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近代汉语五套试题汇编(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近代汉语五套试题汇编(共14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近代语言研究5套模拟试题汇编一、填空题1、近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历史学科。2、认识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要确立两条原则,一是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二是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3、近代汉语词缀的使用更加频繁,也更加灵活,从而使加缀式双音词和多音词大大增加。4、近代汉语文献里的错字,多半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形近致讹;一个是音近 致讹。5、等韵学产生于唐宋时代,其研究对象是切韵、广韵音系和唐宋以来的近代汉语语音。6、进士古代指可以进授官职的人,明清时代则专指殿试取中者。7、宋元时代,“才人”指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书艺人。8、词义的引申有辐射式和连锁式两
2、种方式。9、四音偏义词组是近代汉语的新的词汇现象。10、大约从宋代起,人称代词“我”、“你”、“他”逐渐经常地带上后缀“们”(或写作“门”、“每”、“瞒”)表示复数。11、“打”可以作动词前缀,比较常见的格式是“打+单音动词”。12、第三人称代词“他”字的普遍使用,标志着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的配套更加完备。13、元代以后,系词“是”置于表语之后的判断句式逐渐消失。14、表示祈使语气的助词主要有:者、着(著)、咱、则、着者、则个。15、大约在东汉末年,开始出现“被”字引入主动者的句例。16、现代汉语递进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不但”、“而且”,最迟在唐五代时期即已使用。17、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20世纪
3、40年代写作的“这”“那”考原一文中开始使用“近代汉语”这个名称。18、研究近代汉语主要依据该时期的书面材料。19、夺文指脱漏了文字;衍文指误添了文字。20、研究近代汉语,调查的主要对象是近代汉语文献。21、近代汉语文献语言同时具有丰富的时间变化形态和地域变化形态。22、对于平、上、去、入四声,至迟在唐代就已被分为平、仄两类,即将上、去、入三声归入仄声,与平声相对。23、“平分二义,入派三声”是周德清的两大发现。24、举人古代指选用人才,作名词用时,则指被举荐的人才。明清时代则专指乡试取中者。25、虚词也有同步引申的现象。26、近代汉语偏义词语包括偏义复词和偏义词组两类。27、“我们”的合音词
4、“俺”和“你们”的合音词“您”,最早使用于宋代。28、前缀“有”的使用特点是:(1)只与单音节动词组合;(2)“有V”一般表示人的行为动作。29、“生”字作形容词后缀,用例大多见于唐宋时代的文献。30、“奴”和“侬”声母相同,这两个词可能同出一源。宋代以后,“奴”用作妇女的谦称。31、第二人称代词“你”从古代“尔”演化而来,在唐代文献里已普遍使用。32、近代汉语中“主语+表语+是”的判断句来源于汉译佛经。33、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长达六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地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 个世纪左右。34、近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在整个词汇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古代汉语。35、穷尽调查常使用于专书语言
5、研究和语言共时研究36、近代汉语综合研究分为近代汉语内部的综合研究和近代汉语和其他学科的综合研究两种类型。37、广韵分为206韵,是包括着声调因素的,假如不考虑声调的不同,实际上是61 韵。38、浊音清化是造成中原音韵音系中声母数目大大减少的主要原因。39、固定模式具有能产性,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构造词语的方式。40、倒反词语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词汇现象。41、词语语音相同(或相近),其意义往往相同,这是因声求义的原则。42、近代汉语中表示强调作用的介词“和”在明清之际被“连”字所代替,但“和(连)也”的句子格式却被继承下来。43、第三人称代词“他”在唐五代时期才有所使用。44、“把
6、”字置于数词和量词之后可以表示概数,其用例多见于明清时代的作品。45、近指代词“偌”从元代起就常见使用了。46、助词“过”由动词“过”虚化而成,这个虚化过程不晚于宋代。47、近代汉语里的“乃”表示肯定判断,具有和系词“是”相类似的作用。48、“小可汴梁人也”的句型是:主语+表语。49、文言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大抵有两种原因,一是作者受口语影响,有意无意地将口语搀杂进文言;二是由于记事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50、近代汉语中“连也(都)”句式常见于明清时代。51、近代汉语的综合研究还可以与文学、版本、宗教、心理习惯、民俗等学科结合起来研究。52、韵图是通过表格来反映语音结构和语音系统的。我们在图
7、上看到任何一个字,就同时可以了解到这个字以及这个字所代表音节的声、韵、调。53、中原音韵第一次把平声区别为阴平、阳平两类。54、倒序词语指字序可以颠倒的词语。55、别义一般可分为引申义和影响义两类。56、“奴”字是第一人称代词,唐、五代时候,男女尊卑都可使用。57、“者”、“遮”两个字在唐宋时代也用作近指词,其实就是“这”字的不同写法。58、近代汉语里的介词“从”,既可以表示处所、时间的起点,也可以表示其他起点。59、近代汉语口语作品里,“自”多表示时间起点。60、助词“着”是由动词“着”虚化而成的,这个虚化过程大约发生在唐代。61、“生至蒲州,乃今之河中府是也”的句型是:主语+乃+表语+是也
8、。62、疑问副词“还”来源于“为”,它们不仅读音相近,而且在语法功能上也有相同之处。63、“可”作为疑问副词,使用在反复问句和特指问句之中。64、唐宋时代,处置句用“将”较多见。65、研究元代语法需要佐证,要想从杂剧里寻找材料,最好选择元代刊本。66、近代汉语比较研究可以从与古代汉语比较、与现代汉语比较、近代汉语内部不同时间比较、近代汉语内部不同地域比较等四个方面进行。67、传统的音韵学包括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三个主要分科。68、宋元之后,汉语的韵母明显简化,两呼八等遂逐渐演变为齐齿,开口,合口,撮四呼。69、郎中古代用作官名,宋代以后,医生也可称为郎中。70、修辞方式在词义的引申中,起着十
9、分重要的媒介和促成作用71、在词语训释中,常用的比较方法有修辞角度的比较:上下文比较;固定词组、熟语的异文比较;不同版本的异文比较;与现代方言词语比较等。72、元代以后的文献里,带前缀“阿”的代词用例逐步减少,而称呼名词带前缀“阿”却持续不衰,一直使用到现代。73、大概在清代以后,“零”才成为一个专门用来填补缺位的词。74、近代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什么(甚么)、作么(怎)、若、那等。75、介词“连”和副词“都”、“也”前后呼应,形成“连也”、“连都”等格式,表示强调的语气。76、“地”作为助词,主要用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77、在判断句首加“只”、“则”、“即”等,是近代汉语常见的一种强
10、调句式判断句。78、近代汉语中值得重视的疑问句主要有:还字句、可字句、连用反义词表示疑问、难道不成?等几种。79、元明时代的作品里,常可以见到句尾带“则个”的祈使句。80、从宋代开始,出现了处置式和被动式相混合的句型。二、选择题1、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句中的“头脑”,意思是“对象”或“人物”。2、下列四组词,只有船只、细人组都是偏正式合成词。3、(生白)酒钱多少?(旦)这个不妨,看官人与多少。句中的“看”是比喻义。4、“我们”的合音词“俺”和“你们”的合音词“您”,最早使用于宋代。5、门子听得,只做不知,洋洋的走了开来。句中“洋洋”的意思是悄悄地。6、下列四
11、组词,只用筹算、左右组都是合成词。7、下列四组词,净手、点胸组都是动宾式合成词。8、“却得一伙泼皮通报,不是着了那厮的手。”这是假设关系复句。9、下列四组词,只有洋洋、丁当组都是单纯词。10、下列四组词,只有打换、阿你组都是前缀式合成词。11、下列四组词,喃喃、呢喃组都是象声词。12、“非但殃身招祸,亦乃辱及先宗。”这是递进关系复句。13、下列只有妯娌、伶仃组都是联绵词。14、下列四组词,只有猛可、爪老组都是后缀式合成词。15、从元代开始,连词“和”的用例才逐渐多起来。16、“随处随地有吉祥,不言此界与他方。”这是条件关系复句。17、宋元时代,“才人”指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书艺人。18、下
12、列四组词,只有嘴舌、寻找组都是联合式合成词。19、“兀”字作代词前缀,较多地使用于宋代,并有逐渐排挤代词前缀“阿”之势。20、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答案是:假设)三、是非题( P )1、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 O )2、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是语言新质与旧质交替演变较显著的时期,语言现象特别丰富,也特别复杂。( P )3、近代汉语中的36字母代表了唐宋时代语音里的36个声母,我们在看这些字母的时候,只须着眼于他们的声母,而不必顾及他们的韵母和声调。( P )4、探花全国性科举考试第三名。( P )5、指代常能引起词义的引申。( P )6、所谓读音相同或相近,必须是声母和
13、韵母都相同和相近,有时还须考虑声调的因素。( P )7、一种语法形式替代了另一种语法形式,这种情况在语法史上是不断发生的。( O )8、介词“和”强调语气的用法在宋代即可见到。( P )9、近代汉语的系词“是”可以不放在主语和表语之间,而置于表语之后。( O )10、用“可”字表示祈使语气,这种语言现象可以上溯到唐代。( O )1、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是近代汉语时期。( O )2、近代汉语词语的总量不可能超过古代汉语。( P )3、无论是编写反切还是拼读反切,实际上都在进行着声、韵、调的分解和拼合。( O )4、“潇潇洒洒”是一个合成词。( O )5、 “坐地”是一个动宾式的合成词。( O
14、)6、固定用语中有偏义复词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也是存在的。( P )7、金、元、明时代的“您”,没有尊称对方的意味。( P )8、“啥”大概是“什(甚)么”的合音字,在明、清时代常写作“蛇”、“煞”等。( O )9、“乃”前面可以加否定副词表示否定判断。( P )10、在否定式被字句里,否定词可以置于“被”字之前,也可以置于“被”字之后。( P )1、把近代汉语分作主干部分和非主干部分,是为了论述其历史范畴的需要。( O )2、近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差异较大,与现代汉语差异也较大。( O )3、抽样调查可以证明有某种语言现象,也可以说明没有某种语言现象。( O )4、由简趣繁,是近代汉语语音,特别是
15、北方话语音发展的总体特点。( O )5、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刮刮杂杂”是一个多音节合成词。( P )6、(鲁智深)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句中的“睁”用的是本义。( P )7、比喻经常造成词的新义,一般称为比喻义。( O )8、水浒传中的双音介词“自从”和“打从”的使用,分工还不太明显。( O )9、“自家”合音而写作“咱”,“咱”字是在元代开始使用的。( O )10、宋代以后,“这”字普遍使用,成为最基本的近指词。( P )1、纯粹的复数标记“们”产生于近代汉语阶段,一直沿用到现代。( O )2、在近代汉语文献里,对语音的表达方式虽自成系统,
16、但与现代汉语没有明显的区别。( P )3、15、古人把36字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音。( P )4、殿试由皇帝主持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称为进士。( O )5、反语不能造成引申义。( P )6、侄儿听见(惜春)要寻死觅活了好几次。句中的“觅活”无义。( O )7、附加前缀“打”而组合成的动词多半是及物动词。( O )8、“儿”是年轻女性的第一人称代词,唐代以后已见用例。( O )9、“田猎恐非正道。”是强调式判断句。( P )10、“(时迁)曾在蓟州府里吃官司,却得杨雄救了他。”这句是被动句。( P )1、文化的发展促使近代汉语产生出大量的新词。( P )2、近代汉
17、语中的排除式、包括式的区别,是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下而产生的。( O )3、唐宋时代的韵书里,韵一般是指韵腹和韵尾,还包括声调和韵头。( O )4、声母的清浊,与声调没有什么联系。( P )5、平话宋元以来的一种民间文艺,相当于后代的说书。( P )6、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句中的“看”是“看待”的意思。( P )7、近代汉语中偏义复词之所以形式比较多样,主要原因是具有一定的口语基础。( O )8、前缀“老”不能放在数词前。( O )9、“老”可以作名词后缀,使用时间大致为唐、宋时代。( P )10、金、元时代的戏剧作品中,“伊”字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四、名词解释1、俗体字:
18、与正体字相对而言,多半笔画比较简单易写,流行于民间,经常出现在近代汉语文献里,特别是手抄文献里。如:赞,俗体有“賛”。2、反切:汉字的一种注音方法,指抽出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与声调,拼合成一个音节。如:同 徒(t)红(ng)切。 3、常用义:一个词若具有几项意义,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意义称为常用义。如:“张开(眼睛)”这个意义就是“睁”的常用义。4、内部综合研究:指在本学科范围内对语言现象进行多角度的考察,以求全面地、合理地解决问题。5、入派三声:指隋唐时候的入声字,在中原音韵中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 6、同步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包括近义)词或反义(包括意义相对)词互相影响
19、,在各自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类同方向的引申,产生出相同或相反的引申义,这种现象称为同步引申。7、广韵:是北宋前期陈彭年、丘雍等人根据前代韵书而修订编写的一部韵书,对当时汉语音节里的韵腹和韵尾做了较细的分类,共分206韵。8、浊上变去:指切韵音系中浊声母的上声字,在南宋以后的北方话中变成了去声。如:敦煌写本中的“仕”(浊上)就写作“事”(去声)。 9、别义:指一个词除了本义之外的其他意义。如:“睁”的本义是“用力张大眼睛”,引申出的“张开(眼睛)”,就是他的别义。10、清声母: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声母。如:36字母中的帮、非、端、精、心等。(此题解释概念2分,举例2分。)11、影响义:指词新生的
20、意义不是从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产生的,这种新生义称为影响义。 12、排列归纳法:指把某词语的若干用例排列出来,从中归纳出该词语的意义的训释方法。13、浊声母: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声母。如:36字母中的奉、澄、床、群等。14、倒序词语:指字序可以颠倒的词语。如:动摇-摇动、和平-平和、猜疑-疑猜。 15、处置句:用“把”、“将”等介词把谓语动词的宾语提前,主要表示处置意义的句子叫处置句。如:(把僧人)把盘子寄在王二茶房柜上。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八老收拾货物,打点起身。 (准备或安排)2、小厮家眼睁,望见那人是个野狐。 (眼明)3、家童,你且看些饭来,与俺食用
21、咱。 (料理或备办)4、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不三不四)5、(鲁智深)叫一声:“着!”那崔道成心慌,只道着他禅杖,托地跳出圈子外去。 (忽地或蓦地)6、本要跳过来杀公人,却被店内人多,不敢下手。 (因)7、众人四下里看时,老大一个花园,周围墙垣又高。 (很大)8、待伊朱解回归日,扣马行头卖仆身。 (他)9、桥下翻银滚雪般的水,流从石洞里去。 (向)10、那队皂旗金兵不顾和尚,从东去了。 (往)11、他却因甚打这里过。 (从)12、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 (交)13、看说此一事,韩公实在是冤枉。 (听)14、公主因佛端正,事须惭谢大圣。 (感谢)
22、15、这三村结下生死誓愿,同心共意,但有吉凶,递相就应。 (凶)16、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属。 (无论草木)17、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歹徒)18、死生一变化,若个是师亲? (哪个)19、香从辛里得,甜向苦中来。 (从)20、(陈大郎)又嫌杯小,问酒保讨个大碗。 (向)21、武行者睁着双眼喝道:“你这厮好不晓道理!” (用力张大)22、贼来须打,客来须看。 (接待或款待)23、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把)24、林冲的绵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 (妻子)25、洛阳与京师却不甚远,不时常有音信往来。 (时常或经常)26、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 (在)27、去那
23、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 (在)28、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 (呢)29、我入门后,不许再着人客。 (客人)30、关公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惧,何况只手?” (死)31、莫要奉承透了,讨他做大起来,明日咱们颠到(倒)受他呕气。 (傲慢)32、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听)33、新到参,师举拂子却掷下,其僧珍重,便下去。 (告辞或告别)34、吴氏老大明白,晓得知观有意于他了。 (十分或很)35、我且问你,你们多早晚才念夜书呢? (什么时候)36、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 (大小不匀)37、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
24、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很端正)38、红娘,你好不分晓,甚把我拦截? (为什么)39、言未了,去那人丛里走出那先生来道:“和尚,你快道来。” (从)40、师问僧:“汝是湖南出家那?”僧云:“是。” (吗)41、小妹上了轿,全不在意。跟随的老院子却听得了,怪这道人放肆。 (仆人)42、兄长不过是个白身人,便弄上一个显官,又无四壁依仗。 (平民)43、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 (拿)44、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 (泛指各种程序的审问)45、可耐姑娘没道理,说的话儿全不准。 (可恨、可恼)46、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歹)47、浑家大
25、小,各自忙然。 (全家)48、卿早晚放朕归去? (什么时候)49、中原之地都是俺每的。 (们)50、你快去休!走得迟,便坏你性命! (句尾助词,表示祈使语气)六、问答题1、 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语汇方面有哪些明显的特点?(1)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一部分表达原有的概念,一部分表达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概念。(2)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3)从内部结构看,双音词、多音词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语结构。(4)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偏义词、行业语、术语等。2、 简述近代汉语中新出现的词语的类型。(1)大量的新概念用新产
26、生的词语来表达。如科举制度产生后,陆续出现了“状元”、“八股”等一批新的词语。(2)许多旧的概念也用新产生的词来表达。如“仆人”用“院子”来表达。(3)一些古汉语中的词,在近代汉语文献里产生了新的意义。如古代表示官名的“郎中”,宋代以后用来称医生。3、 区分词缀和助词的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1)词缀是词素,是比词小的单位,如:阿;助词是词,如:的、了。(2)词缀的使用属于词法范畴,一般与整个句子没有直接关系;助词的使用则常常会对句子的结构、时态或语气产生影响。4、 归纳出近代汉语中判断句的形式。举例说明。(1)主语+是+表语。如:这位哥哥是张仪。(2)主语+是+表语+也。如:老夫是这襄阳人也
27、。(3)主语+乃+表语。如:此人乃赵野鹤。(4)主语+乃+表语+也。如:吾乃东吴甘兴霸也! (5)主语+乃是+表语。如:此乃是前代老祖师锁镇魔王之殿。)(6)主语+表语+是(是也,便是)。如:道信禅师,贫道是也。(7)主语+是+表语+便是。如:贫道是司马德操的便是了。(8)主语+乃+表语+是也。如:某乃孙武是也。(9)主语+表语。如:小可汴梁人氏。(10)主语+表语+也。如:老夫螽州白鹭村人也。(11)主语+为+表语。如: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 (12)主语+系+表语。如:太尉杨彪系袁术亲戚。(13)主语+非+表语。如:田猎恐非正道。5、 例说明,近代汉语文献反映口语的程度大致分哪些类型?
28、(1)充分反映近代汉语的口语。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2)有所反映近代汉语的口语。如:三国演义等小说。(3)略有反映近代汉语的口语。如:北梦琐言等笔记散文。6、 近代汉语合成词的结构方式有哪几类?举例说明。(1)加缀式。如:兀谁、兀那里;爪老、衲僧家。 (2)联合式。如:斗争、筹算、公共。(3)偏正式。如:细人、善为;说开、船只。 (4)主谓式。如:口滑、头高。(5)动宾式。如:点胸、净手。7、 举例说明后缀“子”的语法特点。(1)“子”常作名词后缀。如:接了银子,却待分手。(2)“子”也可以附在数量结构之后。如:汝家眷属一群子。(3)“子”还可以充当副词后缀。如:才子那妖精败阵,必然向他
29、祖翁处去会话。8、“好”一类的祈使句有哪些常见的格式?举例说明。(1)好。如:和尚忌口好! (2)须好。如:也须收取好。(3)不如好。如:不如悟去好! (4)不妨好。如:汝不妨会得好! (5)莫好。如:和尚莫谩人好! 9、 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些明显的特点?(1)声母方面,如从双唇音(帮系)里分化出唇齿音(非系),北方话里的全浊声母归并入清声母,等等。(2)韵母方面,如北方话里韵尾-p、-t、-k消失了,闭口韵尾-m并入了-n,等等。(3)声调方面,如北方话里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平、上、去三声,等等。10、 举例说明模式词语有哪些特点?(
30、1)有一定的字数(三个)。如:连不连、紧不紧。(2)有不变的字(不)。如:窘不窘、疾不疾。(3)有固定的组合模式(A不A)。如:淡不淡。(4)有固定的意义类型(A不A=A或AA)。如:紧不紧意为紧;连不连意为连连。(5)“A不A”具有能产性,可以造出同样结构的新词语。如:淡不淡、疾不疾。11、 举例说明后缀“生”的语法特点。(1)“生”可作形容词后缀。如:日出太早生。(2)“生”还可以作疑问代词后缀。如:师曰:“怎生滋味?”(3)“生”也可以作副词后缀。如:好生供养观音,还要虔诚礼拜。12、除被字句、吃字句之外,还有哪些表示被动的句式?举例说明。(1)用“着”、“做”表示被动。如:没的这猫也着
31、人哄了不成?我怎肯做诸烈士每相讥讽? (2)用“把”、“拨”表示被动。如: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拨一匹断命溜缰马直撞撞过来,倪格车子几乎撞翻。(3)用“教”、“叫”表示被动。如:师傅,你既是神仙呵,怎生教大虫打倒你也。我恼他那等轻声浪气,叫我墩了他两句,他今日使性子家去了。(4)用“得”表示被动。如:适来失脚滑到,又得家童扶起。13、 代汉语阶段文献的语言有哪些特点?(1)口语和文言相间杂。(2)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3)文献里的口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变,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4)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偏义词、行业语、
32、术语等。14、 偏义词语里的所谓无义语素在结构和修辞上有什么作用?(1)在结构上,使单音词变成双音合成词,或使双音词语变成四音固定词组,可以使文句的节奏更加和谐。(2)有些偏义词语在修辞上还有强调语气或表达某种感情色彩的意味。(3)在表义上,近代汉语的偏义词语也比古代偏义词语显豁和稳定。15、 举例说明介词“向”的语法特点。(1)介词“向”的基本用法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和方向。如:拟将心意学玄宗,状似西行却向东。(2)“向”还可以表示起点和由来,相当于“从”。如:忽向云端落下来。(3)“向”还可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处所,相当于“在”。如:采果汲水却回来,忽向道中逢猛兽。16、根据句子的语气,选
33、择复句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举例说明。(1)判断式选择复句。如:不是说法化人,只是礼佛问道。(2)变化式选择复句。如:或即隐身没影,即便化作一百个人。(3)比较式选择复句。如: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4)疑问式选择复句。如:与的是,不与的是? 17、 什么说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主干时期的代表音系?(1)中原音韵音系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汉语语音的主要特点。(2)入声开始消失;上声和去声已无阴调、阳调之分;全浊上声归于去声;平声则保持阴、阳之别;全浊声母已经消化;双唇音分化出唇齿音,原知、照二组声母发生重要变化。(3)韵母中发音接近的主要元音趋于合并,韵尾-p、-t、-k失落。18、 在词语的训释中,常用的比较法有哪些?(1)修辞角度的比较。(2)上下文比较。(3)固定词组、熟语的异文比较。(4)不同版本的异文比较。(5)与现代方言词语比较。19、 举例说明介词“在”的语法特点。(1)介词“在”经常表示处所。如:我只在这里等你回报。(2)介词“在”还可以表示方向或到达的处所。如:孙子在那里去了也? (3)介词“在”有时还可以表示时间。如:吾说之在前,行之在后。20、条件复句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举例说明。(1)特定条件句。如:只依我三件事,便放你去。(2)任何条件句。如:不问男女,皆杀之。(3)唯一条件句。如:除非寒食节,子孙冢旁泣.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