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共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共12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必修2】1、减数分裂的概念(B)概念: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2、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 、精子的形成过程: 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l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
2、: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l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知识拓展】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更多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粒连接。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
3、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后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末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精细胞经过变形,最终形成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场所卵巢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
4、第二次分裂,形成1个大的卵细胞和1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形成2个第二极体。因此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是否变形是否是否均等分裂均等均等、不均等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B) 假设体细胞含染色体数为2N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2NNNN2NN核DNA数2N-
5、4N4N4N4N2N2N2N2NN染色单体0-4N4N4N4N2N2N2N004、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5、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
6、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若着丝粒分裂时判断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只需看细胞的一极。(如下图5、6、7)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 次,产生2个子细胞。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同源染色体
7、无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无自由组合行为。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产生4个子细胞。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同源染色体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有自由组合行为。6、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B)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体外两实验) 菌落菌体毒性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荚膜有毒性R型细菌表面粗糙无荚膜无毒性过程: 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
8、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结果分析: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2P标记DNA有32P标记DNADNA有32P标记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35S标记蛋白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
9、白无35S标记、RNA在病毒繁殖和遗传上的作用(B)早在1957年,格勒(Girer)和施拉姆(Schramm)用石炭酸处理这种病毒,把蛋白质去掉,只留下RNA,再将RNA接种到正常烟草上,结果发生了花叶病;如果用蛋白质部分侵染正常烟草,则不发生花叶病。由此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和RNADNARNA遗传物质DNADNA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DNA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组成:、DNA的组成元素C、H、O、N、P、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DNA的结构
10、: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8、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9、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n个
11、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基因与DNA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 A=T、G=C 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10、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特点(B)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前的间期条件:模板(DNA的两条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过程:解旋
12、: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_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特点: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即: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特点:半保留复制。11、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及意义(B)复制的实质:遗传信息的复制复制的意义:将遗传信息从
13、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准确复制的原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1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定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 转录 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产物:RNA 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过程 解旋配对连接脱离(过程见教材)
14、翻译: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过程:见教材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装配机器:核糖体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产物:多肽链注意:密码子位于mRNA上,每个密码子由3个相邻碱基构成,每个密码子对应1个氨基酸,密码子共有64种,但决定氨基酸的只有61种。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知识拓展】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核糖,碱基组成中有U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单链。mRNA上3个相
15、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核糖体,搬运工是tRNA。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13、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A) 正确的的选材(豌豆)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多对性状研究统计学应用科学的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种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花结构较大,易于进行人工操作豌豆的生长周期短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去雄 套袋 传粉 套袋14、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A)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
16、高茎与矮茎等)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如Aa等)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等)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17、(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15、基因的分离规律(C);此点需详细分析实验过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决定显性性状的为 P 高茎 矮茎F1 高茎 F2 芥菜高茎 矮茎比例 3 : 1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1 Dd Dd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表现
18、 高 矮比例 3 : 1P DD dd配子 D d F1 D d 高茎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推论:如果F1为杂合体(D),则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D和d,与隐性类型亲本进行杂交(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为),产生两种基因型:Dd和dd,比例为1:1,表现型为 高茎和矮茎,比例为1: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1/2)
19、n 纯合子(AA+aa):1-(1/2)n(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表现型是_。(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这种现象称为_。(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其中基因型为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_答案:(1)Tt 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性状分离(3)TT或Tt Tt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指导医学实践: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
20、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答案:Aa、Aa 1/4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答案:DD或Dd 100%或1/216、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 此点需详细分析实验过程、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 9 3 3 1 、过程与现象、实验分析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F2中粒色分离比黄色绿色=3:1,粒形的分离比圆粒皱粒=3:1。表明豌豆的粒色
21、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F2有四种性状表现,其中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遗传因子决定性状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纯种黄色圆粒为YYRR; 纯种绿色皱粒为yyrr。、F1的遗传因子组成:亲代形成配子时,YYRR产生一种YR配子,yyrr产生一种yr配子。亲代产生的两种配子结合后,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为YyRr,表现(表现型)为黄色圆粒。、F1配子的产生遗传因子的行为: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
22、以自由组合。配子的种类及比例: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 = 1111、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有16种结合方式,9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基因型),4种性状表现。F2中 四种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九种基因型: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Yyrr YYrr 黄皱; yyRR yyRr 绿圆;yyrr绿皱。且黄皱和绿圆是新组合类型占3/8 ; 纯合体占F2中1/4。、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M后)1、指导杂交育种:例:在水
23、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_附:杂交育种 方法:杂交 原理:基因重组优缺点:方法简便,但需要较长年限。2、指导医学实践: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父亲的基因型为_,母亲的基因型为_。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只患多指的占_,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完全正
24、常的占_答案:ddpp DdPp ddPp 3/8, 1/8, 1/8, 3/817、基因对性状控制(B)间接途径: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人的白化病直接途径: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注: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分别表示的过程是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18、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染
25、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但不是遗传物质)。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9、伴性遗传及其特点(B)概念: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的遗传现象。实例: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色盲的遗传特点(伴X隐性)、男性多于女性。、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20、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A):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
26、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具有世代连续性 、男性患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 XX,在标出基因 、伴Y染色体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皆为男性,父子孙、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 X、
27、 Y无关 、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第一步:先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方法: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OR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多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多为隐性遗传。)第二步: 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方法:一般使用假设法;(OR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多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多为X染色体遗传病。)21、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A)基
28、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的过程。减数分裂(减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减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实例:猫由于基因重组产生毛色变异、一母生9子,个个皆不同;除了两个双胞胎,没有两个同胞兄弟姊妹在遗传上完全相同。22、基因重组的意义(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新的基因型)。23、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
29、特征(B)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原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出错。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可发生于任何时期)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24、基因突变的意义(A)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5、染色体结构变异
30、和数目变异(A)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见,基因突变是看不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答案:1、3个 2、2个 3、5个 4、1个 5、4个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
31、体组数分别是多少?(1)Aa _ (2)AaBb _ (3)AAa _ (4)AaaBbb _(5)AAAaBBbb _ (6)ABCD _答案:(1)2 (2)2 (3)3 (4)3 (5)4 (6)1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26、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A)原理: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能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条件下抑制纺锤体形成或破坏纺锤体,导致染色体复制且着丝点分裂后不能分配到两个细胞中,从而
32、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方法: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特点: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茎杆粗壮;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所增加。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培育新品种、诱导三倍体,生产无籽果实如无籽西瓜27、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A)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如: 诱导青霉素菌株,提高青霉素的产量28、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A)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原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
33、色体的数目。特点:、明显的缩短育种年限。 、获得的种都是纯合子,自交后产生的后代不会发性状分离。注意: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附:育种方法小结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杂交选种自交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先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诱导原理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低,成熟迟。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29、转基因生
34、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A)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30、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类型(A) 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红绿色盲等)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症 、猫叫综合征)31、常见单基因病的遗传(A)要记住显性: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常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X显)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型贫血症、
35、先天性聋哑等(常隐);红绿色盲等(X隐)32、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与优生的关系(A) 产前诊断是指: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如:在妊娠早期可将有严重遗传病或严重畸形的胎儿检测出来。33、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关系(A)过程:进行身体检查,详细了解家庭病史分析遗传病的传递规律,判断是什么类型的遗传病预测后代的发病率提出预防遗传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意义: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36、避免从共同祖先获得相同致病基因)3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A)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核苷酸)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测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3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B)、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种群: 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的生殖单位和进化单位。、种群的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
37、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按定义计算: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 _。基因A的频率为_;基因a的频率为 _。答案:30% 60% 10% 60% 40% 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杂合子频率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基因a的频率为 _答案: 60% 40%小结
38、: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突变和重组 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物种 :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 :是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
39、可育的后代。 (如马和驴)、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l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l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l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简而言之: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36、生物进化的历程(A)、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3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总之:生物多样性产生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