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过客》人物形象探微(共3页).doc
《鲁迅《过客》人物形象探微(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过客》人物形象探微(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鲁迅过客人物形象探微作者:尹玲玲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6期 内容摘要:在困顿犹豫中踽踽独行,明知无路可走而毅然前行的过客形象恰是鲁迅的自我写照,成为其“反抗绝望”生命哲学的体现。过客的“犹豫”与“孤独”使其形象更真实、悲怆又崇高。过客与老翁看似两个截然对立的个体,实则为作者矛盾心理的外化,实现过客自我灵魂的拷问,体现了一位启蒙者的社会责任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过客 老翁 内心冲突 象征 启蒙 郭沫若曾评价鲁迅:“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鲁迅先生著有散文诗集野草,过客为其经典篇目之一。 本文是一部对话形式的诗剧,对话围绕如下三个层次展开:(一)翁
2、、孩看与不看;(二)客、翁、孩回转与前进;(三)客、翁、孩接受(布施)与拒绝(布施)。 不妨先看文本描摹的过客形象:困顿衣着破烂、口渴、受伤、流血;执着前进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孤独一个人,人们随便称呼;迷茫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犹豫前进还是休息,接受还是拒绝(布施)。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位执着前行的倔强壮年形象。我们更多要关注的是他的“犹豫”和“孤独”。 过客的“犹豫”源自两个方面:前进还是休息?接受还是拒绝(布施)? 过客明知前面是坟和未知的远方,为何不听从老翁的话选择回转或休息而却继续前行?研读文本,可归结为如下原因:(一)不愿意回到“那里”去。“那里”
3、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所在?“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由此看来,“那里”有剥削压迫、有对自由的禁锢,有虚伪的笑容,有痛苦的眼泪,是一个黑暗的社会;(二)前方声音的催促和召唤。“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喚我,使我息不下”,这是理想和希望的鼓舞;(三)如鲁迅所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便前方是坟与未知,也依然要踏出一条路,探索出新的生存方式。过客在“休息”与“行走”间的彷徨使我们看到了其内心痛苦的争斗:前者渴求安稳休憩,后者期待开拓变革。在彷徨之后过客挣脱了前者的
4、诱惑,毅然选择了后者。“一直走”是属于他的反抗方式,他不能放弃“走”,一如战士不能放下自己的武器。 过客认为女孩的布施对他来说是“极少有的好意”,说明过客的孤单无依,更显出馈赠的温情与可贵,但为何又会拒绝女孩的“好意”?文本多次提到老翁的话:“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是没有好处的。”这似乎令人费解。钱理群先生在心灵的探寻一书中将过客的困惑理解成“叛逆的猛士与爱我者之间”的矛盾:“爱我者亲属与朋友的态度,无论是害,是爱,都会给中国的改革者造成心理压力。”1鲁迅自己在给赵其文的信中也说:“这种反抗,每容易蹉跌在爱感激也在内里,所以那过客得了小女孩的一片破布的布施也几乎不能前进了。”2温情仿佛一把双刃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客 鲁迅 人物形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