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共20页).doc





《基因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动物遗传学读书报告之新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鉴定学院班级: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10级2班新基因分离克隆及功能鉴定方法研究进展前言随着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密码子等的被发现,几种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继完成,使人们对基因的研究很快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组学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图谱制作性和序列测定,后基因组学时代则是进行基因组功能注释,这也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目标。而PCR 技术的诞生,推动了许多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1. 基因的分离克隆基因克隆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基因分离,从而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分子克隆是指在体外对不同生物的DNA 分子进行人工剪
2、切,重新组合得到新的遗传物质通过载体转入到宿主菌或细胞中表达,扩增带目的基因的重组DNA 。基因克隆的目的是分离基因,分子克隆是分离基因的最终手段。1.1基因的分离克隆主要方法基因分离与克隆是基因工程的第一步,它是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取用于转化、控制目的性状相关的基因。一般方法是先建立文库(基因组文库或cDNA 文库 ,再利用适当的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从基因文库分离出目的基因,这是应用最早,目前最为成熟的一种方法。而对于未知序列,常采用步移的方法,其原理是如果知道离开该基因一定距离上的DNA 序列,则可用这个DNA 序列作探针,通过染色体步移来逐步接近并最后达到待克隆的基因。先用探针筛查文库,得到
3、阳性克隆后,将这个重组载体中的插入片段分离出来,然后用这个片段的末端部分(注意不能包含重复序列 作为新一轮筛查文库的探针;得到新的重组载体中的插入片段,同上一个插入片段的末端部分(即探针序列 是重叠的,共有的。也就是这两个片段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相互邻接的。于是,再用新得的插入片段的末端部分作为探针,再去筛查文库。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得到的插入片段逐渐连接延伸,最后可以步移到待克隆的基因。 以下对目的基因分离和克隆方法作一总结。1.1.1功能性克隆通过基因产物的克隆技术在传统遗传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以基因产物为导向来分离克隆基因。由于基因产物的结构、功能已知,可通过分析部分多肽或末端氨基酸序列
4、,反推其核苷酸序列,设计探针或引物从基因组DNA 文库或cDNA 文库中筛选克隆,也可以制备产物抗体,从表达载体构建的cDNA 文库中筛选相应克隆,进而分离目的基因。若可得到足够多的纯化目的蛋白以用于制备特异性抗体时,可以采用经典的免疫筛选表达文库的方法,筛选阳性克隆获取其目的基因。除了免疫筛选方法外,也可根据目的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同位素标记的配体来筛选受体表达的阳性克隆。当所分离的目的蛋白较难大量获得,但纯度较高时,可利用其中的一段氨基酸序列,反推出其基因序列,据此合成寡核苷酸用于cDNA 文库的筛选;或根据所获得的基因序列,指导5端的引物合成,根据mRNA 3端poly A 序列指导合
5、成poly T 的3端引物,用PCR 技术从制备细胞的mRNA 或直接从胞浆内溶物中合成相应的cDNA ,将该cDNA 克隆到表达载体上进行产物表达。1.1.2同源性序列克隆技术随着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基因与其他的基因都有一定的联系:生物的种、属之间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于非编码区的序列。基于此原理,在其他种属同源基因被克隆的前提下,构建cDNA 文库或基因组文库,然后用已知分子高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并用简并引物对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文库进行PCR 扩增,再对PCR 扩增产物进行扩增、克隆和功能鉴定。对于同源性很高的基因,可以直接用作探针进行非严谨性杂交筛选另一物种的DN
6、A 文库。同源性序列克隆技术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发展很迅速,但有些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和不同同源序列间同源程度的差异,简并引物的特异性要设计得当,必要时需要设计几套引物组合。由于某些同源序列并不专属于某一基因家族,因而扩增产物不一定是某一基因家族成员。基因家族成员往往成簇存在,克隆的基因片段是否为目的基因尚需进一步判断。因此对PCR 扩增产物和克隆产物,有必要进行基因与性状共分离分析,插入失活或遗传转化等功能鉴定工作,以便最终筛选到目的基因。1.1.3表型克隆技术细胞在增殖、分化、外界环境变化等某些异常状态下,常有某些新基因特异性表达或表达异常地增高,而另一
7、些基因可能表达降低或缺失,因而分离差异表达基因将是认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过程的入手点,以此为基础,才能深入理解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与调控。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方法也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由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而且呈各种方法互相结合的趋势。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3种基本方法为:差式筛选、扣除杂交、差异展示反转录。1.1.3.1差式筛选法差式筛选法是分别从有特异表达基因的目标样和无特异表达基因的参照样中提取mRNA ,反转录为cDNA ,并构建Ts 的cDNA 文库,分别将从TS 和RS 中提取mRNA 制成cDNA 探针,分别用TS 和RS 的eDNA 探针与TScDNA 文库的菌落或噬菌
8、斑作原位杂交,选出只与Ts 杂交,而不与RS 杂交的克隆即为TS 特异表达的克隆。此法常要经过多轮菌斑杂交,不仅费力费钱,重复性差,而且灵敏度很低。1.1.3.2扣除杂交扣除杂交则是用TS 提取的mRNA 反转录成cDNA 探针与Rs 的过量mRNA 或cDNA 杂交,经两轮充分杂交后,移去杂交分子和过量的RS 的mRNA 或cDNA ,将不形成杂交体的TS 的eDNA 纯化富集,扩增,建立相应cDNA 文库即为差异表达基因cDNA 文库。但此法回收cDNA 量有限,重复性差,灵敏度低。1.1.3.3DDRT PCRDDRT PCR 则是分别用Ts 和RS 的总mRNA 作模板,利用12个可能
9、的锚定引物T 11MN 锚定mRNA 的olyA 末端,借助逆转录酶合成cDNA 第一链,得mRNA cDNA ,再用相同的3锚定引物和5端随机引物分别扩增TS 、RS 的mRNA cDNA ,扩增产物用序列胶电泳分析差异表达情况,将差异带DNA 回收,可进一步鉴定分析,最终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它与前二者相比,速度快,易操作,可以鉴定低丰度差异表达的mRNA 。分析2种以上样品基因的差异表达等优点,但仍存在假阳性率高、重复性差、扩增片段短等问题。1.1.4 代表性差示分析法(RDA 代表性差示分析法(RDA 可用于分离与生理条件改变相关的基因及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的基因,具体过程如下:制备扩增子
10、。提取TS 和RS 的mRNA 并反转录制备双链cDNA 即test 。er eDNA和driver cDNA。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将酶切片段装上接头,末端补平后,加入接头引物进行PCR 扩增。扣除杂交。去除接头后仅对tester 片段加上新的接头,用过量的driver cDNA与之杂交退火,将形成三种产物:tester tester 、tester driver 、driver driver 。特异性片段的扩增。末端补平后,加入新接头引物进行PCR 。3种产物中仅自身退火形成的tester tester 两端均能和新引物配对而呈指数扩增,tester driver 仅一端可和新引物配对而呈
11、线性扩增,Driver driver 无引物配对不扩增。然后用绿豆核酸酶去除单链DNA 分子,再进行PCR 富集特异表达cDNA 片段。对特异片段进行克隆,通过FISH 等技术进一步分离特异表达基因。1.1.5 抑制性差减杂交PCR 法(SSH SSH 的基本流程如下:第1次杂交。提取TS 和RS 的mRNA 反转录为tester eDNA和driver eDNA ,用Rsa I或Hae m酶切成平头末端cDNA ,分成均等2份,分别加不同的接头,再分别与过量的driver cDNA杂交,将形成4种产物:a ,单链tester cDNA、b ,自身退火的tester tester 双链、c ,
12、异源退火tester driver 双链、d ,drivercDNA 。第2次杂交。合并2份杂交产物,加入新的变性driver cDNA退火、杂交,这次除了a 、b 、c 、d 4种产物外还形成产物e ,e 是tester 自身退火形成,但两端带不同接头。特异性片段的扩增。末端补平后,先后加接头的内、外侧引物扩增,a 和d 无扩增。b 由于两端接头互补形成发夹结构也无扩增,c 仅一端有引物结合呈线性扩增,仅e 两端可配不同引物而呈指数扩增。特异性片段e 克隆,并进一步分离差异表达基因。该法通过2次杂交和2次PCR ,使假阳性率可降到6,且灵敏度高。用SSH 可一次同时分离几十至几百个差异基因,
13、效率大增。1.1.6交互差减差异RNA 显示(RSDD RSDD 的主要过程如下:交互差减。分别提取具有差异表达的2种组织细胞A 、B 的mRNA ,反转录为cDNA ,并构建cDNA 文库。将这2个文库进行交互差减得到A 减B 和B 减A 的2个差减cDN A 文库,由于构建文库所用的噬菌体载体上带有质粒载体的结构,载体进入宿主后,其上质粒载体被切下,得质粒cDNA 文库。差异显示。用3锚定引物和5随机引物对2个差减文库提取的DNA 分别进行PCR 扩增,将扩增产物用5序列胶电泳,显示并分离差异条带,回收差异DNA ,再次扩增后,获得富集的差异表达片段。表达分析。采用反向Northern 分
14、析和Northern 分析鉴定经再次扩增的差异DNA 片段的真伪。反向Northern 分析是将差异显示得到的扩增后DNA 片段转膜,分别与来自A 、B 细胞系的总mRNA 经反转录制备的32 P标记的cDNA 第一条链探针进行杂交,只与亲本来源细胞系杂交,而不与另一细胞系杂交的即为真正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差异片段克隆、测序,并进一步分离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RSSD 可以有效快速地鉴定由于细胞生理变化而在基因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它结合了DDRT PCR 和扣除杂交的优点,减少或消除了共有序列,使序列胶上条带清晰度增加,并使低丰度序列得到富集,降低了假阳性率,且RSDD 仅用较少的引物进行逆转录P
15、CR 就可分析全部差异表达基因,但RSSD 并不能完全杜绝假阳性。Kang 等用RSDD 法克隆并证实了促进肿瘤发展的基因(PEGene 和抑制肿瘤发展的基因(PS Gene 。1.1.7图位克隆技术随着各种生物分子标记连锁图的相继建立和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定位,在90年代初图位克隆技术也应运而生。其原理是根据功能基因在基因组中存在相对较稳定的基因座,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用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DAN 文库(如YAC 、BAC 或Cos 。mid 文库 ,构建出目的基因区域的物理图谱,再通过染色体步行(chromosome walking 逐步逼近候选区域或
16、通过染色体登陆(chromosome landing 的方法最终找到包含该目的基因的克隆进而克隆该基因。定位克隆理论上适用于一切基因。但也存在应用上的一些不足:如果要构建完整的基因组文库,建立饱和的分子标记连锁图和完善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基因组较大、标记数量不多而重复序列较多的生物采用此法投资大且效率低,因而图位克隆技术目前仅局限于拟南芥、水稻、番茄等图谱饱和的模式植物上。1.1.8转座子标签法(transposon tagging转座子(Transposon 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DNA 片段,最早在玉米内发现的。随后的研究表明,在生物界内转座子是普遍存在的。并在生物的遗传进化方
17、面有重要作用。转座子标签技术克隆基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转座子插入到基因内部或邻近位点,会引起相火表型突变的特点。以转座子的已知序列为标签,克隆因转座子插入而功能失活的基因,如果某基因的突变是基于转座子插入而造成的,那么以转座子序列为探针就可以从变异株的基因组中筛选出带有此转座子的部分基因,再以突变基因的部分序列作探针,即可以从野生型文库中克隆出完整的基因,在植物内利用转座子的有玉米的Ac Ds 。En Spm 和金鱼草的Tn 3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AciDs 双因子系统。利用转座子标记技术目前已克隆y -0的植物抗病基因有玉米抗网斑病基因Hml 、Hm2。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2、Cf-4a
18、、Cf-5、Cf-9、Cf-9B 及Cf-ECP2, 烟草抗花叶病毒病基因N ,亚麻抗锈病基因L 6、M 等。该技术是目前分离克隆抗病基因有效工具之一。随着农杆菌介导转座子导入目标植物系统建成后,目前已在拟南芥、番茄、水稻内有广泛的运用。同时,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完成,研究的热点转向功能基因组,转座子标签技术己经成为构建植物突变体库,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核心技术。1.1.9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s基因芯片义称DNA 芯片、DNA 微阵列(DNA inicroarray ,是指将许多特定的寡核苷酸片段或基因片段作为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待测的标记样品的
19、基因按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再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系统等对芯片进行扫捕,并配以计算机系统对每一探针上的荧光信号作m 比较和检测,从而迅速得到所要的信息。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高信息量、快速、并行检测、样品用量少、用途广泛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基因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基因义库作图以及杂交测序等方面。基因芯片根据功能可分为基因表达芯片(gene expression nlicroarra 和DNA 测序芯片(DNAsequencingchip 2类:按基因芯片的用途可分为表达谱芯片、诊断芯片、指纹图谱芯片、测序芯片等;根据所用探针的类型可分为eDNA 微阵列芯片和寡核苷酸阵列芯
20、片。基因芯片与传统的膜杂交相比有以下优点:芯片点样密度远远高于膜的点样密度、样品用量少、信息量大。芯片可用双色荧光标记两种探针,这样数据准确度大大提高;而膜通常用核素标记探针,一张膜只能杂交一种探针,数据可比性差:芯片杂交体积小,灵敏度高;膜杂交体积大,灵敏度差。芯片具有表面平攀性好、硬度大、透明等特点,比易卷曲的膜杂交更容易在点样、杂交、图像处理及数据采集等方面自动化。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高信息量、快速、样品用量少、造价低、用途广泛等优点。1.1.10电子克隆(electronic cloning电子克隆,又称计算机杂交(computer hybridization ,是以数学算法为手段,以
21、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工具,利用现有的基因序列、表达序列标签(EST 、蛋白序列和生物信息数据库,发掘新基因,并通过生物学试验进行编码序列和功能验证而克隆基因的方法。电子克隆的理论基础是利用绝大部分功能基因的编码区比较保守、同源性较高的特点,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通过同源性分析延伸EST 序列,以获得基因潜在的部分乃至全长的cDNA 序列。电子克隆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物信息资源,从ESTs 序列人手,通过同源筛选,获得基因部分乃至全长cDNA 序列,避免或减轻了构建与筛选cDNA 义库等繁重、耗时的实验室T 作,将大大加快基因克隆的方法。与传统的实验室克隆基因的繁杂、耗时、费用高、效率不高的方法相比,电
22、子克隆更为简捷、快速、费用大大降低。随着多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T 作的完成,以及各种生物的EST 数据库的建立和充实,电子克隆必将在基因克隆的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必将加快新基因的发现与克隆的进程。2. 基因功能的鉴定方法基因功能的鉴定方法有很多方向,根据基因的功能不同,可从表象、分子水平等对其探究。以下总结一下各种基因功能鉴定的方法。2.1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信息学以大规模序列信息产出为基本特征,除了对人类基因的测序外,还包括了多种模式生物体的基因组测序,这些序列可以从美国的基因库(GenBank、基因组序列数据库(GSDB、欧洲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日本的DNA 数据库
23、(DDBJ中获得。通过序列分析比较工具,可以对基因序列资料中各类信息进行识别和比较, 寻找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得到序列之间的进化关系,建立基因序列结构和功能的关系。2.2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分析基因的表达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个体的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中均不相同,即基因表达的时空性。因此,在研究一个基因的功能前,要对基因的时空表达谱进行分析,包括mRNA 和蛋白质两个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谱分析。2.2.1 mRNA水平的表达谱分析研究mRNA 水平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常用的方法有Northern blot、原位杂交、RT PCR 等。 Northern blot 可对基因进行特异和定量的检测,但测定效率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 分离 克隆 功能 鉴定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