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导学案(教)(共5页).doc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教)(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边的老人》导学案(教)(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桥边的老人导学案【目标展示】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过程与方法: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人称和无限视角中第三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尊重生命和渴望和平的题旨。【重难确认】重点: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并有所应用。 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知识链接记一记】导入:一个以保卫西班牙共和国为己任的战士,一个跟随一支秘密队伍走遍法兰西各地的战地记者,一个老渔夫、一个漂亮的拳击家、一个能打飞鸟的优秀射手、一个惟一活着阅读过自己的讣文的人。他是谁?1
2、、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塑造圣地亚哥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硬汉性格”的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2、文学常识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
3、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
4、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但能为读者所感受到,从而使作品内容给人以充实、含蓄和耐人寻味之感。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
5、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3、写作背景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4、作品概述写战争的小说举不胜举:战争与和平九三年双城记就连海明威自己也有许多长篇佳作如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等,相比之下,桥边的老人实在是一篇小品: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之小,笔法之简练,在宏大战争主题的小说林中,可以说微不足道。然而,这个短篇小说格局虽小,意蕴
6、却深。短篇小说不可能像长篇小说那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小片段,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5、词语积累:蹒跚 轮辐 嘎嘎 脚踝 踯蹰 稀稀落落 眺望 神秘莫测 瞅着【导读感知读一读】1、学法指引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多用归纳法,少用演绎法;多感性领悟,少理性概括;多学后评析,少学前提示;多书面训练,少浅表问答。2、话题解读叙述视角小说一开始
7、,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作者一叙述者一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
8、“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3、整体感知(1)你在小说中看到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我”在侦察敌情的时候在桥边偶遇一位老人,并与之攀谈。(2)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他可能是什么身份?明确:这篇短小的小说是由“我”来讲述的。由课文的语句推测:我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3)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各有哪些好处和缺点?明确:由“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给我们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但是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
9、,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他的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总结: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常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的视角便是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4)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请看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段: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这两种
10、视角的区别是什么?明确: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作者海明威正是用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隐藏了一些内容,使得叙述简洁。而相比之下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则繁复得多。如果说伍尔芙偏爱叙述的“加法”的话,海明威则更爱“减法”。(5)鲁迅先生的祝福属于哪一种视角?他喜欢用哪一种?明确:有限视角,还有他的狂人日记一件小事等。(6)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
11、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作者借以展示人性光辉和作品主旨,可归结为“四问”。这四问可概括为:一问家乡,二问动物,三问家,四问政治。(7)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明确:文中刻画了一个 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高兴地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 的那几只动物,对这几只动物能否避过战火,一直放心不下。他不关心政治,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4、质疑问难:在自读过程中有什么疑惑不妨写在
12、下面。【研读探究议一议】一、研读第一段:了解叙述语言的特点1、老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场的?明确:战争来临前的紧张、慌乱。2、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3、逃难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单单这位老人能引起“我”的注意,并与之攀谈起来呢?明确:人们都竞相逃命,可这位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4、老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为何“不动”,为何作者要设置人物形象为“戴钢丝边眼镜”?明确:戴钢丝边眼镜,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5、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 明确: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边的老人 老人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