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共4页).doc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课程与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教学与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
2、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 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4.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 5.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6.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教学即教授;1912年 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教学即教学生学;1917年后
3、,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7.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8.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
4、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9.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10.“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
5、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部著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11.文选读本: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12.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13.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熟读、精思、博览;以诵读为基础熟读,记忆理解,形成语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有所感悟。在熟读精思的同
6、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评点法;评点法是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14.古代作文教学的经验:注重基本功训练,多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15.中国传统教育的三大问题: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目的问题-语文教育成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就是诵记和模仿。16.中国传统教育有哪“四大弊端”:脱离语文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17.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有:
7、 语文单独设课。国文名称出现(1912年)。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18.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汉语、文学等名称。“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19.现代语文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现代语文学科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20.简述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
8、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 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21.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汉语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22.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贡献:确定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学科性质;编写出了以现代文为
9、主的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的原则。23.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4.对语文名称的不同认识:语言文字(吕),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叶),语言文化,汉语文学,等等,不同的名称说明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同,也说明人们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及其性质,并在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识。25.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
10、6.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7.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要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28.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29.新课
11、程目标体现哪些新的价值观:确立起新的知识观;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确立起新的学生观;新课程把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课程的基本目标。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色,它使新课程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30.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另一重要维度。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三维目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31
12、.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32.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33.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突出了哪些思想: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以下思想。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34.语文新课程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
13、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5.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担当着的角色: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但
14、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36.了解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写作的个性化,例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7.语文新课程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必须在哪些前提下才有意义:口语交际的核心意思是“交际”二字,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
15、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参与,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38.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乐于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39.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简析:由总目标、必修课程目标、选修课程目标构成,较好地实现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衔接,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总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40.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语文课程标
16、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41.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有哪些?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42.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知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精要 好懂 有用43.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什么特点?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强调语文学科的个性特色。提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指出“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 教学 考研 复习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