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共23页).doc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2、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
2、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9、口语交际课的
3、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10、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
4、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
5、力和创新能力。1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8、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9、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 20、 “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1、“交融式目标”在叙
6、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 乃至 三维的目标都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2、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23、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 ,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24.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 25.(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6.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
7、)、(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7.语文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5.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 28.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29.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0.(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31.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2.(识字)、(写字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3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4.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
9、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3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36.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37.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38.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9.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
10、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40.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41.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42.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43.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4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45.在
11、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46.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47.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定位于“(习作)”,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 48.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49.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流程(导入)(初读)(熟读)(美读)(拓展延伸)(写字)。 50.小学语文中高年级
12、阅读教学流程(导入)(自读自悟)(质疑探究)(品读积累)(拓展实践)(抄写生字)。 51.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52.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53.第一学段,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写话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
13、汉字的形体美。是第一学段写字的基本要求。 55.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6.第二学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57.第三学段的默读要求,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58.第三学段,在阅读中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二、基本概念题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14、)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
15、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
16、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6、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7、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8、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9、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
17、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选择题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C.工具作用D.核心作用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 了解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A.潜移默化 B.训练C.熏陶 D.积累5口
18、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C.定性评价D.表现性评价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A.教学材料B.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教学内容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C.仿写的能力D.体验的能力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A.3500B.2500C.1600D.800参考答案1A 2B 3C 4
19、D 5A6C 7C 8D 9A10C三、判断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100万字。()4、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 )6、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8、学
20、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提出的。( )9、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参考答案1.对2.错3 .错4.对5.对6错7错8对9对 10错五、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
21、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程 标准 考试 题库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