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新担当(共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新担当(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新担当(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新担当新时代教师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新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我们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宗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明确把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首,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明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点出了打造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升级版的时代主题。5年来的教育成就与挑战党的十
2、九大报告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高度概括和精准评价了教育5年来的巨大变化。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5年,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部署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提质增效,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这5年也是人民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的5年,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指导下,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视力、听力
3、、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稳定在80%左右,30个省份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显著增加,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盖各学段的资助体系,应助尽助,保障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同样反映在教育领域,群众在教育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已向教育质量转变,从能上学到上好学,
4、从能成人成才到就业创业,需要深入研究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在更高水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满足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求。新时代教育要增进全体人民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教育而言,获得感是提高受教育机会、增加受教育年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更普及、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红利,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让13亿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一
5、是扩大教育资源,提高受教育机会,让全体人民接受更多的教育,使更多的人民接受教育,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通过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继续教育,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加快高等教育普及化,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80%以上,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实现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以上,从幼有所育到老有所学,实现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目标。二是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
6、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东西部教育协调发展,帮助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3.4%提高到95%,在新技术条件下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人人时时处处都能受教育,实现有教无类和学有所教目标。三是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到2020年,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小班化教学,健全教育质量标准,加快课程教材教学改革,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实现教有良师,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新时代教育要增进人民更多幸福
7、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状况及其问题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发展并不一定必然提升幸福感,有时反而会与幸福感提升形成幸福悖论。不忘初心,教育的本质是增进人类的幸福,教育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幸福教育的样子是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优质教育,是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教育,是奠定学习者事业成功走向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石,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教师 肩负 使命 担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