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共19页).doc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1、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2、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的全波长的总能量,称为辐射力。3、阻燃剂:用以改善可燃材料的抗燃性,从而保护材料不着火或使火焰难以蔓延的化学物质4、烟囱效应:在垂直的围护物中,由于气体对流,促使烟尘和热气流向上流动的效应,称“烟囱效应”。7、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6、热值:单位质量或体积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值。8、氧指数:在规定条件下,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氧氮混合气流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9、热传导:是连续介质
2、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10、闪燃: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11、(可燃液体)爆炸温度极限:对应于爆炸浓度上、下限的液体温度称为可燃液体爆炸温度上、下限。12、热容:指在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条件下,一定量物质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13.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14. 热对流:指流体各个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15. 电极熄火距离:不能引燃可燃混气的电极间最大距离。16、阴燃: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无可见光的缓
3、慢燃烧现象,通常产生烟和伴有温度升高的现象。18、热辐射:物体转换本身的热能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19、着火感应期:当混气系统已达着火条件的情况下,由初始状态达到温度开始骤升的瞬间所需的时间。20、沸溢:发生油罐火灾时,热波在下沉过程中遇乳化水,使水汽化形成油包气的气泡,不断由下往上运动的现象。21、喷溅:热波下降到水垫层时,使其中的水大量蒸发,蒸汽压迅速升高,把上部油品抛出罐外的现象。22、火焰前沿:火焰在预混气中传播时,已燃区与未燃区之间一层很薄的化学反应发光区。23、(炸药)爆压:炸药在一定的容积内爆炸后,其气体产物的比容不再随时间变化时的压力。24、覆盖效应:某些阻燃剂在较高温度下会生
4、成稳定的覆盖层,或分解生成泡沫状物质,覆盖于材料表面,使材料因热分解而产生的可燃气难于逸出,同时起隔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目的。25、最小引燃能:能够在给定混合物中引发传播火焰的最小火花能量。26、斯蒂芬流:在物理和(或)化学过程的作用下,相分界处产生的与扩散物质流有关的法向总物质流。27、碘值:是指100克油脂与碘完全反应时需要碘的克数。28、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的现象。29、(炸药)爆容:单位质量的炸药爆炸后,气体产物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水为气态)30、烟:由于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可见的燃烧产物。
5、31、灭火滞后:当系统着火后,要使其灭火,必须使其处于比着火更不利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现象。32、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的现象。33、爆炸下限: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34、燃烧起始表面:固体火焰传播时正在燃烧的火焰和未燃物质之间的界面。35、爆轰:主要靠激波的高压而使未燃气受到近似绝热压缩的作用而升温着火,使燃烧波在未燃区中传播的现象。36、消焰径:不能传播火焰的管子的最大直径。37、粉尘爆炸:可燃性固体粉尘或可燃性液体的雾状液滴分散与空气或其他助燃气体中,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接受相当的点火能量所必然发生的一种爆炸现象。38、热波:沸程较宽的混合液体在燃
6、烧热量逐渐向液体深层传播时热的锋面。39、殉爆:主爆药爆炸后能引起与其相隔一定距离的从爆药爆炸的现象。填空1、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三种防火方法。2、烟气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毒害性)、(减光性)、(爆炸性)等三个方面。3、毕渥数(Bi)是表征(表面对流传热能力)和(固体内部导热能力)相对大小的参数。Bi小于(0.1)时,可以用集总热容法处理。 4、强迫对流换热系数与(普朗特数)和(雷诺数)准则参数有关;自然对流换热系数与(普朗特数)和(格拉晓夫数)准则参数有关。5、F-K理论考虑了(大Bi数)条件下物质体系内部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以(体系能否得到稳
7、态温度分布)作为自燃着火的判断准则。6、连锁反应在低温时,(),反应速度(趋于一常量),系统不会着火;当系统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线型增加7、常用的阻火隔爆装置有(安全水封)和(阻火器),防爆泄压装置有(安全阀)和(爆破片)。9、油脂的自燃能力通常用(碘值)衡量,当这一数值(小于100)的油脂一般没有自燃能力。11、可燃物燃烧时,活化能越大,燃烧速度(越小);火场温度越低,燃烧速度(越小)。12、普朗克分布定律揭示的是真空中黑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单色辐射力)随(波长)的分布规律。13、相互接触能自燃的两种物质,一般一种是(强氧化剂),另一种是(强还原剂)。14、谢苗诺夫方程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
8、测量反应活化能),二是(预测自燃着火极限)。15、用本生灯法测量火焰传播速度时,火焰传播速度与气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Sli=Uin=Uicosi)来表达。16、根据热平衡方程,液体引燃着火条件可表示()。17、液滴燃烧服从(直径平方直线)定律,若煤油的液滴直径为1mm,则减小到0.5mm,所需的时间为(0.76s)。设煤油的燃烧常数为9.6810-7m2/s。利用公式:t=(02-2)/Kf18、木材的阻燃处理主要有(浸渍)、(涂覆)、(添加阻燃剂)三种方法。19、阴燃与有焰燃烧的区别是(无火焰),和无焰燃烧的区别是(热分解出可燃气)。21、灰体和黑体所构成的相互辐射和吸收体系中,当处
9、于热稳定时,灰体的黑度等于它的(吸收率)。22、管道(越高),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25、防火涂料分为( 膨胀型)和(非膨胀型)两类。23、扩散火焰的温度在(火焰锋处)最高,离开火焰锋面向内趋于(某一值),向外趋于(环境温度),在扩散火焰中,可燃气和氧气是按(化学计量比)速率相互扩散。24、成批的油布伞要列入危险品管理,原因是:( 所涂油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他在低温下能氧化放热而使涂油物自然)。26、木材燃烧分为( 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两个阶段。27、油品中轻组分越多,热波传播速度( 越大),在一定范围数值范围内(4%),含水量增大,热波传播速度(加快),油品中杂质可以
10、(加快)热波传播速度28、可燃预混火焰,根据传播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传播方式(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 29、采用平均热容计算理论燃烧温度,可根据热平衡方程式( )来计算。 32、根据高温质点与周围附近可燃介质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强迫着火条件是( )。33、可燃液体的闪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大小,而自燃点主要取决于( 化学键能)大小。34、热波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 沸程较宽的混合液体 )、( 杂质和游离C)。35、从阻燃处理的工艺上分,阻燃剂有(反应型)和( 添加型)两大类。36、固体燃烧形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阴燃)、(动力燃烧)。37、要发生燃烧反应,
11、必须有(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38、物质的传递可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外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湍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39、与水作用自燃的物质,反应特点是( 反应剧烈 )和( 放热量大 )。40、实验发现,扩散火焰只有在燃料与氧化剂按( 化学计量比 )混合的表面上才是稳定的;层流扩散火焰的高度随燃料气流的速度增大而( 增大 )。41、爆轰波的波速相对于波前气体是(超音速),且混气密度下降,爆轰波的波速(亚音速)。42、黄磷应存放在水中,原因是(水可避免黄磷与氧接触,防止黄磷与氧结合发生自燃)。43、发生
12、阴燃的内部条件是(受热分解能产生一定量的刚性结构的多孔炭固体物质);外部条件为(有一个合适的供热强度的热量,能产生合适的温度和合适的供热速率)。44、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有(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 45、热传导的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为( )。46、Bi表征(物体内部化学放热和通过边界向外传热的相对大小)。47、煤发生自燃是由于(吸附作用)、(黄铁矿的氧化作用)、(泥煤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及微生物)、(煤堆过高过大,时间过久)原因产生的。48、可燃气体处在爆轰区燃烧的显著特点为(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燃烧波以超音速进行传播)
13、。49、当反应级数(n=2)时,火焰传播速度与压力无关;反应级数(n)Tacr时,体系自燃着火。66、a称为空气消耗系数,当a1时,空气(过剩);当1时,空气供应(不足)。67、植物自燃的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湿度),二是有(堆积)在一起。68、碘值(越大),自燃能力越强。实验证明:碘值(小于100)的油脂,一般没有自燃能力。69、爆炸极限受压力影响,多数可燃混气,压力增加时,爆炸极限范围变(宽),爆炸(上限)增加。n 70、对于表面粗糙的管子,爆轰诱导间距(小于)同样管径的光滑管子的诱导间距。71、同类液体中正构体比异构体自燃点(低),而饱和烃比相应的不饱和烃的自燃点(高)。 72、液滴直径
14、平方-直线定律为( ,t=(02-2)/Kf)73、在Frank-kanenetski模型中,无限大平板形式堆积的物体的d(大于0.88)时,体系能着火74、实验发现,扩散火焰只有在燃料与氧化剂按(化学计量比)混合的表面上才是稳定的;而层流扩散火焰的高度随着燃料气流的速度增大而(增大)。75、已知乙烷的爆炸下限为3%,摩尔燃烧热为1426.6kJ,丙烷的摩尔燃烧热为2041.9kJ,丙烷的爆炸下限为(2.1%)。 76、用电火花引燃可燃混气,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形成初始火焰中心);(2)(火焰从初始火焰中心向外传播)。77、一块黑度为0.8的铜板置于270C的厂房中,在热平衡条件下铜
15、板的辐射力为(367.42W/m2)。已知 =5.6710-8W/(m2.K4)。 78、已知煤油在60min内烧掉的液层高度为37.2mm,煤油的燃烧速度为(6.29mm/min)。 79、如果以a表示链传递过程中一个自由基参加反应生成最终产物分子数,那么反应速率 W产=()。80、粉尘爆炸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粉尘本身是可燃的);(2)(以一定的浓度悬浮在空气中);(3)(有一定强度的点火源)。81、从阻燃处理的工艺上分,阻燃剂有(反应型)和(添加型)两大类。82、生产储存时,爆炸下限(0时,连锁反应速度( B )。A线型增加B指数增加 C趋于定值38、可燃物燃烧时,活化能越大,燃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燃烧 复习资料 大全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