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共3页).docx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共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共3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摘要:通过中职学校的创新实践和应用案例,寻求和探索信息技术与中职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评价改革,以期实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与创新传统的教与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策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教育;深度融合;实践 一、“深度融合”的界定 对于“深度融合”的解读,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融合不同于整合,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改变教育的系统结构”;刘文东教授认为,“融合体现了教育教学思想的深刻变化,信息技术不仅作为辅
2、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与教育教学互不分离、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无缝连接”;张永涛、藏志超等教授认为,“融合必须实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改造与流程革新,建构起信息化教育新形态”;解文明、欧少敏等教授也持有“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的观点。综合专家意见,结合信息技术基本属性和中职教育教学特色,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中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通过创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入到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的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
3、造性充分激发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也就是说,“深度融合”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教育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1。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导者和监控者。二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信息化资源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教与学资料,如立体化教材、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网络课程等资源,也包括多媒体教学素材库、教学软件、工具等。三是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探究活动
4、的主线,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任务性、目的性,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做。同时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历与实际相类似的认知体验。四是强调“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或协作。五是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通常采用灵活的、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和展现,能够有效评价学习效果,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2。信息技术与中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中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课题名称:走进西藏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西藏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学生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圣地,以信息资源为平台辅助教学有助于缩短时空距
5、离,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西藏的基本概况、旅游资源特点及特殊的政治历史地位,能够熟练地进行导游讲解。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整理素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汉藏两民族友好团结的重要意义,树立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对西藏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岗位应用;教学难点是体会西藏六十年巨变,升华民族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站及电子杂志、图片、音乐、动画、视频、教学课件、实训软件等。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网络、电子杂志、声像动画和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技术,
6、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通过电子杂志课前解读西藏、创设情境课中融入西藏、完成任务课尾感悟西藏、能力拓展课后保护西藏,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环节一:课前预习,讲述西藏印象。课前分组,通过西藏旅游网、中国西藏电子杂志进行西藏旅游资源的搜集和预习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讲述“我眼中的西藏”,成果上传到班级群共享。环节二:导入。以一曲饱含西藏风情的视频歌曲天路,引出本节旅游目的地西藏布达拉宫。环节三:创设情境,体验岗位。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从事西藏的旅游接待工作,你如何将最美的西藏展示给旅客?学生运用图片、Flash动画、视频等信息化资源进行西藏导游讲解,分组示范、同学互评。
7、本环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交替,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环节四:任务驱动,突破教学难点:任务一:服务“教师暑期考察团”。借助信息化资源学习西藏人文景观、自然风情、西藏宗教及重大历史事件,归纳整理,提取西藏历史文化知识要点,分组示范讲解,教师指导点评。任务二:服务“学生暑期夏令营”。运用信息化资源学习感受五彩西藏(红、黄、白、蓝、绿),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西藏、热爱西藏,懂得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效果点评:本节课没有为了追求信息化而盲目地将技术与内容嫁接,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将音像、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适时、适度地融入到教学中,创设情境,任务引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8、实现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地位与作用的改变,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在教学实施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应重点关注以下因素: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下,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现代教学形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项目教学理论乃至系统论、建构主义理论都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其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2.围绕建构新型教与学模式来进行融合 从教学目标出发,在相互融合中构建一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
9、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景象,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融合中要重视教与学结构的改变 通过融合改变课堂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之间的关系,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促进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中职教学活动产生深刻的、革命性影响。4.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0、信息技术最大优点是方便了资源的传播和整合,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有效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方面,教师应注重收集、整理和开发多种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由过去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情感体验及内化的工具。5.加强课程改革与创新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评价中,对专业学科课程进行升级改造,运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建立全新的信息化课程。 三、信息技术优化实训教学的实施策略 专业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教育 教学 深度 融合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