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共1页).docx
《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共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共1页).docx(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是因肝肾失调、阴虚阳亢所致,中药治疗高血压多从调整肾阴肾阳入手,作用虽然缓慢然而药效持久,对于轻型高血压病及临界高血压有肯定疗效,对重度高血压可配合其它降压药物以达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很多,但也需辨证施治,可用单方,也可配伍使用。现介绍如下:1罗布麻:味淡涩性惊,有平肝降压、清热利尿作用,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热型高血压症,见于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者,可单用本品以开水泡汁作饮料,也可配合夏枯草、野菊花、钩藤同煎。2稀莶草:味苦性寒,有祛风通络、清热降压作用,可同臭梧桐等配伍,用于高血压及风湿病。3夏枯草:味辛苦性寒,
2、有清肝、散结、化痰、降压作用。由于本品有良好清泄肝火作用,可泡服或煎服,用于高血压病属肝热、阳亢者。4钩藤:味甘性微寒,具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头胀头痛症状疗效较好。5杜仲:性味甘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功效,与石决明、夏枯草、白芍等配伍可降血压,且对体虚之人降血压无寒凉之弊。6决明子:性味甘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有降低血脂及血压功效,对防止血管硬化有效,尤适于兼有便秘的中老年患者。7石决明:味咸性寒,有清肝明目、平肝潜阳功效,与生地、白芍、钩藤、菊花等配伍善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者。8茺蔚子:本品为益母草的果实,味甘性微寒,能活血调经、凉肝明目和降血压,常与决明子、
3、生地、钩藤等配用。9青木香:味辛苦性微寒,可单用或配伍其它降压中药内服。 10地龙:即蚯蚓,性咸味寒,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服法为研粉,每次2克,每日2次,开水吞服,也可配合它药使用。11葛根:味甘辛性凉,用于高血压脑病,并对改善头晕头痛、肢麻、耳鸣等症状有良效。12生槐花:味苦性微寒,近年临床用于高血压病,可降血压及改善毛细血管脆性。13黄苓:味苦寒,无论是煎剂、浸剂,均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常与菊花、钩藤等配伍治疗神经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可使血压降低,头痛、胸闷、烦躁等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14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功能消食化积,活血降压,有人曾用山楂糖浆(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0.65克)日服3次,每次20毫升,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高血压患者50例,服药1个疗程后,显效35例,好转12例。15淫羊霍:味辛甘,性温,其主要功效为补肾壮阳,祛风湿,降血压,单用或复方制剂,能使血压降低,症状改善。16吴茱萸:味辛苦、性热,疏肝下气,散寒止痛。入足太阴血分,能温中下气、止痛、逐风邪、开腠理,使上下之寒热、盛衰均衡,有利于降血压。近年来有人用吴茱萸研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于降血压也有一些效果。17臭梧桐:味辛苦性凉,有祛风湿、降血压作用,与稀莶作用相似。本品降压,用开花前的叶作用较佳,不宜久煎。专心-专注-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血压 中药 配方 配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