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共95页).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共9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共95页).doc(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2.教学目标1、知
2、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4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
3、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三教学策略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情景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 然后提出测量的正确方法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规范自己在日常测量中的方法,从而减少误差,从而引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最后做一些题巩固课堂内容,使学生查漏补缺知识更进一步。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情景引入新课(如你们知道你们的手指有多长吗?你是怎么测出来的?那你的手指的周长是多少?你又是怎么测量的?) (二)讲授新课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
4、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问题三:请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教师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读:读出准
5、确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 问题四:让学生回答裁判是怎么判断出长跑运动中的冠亚军的,教师总结 5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问题五:让学生回答我们测量所得的值就一定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吗?教师总结并引入误差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三)课堂小结(四)课堂巩固练习(五)学后反思(六)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长度的测量 1 测量
6、工具 直尺、卷尺、三角尺 2 单位 国际单位米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3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二 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三 误差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我将从
7、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
8、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三、重点难点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教法学法教法:教材先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进而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本节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运动。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
9、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在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运动的物体,观看完成后提问:1、 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2、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3、 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二)新课讲授1、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展示的各种运动,在结合引入视频,让学生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进行提问
10、:(讨论) 在足球场上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否在改变? 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通过以上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学生可以认识到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出机械运动。那么到底是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呢?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2、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中两列火车并排在站台上的列子,从而指出,所选的标准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可以进行活动来加深这一认识,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回答:(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
11、止的?(2)选取教材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通过以上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首先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建议教师将教材图1.2-5中的实例最为课堂练习的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重在巩固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1 坐在行驶的车中,看树木、房屋向后运动,参照物是_。车中的座椅不动,参照物是_。“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_。“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所取的参照物是_。后半句所
12、取的参照物是_。 练习2 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甲是_的,路旁的树木是_的,如果以地面作参照物,甲是_的。 练习3 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以_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学生】完成练习,巩固对参照物、机械运动的认识。3、刚才书中栏目中和练习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个飞行的子弹的故事。(由于事件罕见,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
13、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4、课堂小结同学们学完本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归纳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5、练习某年的春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俩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垠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正飞驰在田野上,问题: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不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动的?大屏幕是不动的?根据提示,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火车上打斗?6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六、 板书设计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三运动的
14、相对性物体位置的变化 速度方向相同即相对静止二参照物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七、教学效果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学生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课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这一节是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15、,首先它作为学习力学的一个基础,掌握的好坏直接引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同时这一节知识又紧密联系着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对学生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并且结合新课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让他们自主的去学习和思考,不仅仅要掌握本堂的知识,更要通过学习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下面我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初中力学的前题,更是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学生对此节的掌握直接引响着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同时学生又随
16、时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运动的快慢的学习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 学情分析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不久后就要学习的一节,并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相对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也初步了解了判断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对本节的学习也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同时学生已经进入八年级,身体和心理在发育中也逐渐走向成熟,并且经过自主学习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对本节知识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而且本节知识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三、
17、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2). 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通过理解去掌握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改变生活,从而提升学生改变生活的决心,激发学生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四、 重点和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18、2.速度公式的运用。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五、 教学流程1、 新课引入:由笑话“森林里的事故”引入,通过故事,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堂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故事中感知运动的快慢,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先对运动的快慢便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再通过设问的方式还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的思考中引入新课。2、 学生自学: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以下自学内容。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速度的符号单位以及单位换算,以及1Km/h的含义速度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生先用几分钟时间通过预习课本进行自学并填写导学案上自学部分的内容,再用一分钟时间小组之间
19、进行交流完成自学时存在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基本上基础部分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如若还有疑问我现进行补充说明。3、 学生展示: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展示内容,学生根据导学案上设置的展示内容先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小组成员要讨论好如何展示,并设计好本小组的板书。学生展示的内容及步骤如下:第一步:各小组针以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教师评价。第二步:各小组针以问题:如何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由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评价,教师评价;第三步:例题讲解,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计算题,因此针对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及思路以及书
20、写格式,教师要针对例题先进行讲解,主要讲解解题思路及解题格式。第四步:学生公式运用;学生根据教师的解题思路进行公式运用,以小组为单位将练习题先经过小组讨论后按正确格式解在展示板上。针对简单的题型可以小组之间互相检查,针对问题多的题可以请解得较好的小组展示。针对公式的运用方法以及难度,我将速度的计算分为以下几类:比值类型,已知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求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这种题常常出现在选择填空题中;车过桥,主要注意加上车的长度;求平均速度,让学生避免一个误区:即将两个速度求平均,回声问题,让学生理解回声的概念便方便解题追及问题,让学生注意同向相加反向相减。4、 本堂小结:最后利用一两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
21、本堂知识小结,加深学生以知识的印象。六、 板书设计运动的快慢一、 速度1、 概念:2、 符号:3、 单位:4、 1km/h的含义:二、 计算公式七、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课后作业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首先分析教材。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
22、科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在认识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重难点。1、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停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物理 年级 上册 说课稿 全集 9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