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共4页).doc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
2、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但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l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水平。l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l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实行透过现象理解事物本质的辩证
3、唯物主义教育。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4、对教材的改进课本P88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课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给学生造成疑问,水分会不会蒸发,空气会不会溶解在液体中等。对此,我将小烧杯换成了锥形瓶,同样在瓶口套上一只气
4、球,使学生看清反应前后瓶内外物质无交换,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能够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二、说教法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增大难度,不但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2
5、)学生的水平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个点。2.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水平。(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正如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如下: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先由蜡烛燃烧,引出问题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接着介绍三位化学家对此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质量 守恒定律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