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题目答案总结(共15页).doc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题目答案总结(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题目答案总结(共15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简答:种类,代表作品,风格作品论述:基本概念,风格特点,为什么会形成特点(结合政治经济手工业背景)魏晋南北朝1. 瓷器时代主要瓷窑越窑均山窑瓯窑特点胎釉:胎质坚硬细腻、釉质纯净、以淡青色为主,少见黄釉和青釉,油层厚薄均匀,结合牢固。(三国)胎骨稍厚,釉层也偏厚,釉色呈青灰色。(两晋) 比越窑青瓷稍逊一筹,胎质较松,釉作豆绿微泛黄,器里满釉,器外施釉多不到底,胎釉结合不牢,易脱落。呈色较白,略带灰色,清淡透明,所谓“漂瓷”疑为指此。褐彩和莲瓣纹较多见。其余与越窑接近。出地因古属越州(今浙江)而得名江苏宜兴鼎蜀镇汤渡村,1959年发现。在浙江温州一带,汉时已生产原始青瓷,
2、主要分布上虞、绍兴、余姚。种类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容器、盥洗器、灯具、卫生用瓷。常见器物:碗、蝶、壶、罐、洗、盆、盘、盒、钵、耳杯、香炉、唾壶、虎子、瓷羊、鸡笼、瓷灯、 谷仓、莲花尊、盘口壶、薰炉造型有直口碗、大盘口壶、双系罐。常见器物为罐、壶、碗、钵、洗、盘。典型装饰内容旋纹、水波纹、叶脉纹、方格纹、联珠、忍冬花人物、飞禽走兽、佛像、亭阙装饰与越窑无大差异。装饰方法及构成:堆塑、贴花、点彩、刻划风格或简约,如几何纹构成、或复杂,堆贴工艺影响2. 南方青瓷特点(简答)有著名的瓷窑及满足生活需要的多种产品,率先发展起来的是浙江地区的越窑,紧接着是江苏宜兴的均山窑,浙江温州一带的瓯窑,他们都各
3、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越窑,它是南方瓷窑中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的窑a主要瓷窑:越窑、均山窑、瓯窑3. 南方青瓷:南方青瓷的生产分布很广,除有代表性的江浙地区外,还有湘(湖南)、鄂(湖北)、蜀(四川)、赣(江西)、闽(福建)、粤(广东)等地区。4. 南方青瓷常见器物:碗、蝶、壶、罐、洗、盆、盘、盒、钵、耳杯、香炉、唾壶、虎子、瓷羊、鸡笼、瓷灯、 谷仓、莲花尊、盘口壶、薰炉。5. 南方青瓷装饰方法:堆塑、贴花、点彩、刻画6. 谈魏晋南北朝的瓷器艺术(论述)种类,造型,装饰方法,特点,内容,纹样取材,风格,代表作品7. 魂瓶:是一种冥器,是专为封建地主、上层统治者陪葬而生产的器物。上
4、有亭台、楼阁、佛像、各色人物及欢悦的禽兽,器形复杂,为防止有人打扰墓主人,故有小洞以便主人的灵魂躲藏,瓶内有植物种子,又谓谷仓。8. 莲花尊: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以莲花装饰主题、并与造型融为一体的青釉瓷器。其器体为一仰一覆,形似碗钵的莲花构成尊的主体。器物造型优美,端庄俊秀。代表作有出土于河北省景县的莲花尊,体现了北方青瓷的特色。9. 虎子:一种卫生用瓷,是一种男用夜壶,一般做成卧兽状,有提梁。10. 寨里窑:山东省淄博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之一,生产莲花尊。11. 画像砖:在汉代比较流行,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川汉砖。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墓室用砖上进行装饰,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南京和甘肃嘉峪关及
5、河南邓县。12. 江苏南京砖印画像:是由多块砖组成一个完整画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竹林七贤与荣戚期13. 甘肃嘉峪关画像砖:小幅画最多,即一砖一画,多表现劳动场景,如:采桑、扬场、牧马、井饮、进食、宴饮、奏乐等。14. 河南邓县画像砖:模印着色,一砖一画,内容:青龙、飞马、飞仙、四神、运粮、战马、武术等。15. 蜀锦:是南北朝织造物,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锦类,四川自古织造技术发达,产于此处的织造物就统称为蜀锦。主要品种: 绣、綦、组、罗、绮、绫等。纹样:云、凤、花草、树木等。16. 浅谈丝绸之路及与之相关的器物丝织出土:综合谈与之相关的工艺美术如唐三彩,敦煌石窟,丝织。丝绸之路汉
6、代开辟,元代结束。中西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大量丝织在这里运出,所以叫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出土了中国生产的精美工艺品。17. 染缬:集印、染装饰技法的总称。可能产生在汉代时期,包括绞缬、夹缬、蜡缬。长沙马王堆出土有涂料印花、泥金银加彩绘花的织物。魏晋时期创造了绞缬和夹缬工艺,能染出几何形、织物和花鸟纹样,还可采用多次侵染方法,然出色彩斑斓的织物。18. 绞缬:将谷粒均匀地用线包扎在织物中入染,然后拆去扎线即现出花纹。19. 夹缬:用两块木板或油质板,镂刻同样或异样花纹,将织物夹在中间,在花板上涂浆料,然后入染。21.蜡缬:在白色织物上用铜制或竹制、骨制工具,蘸着蜡液绘制图案花纹,然后冷染、去蜡
7、。22.魏晋南北朝的铜镜艺术:形式、装饰内容及处理手法都出现很多变化,除传统圆形、方形外,出现有八弧形。装饰有仙人翼兽、神话故事、描写现实生活及佛教内容的纹样。还有飞天、玄学超生思想、吉祥八卦、十二生肖等内容。布置严密、格式变化多样,穿插有致。23.行像:佛造像,受瓷器影响,制作多采用夹纻造像,用于佛事活动,移动较方便,故曰“行像”。24.绿沉漆:指暗绿色漆,色泽深沉静穆,如物沉水中而得名。六朝新创。25.斑漆:用多种色漆交混而成,是一种多彩漆,也有用一种色漆以不同深浅表现斑纹者,未见实物。26.小结魏晋南北朝总体风格:绣骨清像,流行纹样:莲花纹、忍冬纹隋唐27. 隋唐的陶瓷艺术:28. 南青
8、北白:瓷器最早出现于南方,以烧制青瓷为主,技艺发展成熟,北方青瓷也有发展,白瓷技艺很高,以生产青瓷为主,所以就形成了制瓷业“南青北白”的 局面。29. 执壶:又叫短嘴注子,是一种酒壶,壶嘴较短,壶身较高有把手,故曰执壶,是一种壶形器的发展的典型形式。30. 绞胎瓷器:是用白、褐两种不同颜色的瓷泥相间揉和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31. 白瓷双腹龙柄瓷传瓶:(“双联瓶”又叫“双柄瓶”是隋代白瓷平形器底的典型特点。唐代单体瓶)32. 浅谈唐三彩:三彩釉陶,其实是一种低温多彩釉陶,系用白色粘土作胎,以含铁、铜、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并加入一定炼铅熔渣和铅灰做助溶剂,经800度烧制而成,因一件器
9、物上多有三种及三种以上色釉,又是只在唐代流行,因此得名。 主要釉色有:绿、蓝、黄、白、赭、褐。三彩器多做为冥器,主要出土于陕西长安、河南洛阳。种类类: 器物类瓶、壶、罐、钵、杯、盘、碗、盂、烛台、枕等。俑类:人物俑、动物俑。人物俑:贵夫人俑、男女、侍俑武士俑、天王俑、力士俑、胡人俑;动物俑:马俑、骆驼俑等33. 唐代织物装饰: 取材花草树木、祥禽瑞兽、变体花卉、祝愿文字;宝相花、陵阳公样。构成并列、散装、单独、主题式。(典型:联珠对鸟纹、对兽纹)34. 唐代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织物:团簇花纹锦35. 陵阳公样:是唐代著名的织锦纹样,窦师伦曾被封为“陵阳公”,他创设的织锦装饰纹样以祥鸟瑞兽和仙花瑞
10、草为内容,构成上大都作成双成对。他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为了纪念他取名为“陵阳公样”36. 宝相花:含有“宝相”、“宝仙”、“宝”之意的花卉纹样。造型丰满,层次平密,其组合上多以牡丹、荷花、菊花为主体,再配上规则的圆珠,象闪光的宝塔,色彩鲜艳并多层次推晕,很是富丽堂皇,因此得名。37. 唐代印染工艺(具体考魏晋的印染):包括绞缬、夹缬、蜡缬38. 雕漆:以漆作胎,在一定厚度的漆胎上雕刻出高低不同的花纹,谓之雕漆。包括剔红和剔黄。39. 金银品脱:用金或银箔凿出花纹,粘贴于器物表面,然后涂漆,打磨光亮,使金银花饰与漆面平齐。40. 镶嵌:以螺钿、珊瑚、琥珀、玳瑁为花纹材料,先磨制出花
11、饰片,然后粘贴于器物表面,再涂漆推光。41. 唐代铜镜艺术(铜镜艺术重点看战国、隋唐):形式有所变化,内容趋于丰富,可谓全盛时期。方圆之外,有八棱、八弧、委角亚子等形式。装饰手法:传统浇铸、金银平脱、嵌螺钿。花纹取材:常见纹样花鸟蜂蝶、珍禽瑞兽、龙凤飞燕,宝相花等;受宗教影响仙真乘龙、海上三神山、太子玩莲、飞天、莲花等;外来文化影响海兽葡萄、狮子麒麟、玩波罗球、黑昆仑舞等纹样处理:布置完美,有环绕、向心、对称、均衡、绘画式构图等。42. 金银器(金银细工)各墓出土的代表性器物:隋代李静训墓:金银碗、高脚酒杯、镶嵌宝珠金项链、镶嵌宝石金手镯等;浙江长兴:有碗、银杯、勺、匙、凤钗、银簪、银钏等;江
12、苏丹徒丁卯桥:有瓮、龟负“玉柱”、酒令筹、盒、盆、蝶、碗、注子、炉、锅、匙、勺、镯、钗等950余件。西安南郊何家村:有刻花金碗、鎏金银盘、舞马衔杯、皮囊式壶、鎏金马瑙牛首杯等43. 舞马衔杯银壶:44. 论唐代工艺美术:宋元45. 宋元陶瓷: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窑系众多:北方地区定窑系、耀州窑、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系。宋瓷闻名天下,有“瓷器之国” 之誉。造型种类装饰内容最有代表性的器物种类多、变化多,式样新颖、丰富多彩。 一种器物往往有多种变化,如瓶扁腹、直径。 碗、盘、碟、洗、盏托、渣斗、唾壶、腰鼓、瓷塑等。花卉、龙、凤、鹤、鸳鸯、麒麟、鹿、虎、兔、
13、游鱼、婴戏、山水、回纹、卷枝、云头、钱纹等。哥窑的断纹(开片)、钧窑窑变色釉,开辟陶瓷美学欣赏的新境地。题材丰富,构成形式多样。由于物型的巧妙结合,有主题突出构成完整的图案纹样有的匀称秀美,轻盈俏丽;有的朴实大方,经济耐用。46. 窑系:形成于宋代,是指以一个名窑为代表,各窑口生产相同品种或相近品种的瓷器,瓷窑的增加和扩大形成了窑系。47. 瓷国:中国在明朝时期的瓷器已经到达瓷器业的顶峰,在欧洲很受推崇,因此瓷器本身已经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所以有时候就称中国为瓷国。48. 开片:是利用坯胎和釉料在烧制和冷却过程中膨涨和收缩系数的不同而形成的,有称“鱼子地”、 “百极碎”、 “冰裂”者。本为自然缺
14、陷,哥窑瓷器艺人经过不断摸索,可人为控制,使纹片有大小疏密开裂,形成自然优美的装饰纹理。49. 北方民窑有代表性的:磁州窑,基本特点:以白釉剔花为典型的装饰方法,朴实大方。50. 江西吉州窑很有特点有树叶剪纸贴花花纹51. 元代瓷器影响较大的是:青花、釉里红(釉下彩)52. 青花(景德镇窑):石质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53. 釉里红(景德镇窑):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再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在元代取得了很大成就,到明宣德和清康熙、雍正时期颇负盛名。54. 元代瓷器特点:造型种类装饰方法装饰纹样形
15、大、胎厚、体重主要有罐、瓶、执壶、盘、碗、匜和高足杯,另外还有元代新创的品种,如 四系小口扁壶、高足杯、僧帽壶及多穆壶等刻、印、贴、划、堆、镂、绘等多种印花元代较盛行,特别在红釉、蓝釉器物上,纹样清晰,因红、蓝釉颜色厚薄不同的呈色效应而更富立体感 松、竹、梅、牡丹、莲花、山茶等植物纹样;龙、凤、鹤、鹿等动物纹样,还有竹石、杂宝、十字等;材于历史故事内容的形象作装饰,如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松、竹、梅岁寒三友成为图必有意装饰的代表。55. 均窑釉:今河南禹县,古属钧州。创烧可能在北宋,金、元都有烧造。亦说附近临汝窑毁灭之后继之而起。金钧为盛期。属北方青瓷系。钧瓷特点为烧成乳浊釉,青中泛红,
16、犹如空中晚霞。因还愿铜作用,还能烧出沉着、恬静、微带紫色的红釉。富有特征的是蚯蚓走泥纹。钧釉釉层较厚,上釉前先素烧,是促成裂纹和缩釉现象的原因。还烧成有天蓝、月白釉,蓝色十分优雅,较淡者称天青,更淡者称月白。常见器物:花盆、炉、洗、钵、尊等。以各式花盆最有代表性。有高有矮,有光素的圆形,又有瓜棱圆形,造型比例和曲直刚柔的尺度把握相当好。56. 景德镇窑:在今浙江龙泉县,以烧青瓷著称,从春秋时期便已开始烧制,宋代达到高峰。元代继续烧造。关于青瓷:晋人形容瓯窑青瓷为“缥瓷”;唐人称越窑青瓷“如玉似冰” ,釉为“千峰萃色”、“秘色”;宋龙泉青瓷有玉青、粉青、梅子青等,可与翡翠相比。 主要器型:炉、瓶
17、、渣斗、盆、碟、盘、碗等。造型:元代器型高大,有高达1米的瓶,口径60余厘米的盘。元代新创有高足杯、菱口盘、束颈碗、荷叶盖罐、动物形滴砚等。57. 定窑白瓷:定窑,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县间。自唐代开始烧造,到宋代达到盛期。元代已接近尾声。以烧制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制瓷特点:胎料加工细,胎质坚硬洁白并器壁较薄。装饰手法:刻花、划花、印花。纹样取材:多见花卉,动物 、禽鸟、水波游鱼等都有一定数量。 划花中多莲瓣、缠枝菊花;印花纹样中有牡丹、海棠、葵花、孔雀、凤凰、鹭鸶、鸳鸯等;婴戏纹样也很有特色多与花卉组合,构成复杂。属于定窑系的还有山西界休窑、四川彭县窑。装饰:
18、以刻花为主,内容有龙纹、虎纹、云纹、直线纹等,刻划简练,以造型和釉色取胜。元代龙泉瓷还出现褐斑点彩装饰。装饰内容丰富:四如意、八吉祥、钱纹、八仙、八卦、马上封侯、百凤朝阳、祥云仙鹤等。均属吉祥图案。文字装饰有汉字,也有八思巴文(一种蒙古文字)。58. 龙泉窑:在江西景德镇,宋代主要瓷窑之一。以烧青白瓷为主,工艺讲究,造型严谨。元时创烧青花、釉里红。明代成为制瓷中心。 青花,用钴料在瓷胎上绘花,后上透明釉,高温下一次烧成。属釉下彩。特点:1、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2、因釉下而永不褪色;3、原料丰富,云南、江西、浙江都有出产。也可从国外进口。 4、有明净素雅之感,具传统水墨画效果 。 装饰
19、:缠枝花卉、海水云龙、莲花、蕉叶等。也有与釉里红共同进行装饰的。59. 绘花:用着色剂在胎上画花纹,用笔作画,随心所欲,描绘的云龙、花卉生动活泼,从而使元瓷装饰风格发生变化。60. 雕花:即镂花,在绘画同时,在开光内雕镂花朵、枝叶等,再填以釉色,具有浮雕的装饰效果;61. 北方青瓷:寨里窑青瓷,胎骨一般较薄,带灰白色,火候较高,釉色深浅不一,有的带青褐色,也有青黄色的。62. 宋代景德镇窑温酒注壶:温酒用具63. 瓷枕:瓷枕是中国古代汉族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始烧于,流行于唐代以后。作寝具和诊脉之用64. 宋代织锦特点:宋代织物发展了写生花、遍地锦纹,成
20、为一种色彩更加复杂的工艺品。65. 织金锦:以金缕或金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元代统治者所想用的特别流行加金织物,又称“纳失失”。66. 缂丝:简单的说就是“通径断纬”经线相同,频繁地换纬线,南北朝时已产生,多为毛织物,唐代开始应用于丝织物上,并技术成熟。北宋时期能缂出复杂的花纹,技艺十分娴熟。南宋已能缂织名人书画。可以表现运笔效果的颜色浓淡,精细富丽。表现内容以禽鸟花卉为多,亦有山水,取材相当丰富。定州(今河北定县)缂丝最为有名。缂丝名家:朱克柔、沈子藩、吴熙。代表性作品缂丝牡丹缂丝山茶缂丝莲塘乳鸭图67. 黄道婆:松江乌泥经人,曾流落崖州,从黎族妇女那里学来纺棉织布技术,回到乌泥经后传授
21、给当地妇女,使中原地区棉织工艺得到发展。(p22568. 戗金:又名镂金,在漆胎上刻出花纹后,打金胶再填金箔或泥金。戗金名手是彭君宝。所作山水树石,花竹翎毛,都极精细。69. 剔彩:根据花纹需要,在不同层次上涂饰不同色漆,雕刻时再刻出不同深浅,以显出不同色漆形成装饰花纹,具有立体感。明清是剔彩的全盛时期。70. 元代雕漆艺术:以剔红为主,不入刀锋,出现了张成、杨茂、彭俊宝等雕漆专家。71. 元代金银器:有著名的银槎杯,为著名银工朱碧山制。明清72. 论明清工艺美术:73. 康熙五色:清代康熙时五彩瓷器的简称。当时五彩的发展有了重大突破,发明了釉上蓝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并将黑彩也用在釉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工艺美术 考试 题目 答案 总结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