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及现场管理(共11页).doc
《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及现场管理(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及现场管理(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沉降变形观测操作流程1.1现场观测程序1.1.1建立变形监测网根据高速铁路线下工程特点、现场环境条件制定测量施测方案,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要求建立稳固变形监测网。沉降观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沉降观测控制网,用于对沉降观测点的长期观测。从实用角度考虑,施工期沉降观测首选固定基准。工作基点需要做定期复测和稳定性分析,当工作基点的变化对沉降观测的影响甚微时,可认为是稳定的。1.1.2建立观测路线由变形监测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设计的沉降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
2、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线路均沿同一线路。1.1.3 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施工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应采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精密水准仪,并且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往返观测,高程取中值。1.1.4资料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进行汇总。(2)根据沉降观测成果表,提供荷载-时间-沉降曲线与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对于观测数据有异常的需要做分析并附有说明资料,说明资料需要监理的签字认可。(3)待沉
3、降观测的数据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要求时上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1.1.5 观测成果提交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资料:(1)施工方案;(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3)仪器检验与矫正资料;(4)观测记录手薄;(5)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6)沉降变形图标及沉降曲线。1.2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为了精确控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及梁体徐变量,需要开展动态设计。对预先埋设的原位观测设备按规定频率及精度进行观测,从而得到荷载-时间-线下结构沉降的或梁体徐变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此曲线的分析推算,结合其他原位观测成果,调整、修改设
4、计,并以调整后的设计指导施工,从而有效控制工后沉降及沉降速率。动态设计需要进行施工控制和未来沉降预测,而这些都要依赖现场原位观测。高速铁路线下结构沉降变形现场原位观测根据测量方法一般分为观测桩、沉降板、剖面沉降管。1.2.1 观测桩用钢钎钉入结构中,用水准仪抄平,即可测量路基表面、桥梁墩台、涵洞洞顶及隧道基础的沉降量。方法简单,但只能测定线下结构的外表面的沉降值,无法测试结构体内部某一位置的沉降,且在路基结构中对填土施工有影响。1.2.2 沉降板沉降板法是一种最简单、普通的沉降观测方法,一般由底板和测杆、护套组成。底板为边长约50cm、厚度1cm的钢板或厚度为3cm的钢筋混凝土板。沉降板法一般
5、采用水准仪观测,测量原理简单,对土建施工有一定干扰。沉降板法原理简单,制作方便,其配合水准仪式较适合无砟轨道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沉降板通过分层埋设得沉降板,可以得到路基不均匀沉降和路基某一厚度的压缩量。观测方法为:(1)在观测部位埋设沉降板;(2)用水准仪对工作基点和沉降板进行观测;(3)通过工作基点的高程计算观测沉降板的高程;(4)将算的的高程与上一周期的高程进行对比得出沉降量。沉降板的优点是造价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测试,但弱点也很明显,做钥匙影响填土压实施工,压实机械金果实必须绕道而行,极为不便,降低压实质量,其次是一个沉降板只能测量路堤中一点的沉降,一个断面上多放几个沉降板影响压实施工的
6、矛盾更突出,另外一个是损坏后的补救非常困难。1.2.3 剖面沉降法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导轮卡置于剖面沉降管的十字导槽内,从一段按一定间隔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照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出不同位置处理地基的沉降量。1.3 观测仪器1.3.1 水准仪参数指标水准仪是能够提供水平视线,用以测量各测点之间高差的光学仪器。按精度可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是目前最先进的水准仪,配合专门的条码水准尺,通过仪器中内置的数字成像系统,自动获取条码尺的条码读数,不在需要
7、人工读数。对于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水准仪可以测量路基面和路基基底沉降变形,桥梁墩台沉降及梁体徐变变形,涵洞洞身及洞顶填土沉降变形,隧道基础沉降变形,过渡段路基面和基底沉降变形。水准仪、水准标尺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叶应定期检验。当观测成果出现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矫正。检验与矫正应执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6-2006)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常用水准仪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生产厂家型号主要技术指标/每公里高差标准差(mm)备注瑞士徕卡N3 0.2精密水准仪NA2 0.7自动安平NA30000.4数字编码水准
8、仪DNA030.3电子测量美国天宝DiNi030.3电子测量中翰AL-242.5自动安平AL-321.0南方测绘DL-3021.0电子测量德国蔡司N1002A0.2精密自动安平南京1002厂S3d2.5自动安平S3bz2.01.4 沉降变形观测质量保护措施1.4.1 制度保证(1)应建立专门的沉降观测领导小组和观测小组,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2)固定观测人员,加强培训工作,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从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在沉降变形观测实施前,对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和变形观测测量操作要求进行培训。对人员进行观测理论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对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培训。确保正确的数据采集。(3
9、)对参加观测人员定期进行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参加本项工作。1.4.2 观测元器件的保护(1)所有监测元件埋设时或者监测过程中的损坏,应及时补埋或者设计确认采取其他替代措施。(2)制定妥善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重型机械碾压时并派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1.4.3 数据采集与整理保证(1)严格按各种规定的采集办法进行数据采集,对使用数据采集仪的,指定专人进行数据采集。对使用水准仪观测的,指派专职的测量人员进行量测。(2)数据采集时应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若与数据突变时,一定要查明原因,否则应重新进行观测,
10、并详细记录。(3)数据采集厚及时录入电脑并备份,并按要求及时进行整理,防止不同元件的数据错位。1.4.4 组织管理保证(1)严格按照评估指南规定,无论路基、桥梁、隧道均应要求进行“零”观测,如桥梁承台完成后即埋设观测点进行观测、路基开始填筑即进行基底沉降观测。因此,应制定沉降变形观测计划。(2)加强沉降变形观测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标段沉降变形实施方案,固定沉降变形观测人员,并进行培训,确保沉降变形观测的连续性、可靠性。(3)建立完善的变形监测网,定期复核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建立观测点、观测装置保护制度,落实责任到人;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连续性。(4)完善观测资料和表格,规范填写,重要信息应
11、填全;履行设计、监理签认程序。(5)按规定的格式和评估要求,定期、及时上报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确保分阶段评估工作及时开展。(6)及时对观测数据分阶段进行分析,出现异常数据及时分析原因,并做好记录,作为附页保存。(7)完善元器件观测仪器和测量仪器档案,并定期检定。1.5 观测资料管理1.5.1一般要求(1)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所有测试数据真实可靠、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擦该;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2)人工测试数据应当天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实施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3)按照资料提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沉降 变形 观测 操作 流程 现场 管理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