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共6页).do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相关资料】注释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河:黄河。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岳:指西岳华山。摩:触摸。遗民:指沦陷在
2、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王师:指南宋军队。译文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赏析同示儿诗一样,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一篇很富有爱国感情的作品。作者两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然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
3、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是诗人对南宋饱含强烈愤怒的控诉。“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
4、,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全班齐读古诗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夜 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