例的要求,准备单元测试驱动数据和驱动模块,由编码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完成。 单元测试实施和记录由开发人员在编码完成以后进行。 单元测试问题跟踪由开发人员和系统设计人员共同完成,根据引起问题的不同原因进行
5、不同处理。如果测试问题为编码错误,则由编码开发人员完成纠错后重新测试。如果测试问题为设计阶段引起的问题,则需要进行设计变更。 通过单元测试的程序,进入配置管理系统。1.2.4 单元测试用例单元测试用例是由编码人员根据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对完成编码的每个用例的功能进行分析,采用功能确认、异常处理、分支覆盖、边界检验、数据检验等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形成单元测试用例文档,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尽可能覆盖用例的所有功能。1.3 集成测试方案1.3.1 集成测试目的集成测试是指根据系统的概要设计及系统的详细设计的有关说明,对系统的各单元进行组装,把分离的系统单元组装为完整的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
6、查软件单元部件是否能够集成为一个整体,完成一定的功能,并找出单元测试中没有发现的错误,包括数据定义有没有重合与冲突,接口会不会产生错误,组合以后的模块功能会不会互相影响,组合的系统是不是达到预期的效果等。项目开发采用了模块化和组件式的开发技术,通过构建业务组件,来完成业务系统的开发,因此,当单个模块或者是组件集成为系统的过程中,软件仍然可能出现问题。如: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丢失;一个模块功能的实现可能破坏了另一个模块的功能;子功能组合之后不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功能;全局数据可能被异常修改等等,因此,在模块集成的时候进行整体测试就可以尽量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1.3.2 集成测试采用的方法、技术和
7、内容集成测试采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技术和渐增式的测试策略,用调用对和数据流等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单元之间的接口测试、全局数据结构测试等。在集成测试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关注关键模块测试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测试时,关注满足某些软件需求的、程序的模块结构中位于较高的层次的、较复杂、较易发生错误的和有明确定义的性能要求模块,进行重点测试。在集成测试的前期,我们采用非增殖式方式和混合增殖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集成测试。对于模块间关系复杂,数据流量大,模块的输入输出复杂的系统,采用非增殖式方式测试,而对于模块间依赖关系弱,数据传递相对少,流向简单的系统,则采用混合的增殖方式测
8、试。这种测试方案的步骤是首先对一个个已完成了单元测试的逐步组装成较大的模块,从底至上进行组装。在集成测试的后期测试中,我们采用的是自顶向下的回归测试方式。1.3.3 集成测试实施流程集成测试实施包括集成测试设计,集成测试准备,集成测试实施和测试记录、集成测试问题跟踪和结束测试等阶段。 集成测试设计由测试经理根据项目计划和开发计划编制集成测试计划,设计集成测试用例。 测试计划应当通过项目经理的审查,测试用例将通过测试部门经理的审查。 集成测试准备由测试经理(必要时技术支持部门协助)建立独立的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包括测试硬件环境,网络,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客户机等以及测试对象(程序)的安装和初始化
9、工作。 集成测试和测试记录是由开发经理组织人员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要求进行测试,并且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回归测试:在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解决了所有的本次集成的问题后,重新提交集成测试,直接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 测试结束指测试问题降低到一定程度并通过测试通过准则时,开发经理编写测试报告,总结本次集成测试的情况,结束测试。1.3.4 集成测试用例集成测试用例主要是开发人员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涉及的业务模块和业务功能进行分析,抽取出测试特性,采用语句覆盖、分支覆盖、条件覆盖、路径覆盖(白盒测试)和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判定表驱动分析、正交实验设计、功能图分
10、析(黑盒测试)等用例设计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使设计的测试用例能覆盖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尽可能的发现问题。1.4 系统测试方案1.4.1 系统测试目的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目的是为了验证软件系统是否符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定义的要求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相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1.4.2 独立的测试机构为保证系统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我公司设立了独立的测试部门,由测试部门经理指派项目测试经理组织独立的测试小组开展测试工作。测试机构独立于开发部门的优点: 保证测试结果的客观性,测试经理没有参与软件开发工作,完全按照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组织测试,对软件开发的结果没有主观的评价,测试的结果比
11、较客观可靠。 保证测试过程的全面性,测试经理组织人员对系统进行测试,其行为具备不确定性,因此测试的结果也比较全面。1.4.3 独立的测试环境测试经理依据用户需求说明书中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建立独立的测试环境,以确保测试环境的有效性和软件的产品的完整性。 摈除开发环境对测试的影响,也就是说不能在原来的开发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测试,而是要用用独立于开发外的测试环境,可以保证软件的产品和功能的完整性。 摈除开发人员对测试的影响,要求测试者以用户的角度看需求,按照用户的使用方式去测试系统,以用户的眼光评判系统,为用户把好这一关。1.4.4 设计完整、全面的测试内容覆盖测试设计的完整性、充分性决定了整个系统过程
12、的测试质量。在系统测试中,为了保证系统测试质量,我们在设计阶段就对系统进行严密的测试设计,从用户层、应用层、功能层、子系统层等多层次多方面来综合考虑系统规格的实现情况。1. 用户层测试:从操作者的角度,测试系统对用户支持的情况,用户界面的规范性、友好性、可操作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主要包括: 用户支持测试:用户手册、使用帮助、支持客户的其他产品技术手册是否正确、是否易于理解、是否人性化。 用户界面测试: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用户要求,例如:界面是否美观、界面是否直观、操作是否友好、是否人性化、易操作性是否较好。 可维护性测试:可维护性是系统软、硬件实施和维护功能的方便性。目的是降低维护功能
13、对系统正常运行带来的影响。例如:对支持远程维护系统的功能或工具的测试 安全性测试:安全性主要包括了两部分,数据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安全性。核实只有规格规定的数据才可以访问系统,其他不符合规格的数据不能够访问系统;核实只有规格规定的操作权限才可以访问系统,其他不符合规格的操作权限不能够访问系统;2. 应用层测试:是针对应用的测试,重点应站在系统应用的角度,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对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性能等进行的测试。主要包括: 系统性能测试:针对整个系统的测试,包含并发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强度测试、破坏性测试。并发性能测试是评估系统交易或业务在渐增式并发情况下处理瓶颈以及能够接收业务的性能过
14、程;强度测试是在资源情况低的情况下,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破坏性测试重点关注超出系统正常负荷N倍情况下,错误出现状态和出现比率以及错误的恢复能力。 系统可靠性、稳定性测试:一定负荷的长期使用环境下,系统可靠性、稳定性。 系统兼容性测试:软件与各种硬件设备兼容性,与操作系统兼容性、与支撑软件的兼容性。 系统组网测试:组网环境下,系统软件对接入设备的支持情况。包括功能实现及群集性能。 系统安装升级测试:安装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该软件在正常和异常的不同情况下进行安装时都能按预期目标来处理。例如,正常情况下,第一次安装或升级、完整的或自定义的安装都能进行安装。异常情况包括磁盘空间不足、缺少
15、目录创建权限等。还有一个目的是核实软件在安装后可立即正常运行。另外对安装手册、安装脚本等也需要关注。3. 功能层测试:主要针对项目的功能实现进行测试。 业务功能的覆盖:需求规格定义的功能系统是否都已实现。 业务功能的分解:通过对系统进行黑盒分析,分解测试项及每个测试项关注的测试类型。 业务功能的组合:业务功能间存在的功能冲突情况。比如:共享资源访问等。4. 子系统层测试:针对软件系统的内部结构性能进行测试,关注子系统内部的性能,模块间接口的瓶颈。单个子系统的性能:单个子系统与各种软、硬件、接口配合情况下的整体性能。子系统间的接口瓶颈:子系统间通讯请求包的并发瓶颈。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子系统的工
16、作状态变化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1.4.5 闭环的测试过程系统测试过程是一个闭环的过程,它可以循环再进行,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测试经理组织测试人员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由测试经理组织测试人员在搭建的测试环境中进行,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测试系统,如发现问题由按测试处理问题方案进行处理。 回归测试:在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解决了所有的本次系统测试问题后,重新提交系统测试,直接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 测试经理综合测试问题情况,分析、总结并填写系统测试报告; 项目经理确认测试问题都得到了处理。 测试经理验证测试问题的解决情况,决定软件系统是否可以发布。测试结束指测试问题降低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件 测试 验收 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