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报告-适筋梁受弯(共17页).docx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报告-适筋梁受弯(共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报告-适筋梁受弯(共17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报告试验名称适筋梁受弯实验试验课教师赵勇姓名王xx学号1xxxxxx手机号188xxxxxxxx任课教师李方元日期2014年10月24日专心-专注-专业目录1. 试验目的(1)观察并掌握适筋梁受弯破坏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模式;(2)掌握构件加载过程中裂缝和其他现象的描述和记录方法;(3)掌握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4)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尤其是与理论预期有较大偏差的现象;(5)通过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适筋梁构件受弯性能的理解。2. 试件设计2.1 材料和试件尺寸(1)钢筋:纵筋HPB3
2、35、箍筋HPB235(2)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3)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2.2 试件设计(1)试件设计的依据根据梁正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和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的比较可以判断出受弯构件的类型:当时,为适筋梁。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2-1)其中在进行受弯试件梁设计时,、分别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钢筋受拉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进行受弯试件梁加载设计时,、分别取钢筋试件试验得到钢筋受拉屈服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同时控制配筋量大于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公式: (2-2)为了保证构件在实际受荷情况下受弯段发生受弯破坏,需在受弯段外配置足够的箍筋和架立筋以
3、防止构件发生剪切破坏,同时支座处应做一定的处理以防止发生局部冲切破坏和纵筋锚固破坏。(2)试件的主要参数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 HPB335;箍筋的种类:HPB235(纯弯段无箍筋);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试件的配筋情况见图2.1和表2.1; 图2.1 适筋梁受弯试验试件的配筋表2.1 适筋梁受弯试验试件的配筋配筋情况预估荷载P (kN)PcrPyPu214210850(2)10.844.449.3说明:预估荷载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定的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未计试件梁和分配梁的自重。(3)试件加载估算
4、开裂弯矩估算 (2-3)其中,。屈服弯矩估算 (2-4)极限弯矩估算对于适筋梁: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b=0.81+fy0.0033Es (2-5)x h0=b (2-6)作为计算,假定钢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的应力为线性分布,因此有:Mu=fyAs(h0-x2) (2-7) fcbx=fyAs) (2-8)预估极限荷载为Pu=Mu0.3 (2-9)2.3 试件的制作(1)检查试模尺寸及角度,在试模内表面应涂一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2) 取样拌制的混凝土,至少用铁锹来回拌和三次至均匀;(3)现场平板振动现浇混凝土,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
5、拌合物高出试模口。刮涂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4)将试件小心平稳移入温度200.5的房间进行标准养护;(5) 28天后,将试件小心脱模,待用,完成试件制作。3. 材性试验3.1 混凝土材性试验试块留设时间:2014年09月 25日试验时间: 2014年10月 26日试块养护条件:室内与试件同条件养护混凝土强度实测结果见表3.1表3.1 混凝土强度实测结果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实测立方体抗压强度/MPa平均立方体抗压强度/MPa推定轴心抗压强度/MPa推定轴心抗拉强度/MPa推定弹性模量/GPa23.422.517.11.8926.7522.022
6、.2注: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推定。3.2 钢筋材性试验钢筋强度实测结果见表3.2表3.2 钢筋强度实测结果公称直径/mm屈服荷载/kN极限荷载/kN屈服强度平均值/MPa极限强度平均值/MPa试件平均试件平均4光圆4.114.155.155.173304114.185.244.165.136光圆11.611.316.015.740055611.215.611.215.68光圆19.018.523.222.936845618.422.418.023.210光圆282740373444762532284010带肋39.9939
7、.7850.0649.9050663539.4949.7139.8749.9312带肋606271735486466374627314带肋686991924485987494669018带肋15414516216457064515216412816522带肋1621602002004215261582001602004. 试验过程4.1 加载装置图4.1为适筋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图4.2为实物图。加载设备为千斤顶。采用两点集中力加载,在跨中形成纯弯段,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梁分配荷载,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值。梁受弯性能试验,取L=1800mm,a=100mm,b=600mm,c
8、=400 mm。试件的加载简图和相应的弯矩、剪力图见图4.3所示。1试验梁;2滚动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4支墩;5分配梁滚动铰支座;6分配梁滚动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梁及龙门架;10千斤顶;图4.1 适筋梁梁受弯试验装置图图4.2 适筋梁受弯试验装置实物图(a)加载简图(kN,mm)(b)弯矩图(kNm)(c)剪力图(kN)图4.3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4.2 加载制度4.2.1单调分级加载机制试件的加载简图和相应的弯矩、剪力图见图4.2和4.3所示。梁受弯试验采用单调分级加载,每次加载时间间隔为15分钟。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需要预加载,预加载所用
9、的荷载是分级荷载的前2级。对于适筋梁:(1)在加载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前,每级荷载不宜大于开裂荷载计算值的20;(2)达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其荷载值的5;(3)当试件开裂后,每级荷载值取10的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Pu)的级距;(4)当加载达到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按跨中位移控制加载,加载的级距为钢筋屈服工况对应的跨中位移;(5)加载到临近破坏前,拆除所有仪表,然后加载至破坏。4.2.2承载力极限状态确定方法对梁试件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记即可认为该结构构件已经达到或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即可停止加载:对有明显物理流限的热轧钢筋,其
10、受拉主筋的受拉应变达到0.01;受拉主钢筋拉断; 受拉主钢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挠度达到跨度的1/30;受压区混凝土压坏。4,2.3具体加载方式具体分级加载/kN:05101520153035404550破坏(开裂:10kN;最大:103kN)4.3量测与观测内容本次试验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测量和试验现象的观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平均应变、纵向钢筋应变、挠度以及裂缝,下面分别叙述。测点编号与对应应变片编号如下表4.1表4.1 测点编号与相关测量量的对应关系千斤顶钢筋应变位移123456123456737-143-143-243-343-443-543-646-146-246-346-44
11、6-746-6 46-84.3.1 荷载通过千斤顶施加到梁上的荷载,可以通过设置在加荷装置上的力传感器37-1测得。4.3.2 纵向钢筋应变在试件纵向受拉钢筋中部粘贴电阻应变片,以量测加载过程中钢筋的应力变化,测点布置见图4.4。图4.4 纵筋应变片布置4.3.3 混凝土平均应变在梁跨中一侧面布置4个位移计,从上至下间距分别为55,60,55mm。位移计标距为150mm,以量测梁侧表面混凝土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分布规律,测点布置见图4.5。图4.5 梁受弯试验混凝土平均应变测点布置4.3.4 挠度对受弯构件的挠度测点应布置在构件跨中或挠度最大的部位截面的中轴线上,如图4.6所示。在试验加载前,
12、应在没有外荷载的条件下测读仪表的初始读数。试验时在每级荷载下,应在规定的荷载持续试件结束时量测构件的变形。结构构件各部位测点的测度程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宜保持一致,各测点间读数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图4.6 梁受弯试验挠度测点布置4.3.5 裂缝试验前将梁两侧面用石灰浆刷白,并绘制50mm50mm的网格。试验时借助放大镜用肉眼查找裂缝。构件开裂后立即对裂缝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观测,用读数放大镜及钢直尺等工具量测各级荷载(0.4Pu0.7Pu)作用下的裂缝宽度、长度及裂缝间距,并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后手工绘制裂缝展开图,裂缝宽度的测量位置为构件的侧面相应于受拉主筋高度处。最大裂缝宽度应在使用状态短期试验
13、荷载值持续15min结束时进行量测。4.4 裂缝发展及破坏形态试验前,试件尺寸bhl1202001800mm,跨度1600mm,无肉眼可见的裂缝和损伤。荷载较小时,也无明显裂缝发展。荷载加到15kN时,集中荷载作用截面下缘已经产生裂缝,如图。后来裂缝逐渐扩大,裂缝截面混凝土承受的拉力全部传给钢筋,钢筋拉应力激增,直到发生屈服。加载到接近100kN时,裂缝发展至梁顶,顶部混凝土达到抗压极限导致最终破坏。破坏形态如图4.7,裂缝图见附录。图4.7 破坏形态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1 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通过试验,我们得到构件在加载至破坏所测量内容在不同时刻的数据,为分析该构件的受力性能,需要对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济大学 混凝土 试验报告 适筋梁受弯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