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修第1单元第2节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必修第1单元第2节导学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通信、婚姻家庭战争政策政治变革【批改情况】 :编制:【导学内容】 :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主学习】 :1.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美国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淡水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是逐水草而居土壤农业社会为寻找新土地而发生人口迁移,现在发展中国家仍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和土地衰竭而迁移(热带
2、迁移农业)矿产资源如我国的大庆(石油)、攀枝花(铁矿)和英国伯明翰(煤)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迁移,如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迁移就与此有关文化教育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婚姻和家庭婚姻因素是影响青年人类迁移的主要因素,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政治因素政策合理的政
3、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战争二战期间,欧洲迁移人口达到3000 万政治变革我国历史上,都城在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和北京之间不断地变化,每一次变换和朝代的更迭都曾引起人口的大规模迁移3. 人口迁移的类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特点主要原因二战前由“”流向“”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二战后由国家流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
4、的差异【典型例题】(2008江苏地理) 下图为“ 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 1)( 2)题。(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 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 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双选)() A. 山西B. 江苏C.新疆D.黑龙江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 34 题。年龄段(岁)014 1529 304
5、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3.84 37.10 11.63 4.01 1.78 3.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双选)()A.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 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4.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双选)()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
6、共 6 页 - - - - - - - - - - 【巩固训练】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 1-3 题。1.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A. B.C.D.2. 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A. B.C.D.3. 与 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A. 中国、澳大利亚B. 墨西哥、中国C.美国、墨西哥D.美国、澳大利亚美国人口普查局近日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 年 10 月 17 日早晨 7 点 46 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三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据美国人口构成情况图,回答 45 题。4. 美国人口增长与中国人口增长相比显著的特点是()A. 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
7、呈负增长C. 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D.人口死亡率低5.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A. 交通通达性提高B.文化多样化C.劳动力数量减少D.自由活动空间增长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 反映了 2001 2050 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 6-7题。迁出国数量(万人 / 年)迁入国数量(万人 / 年)中国30.3 美国110.0 墨西哥26.7 德国21.1 印度22.2 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 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 6.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8、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 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7.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 更高的社会地位B. 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8. 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8 年 8 月北京奥运期间,大量国外游客涌入北京,属于人口迁移B. 三峡移民是因为经济因素C.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移民到新疆主要是政策因素D.各国国内的人口迁移都是为了开发国土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
9、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 (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读材料完成910 题。9. 中新社上海2008 年 7 月 11 日电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市的人口总规模不断扩大,到2007 年末常住人口已经逼近1 900 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近500 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的1/4 多。大量人口迁入上海的主要拉力是()A. 自然条件差异B.人口密度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人均寿命差异10. 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A. 乡村环境优美
10、B. 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城市就业机会多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1-12 题。1982 年1990 年2000 年总人口(万人)35 167 701 014 岁( % )35.27 14.63 8.5 1564 岁( % )58.36 83.15 90.39 65 岁及以上( % )6.37 2.22 1.11 11. 该城市自 1982 年至 2000 年()A.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 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12. 该城市是()A.
11、 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 题。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 13.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答案 C 14.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 从湖南流往广东B. 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15. 下图是“我国第五次
12、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 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 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15.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 “东北振兴”、 “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在四大地区中, 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地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13、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地区与地区向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3)图 2 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答案(1)东部;中部;中部;东北(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