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本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地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阅读(一)1. 名句积界与运用(1)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子罕 )(2)_,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_,_.(崔颢黄鹤楼)(4)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
2、殊浣溪沙)(5)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_,_。(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_ ,_。(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_,_”两句赋予山河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句子是:_,_。【答案】 (1). 匹夫不可夺志也 (2). 采菊东篱下, (3). 悠然见南山。 (4). 日暮乡关何处是? (5). 烟波江上使人愁。 (6). 无可奈何花落去 (7). 似曾相识燕归来 (8). 烽火连三月 (9). 家书抵万金。 (10). 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3、). 在乎山水之间也 (12). 峰峦如聚, (13). 波涛如怒 (14). 落红不是无情物, (15).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篱、悠、烽、抵、醉、峰、聚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二)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4、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6、,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2. 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_(人名)。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 (2)悉以咨之(_)(3)苟全性命于乱世(_) (4)以彰其咎(_)4. 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的重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_。5. 请从第段中找出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以
7、后所做的事。6. 本文言词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2. 诸葛亮 3. (1). 给予 (2). 询问,商议,征求意见。 (3). 保全。 (4). 表明,显扬 4. 蜀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引起刘禅的重视。 5. 深入不毛,平定南方;出师北伐。 6. 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汉室的真挚感情【解析】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时期参考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
8、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
9、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
10、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
11、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2.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
12、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本文的作者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遗”在这里读作“wi”,是给予的意思;“彰”在这里是动词,表明、显扬的意思。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例句的形式来解答。“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意思是“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其中“此”指的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也就是蜀国现
13、在的严峻形势,所以“诚”强调了蜀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引起刘禅的重视。5.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第六段“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概括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后所做的事为:深入不毛,平定南方;出师北伐。 6.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文中阐述了
14、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汉室的真挚感情。(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陈子经,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雷忽震其几。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史贵直笔,不可易也。”遂惊寤。(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有删节)【注释】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
15、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子经因昼寝(_) (2)不可易也(_)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陛下欲臣死,即死耳。9. 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答案】7. (1). 睡觉 (2). 改变 8. 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 9. 正直,秉笔直书,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解析】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 作者:董乃斌、黄霖等 年代:当代7.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识记“寝(睡觉)、易(改变)”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
16、思。8.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欲”,想要;“即”,立刻。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祥云缭绕的地方宗璞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
17、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
18、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来,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
19、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
20、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
21、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从清
22、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闻一多一九一二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
23、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删节)【注释】宗璞:原名冯钟璞。
24、1928年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曹禺:本名万家宝。10.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缭绕(_) 告诫(_) 刮目相看(_) 流逝(_)11. 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12. “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13. 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14. 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15. 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16. 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答案】10. (1). lio (2). ji (3). u (4). sh
25、 11. 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开篇,强调了图书馆给人的帮助,为下文写清华图书馆作铺垫。 12. 这里的“惭愧”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留恋之情。 13. 幼时在图书馆玩耍;在阅览室中做作业;在图书馆里听课。 14. 这句话不仅仅是说曹禺是清华走出的名人,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清华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15. 对清华园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热爱、留恋和怀念之情。 16. 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清华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文化的传承之地、更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圣地,所以作者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解析】10.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
26、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缭”不能拼成“lio”;“刮”不能拼成“g”。11. 此题考查记叙文开头作用。其作用有: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首段点明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的重要性,强调了图书馆给人的帮助,为下文写清华图书馆埋下伏笔。 12.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回答。图书馆本来是读书、学知识的地方,而对于儿时的“我”,“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所以觉得“惭愧”,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留恋之情。13.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
27、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阅读文章可知,第三段写幼时作者在图书馆玩耍;第六段写作者在阅览室中做作业;第九段写作者在图书馆里听课。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14.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联系第十二段的“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可知这句话不仅是说曹禺是清华走出的
28、名人,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清华在培养人才方所做出的重要贡献。15. 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从而得出作者的感情。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幼时在图书馆玩耍,大学时在阅览室中做作业,在图书馆里听课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清华图书馆、清华园的无限热爱、留恋和怀念之情。 16. 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分析文章内容可知,作者以曹禺为例,写出了从清华图书馆中走出了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清华图书馆就是知识的殿堂,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圣地,所以作者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四)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选
29、文,回答问题。【甲】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亦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乙】宝玉道:“也不用摆,咱们且作诗。把那大团圆桌就放在当中,酒菜都放着。也不必拘定坐位,有爱吃的大家去吃,散坐岂不便宜。”宝钗道:“这话极是。”湘云道:“虽如此说,还有别人。”因又命另摆一桌,拣了热螃蟹来,请袭人、紫鹃、司棋、待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山坡桂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毡,命答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
30、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众人看了,都说:“新奇固新奇,只怕作不出来。”湘云又把不限韵的原故说了一番。宝玉道:“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17. 以上两则选文出自名著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人名)。18. 请写出【乙】文中加点“这话”指代的具体内容。19. 【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17. (1). 红楼梦 (2). 曹雪芹 18. 也不用摆,咱们且作诗。把那大团圆桌就放在当中,酒菜都放着。也不必拘定坐位,有爱吃的大家去吃,散坐岂不便宜。 19. 懒于结交应酬他人,不满封建礼教、追求自由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
31、缚、独立不羁,个性解放【解析】17.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根据这两段文字中的人物“宝玉”“宝钗”可知,这两段文字选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18. 此题考查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分析乙文的内容,可知宝玉所说的“也不用摆,咱们且作诗。把那大团圆桌就放在当中,酒菜都放着。也不必拘定坐位,有爱吃的大家去吃,散坐岂不便宜”就是“这话”所指代的具体内容。19. 此题考查分析人
32、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由“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可知宝玉懒于结交应酬他人;由“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可知宝玉不满封建礼教、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独立不羁。二、综合实践与作文(一)综合实践20. 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棋盘上的文化【横生妙语】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共同进入学校围棋大赛决赛,主持人夸奖他们说:“你们两位争夺冠军,真是_啊!”(1)根据语境,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应该是(_)【棋传雅趣】棋是古代
33、文人雅士的爱物,经常出现在文人笔下,传情达意,平添雅趣。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请你找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准确、工整地抄写下来。_【缘棋悟理】围棋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道理,如孟子以弈为喻指出“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又如苏轼在谈下棋的感受时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3)请从以上画线处任选一句,写出这句话带给你的思考。(不少于50字)_。【答案】 (1). (1)龙争虎斗 (2).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 (3)示例一:学棋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就会无所得;人生变是如此。示例二:下棋
34、不在乎成败,而在于从中获得精神的享受,胜了当然高兴,败了也应感到高兴,我们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解析】(1)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填写词语的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来填写。根据语境可知,横线上可填写“龙争虎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符合此句的语境。(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根据第三、四句的意思“朋友却没有如约到来,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可知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学+科+网.学+科
35、+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二)作文21. 以下文题,任选其一。文题(1)题目: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作文(2)题目: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一代代英雄人物身上闪耀着坚守理想、挑战困难、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精神光辉,这些精神在英雄的血脉中流淌,陪伴着他们一路前行。请在这些英雄精神中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答案】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一生的光
36、华,喜悲丝皆有,脑海里定格的画面数也数不胜数,无论是每天的转眸,还是是街角的回盼,不计其数的是那些熟悉的画面一闪而过,偶然间,熟悉久了的景致似乎别具情致。题记我们总是认为熟悉的地方不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景,不然,每当我看着一成不变的蓝天,恍惚间就会有一道彩虹若隐若现。今年秋天,地上的落叶少了很多,上学的路上,总是看见一个老人,身着橘色的洁工服,在路边细致的打扫着,入秋的好那一阵子,他总是把垃圾车塞的满满地,然后拖着年迈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子,消失在大街的拐角每一天,我都能看到他,如果你面前的那块地有落叶,那么一定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打扫。几乎日日都见他,有时他会到附近的建筑工地边,与农民工蹲在街边
37、吸几口烟。他走过之地,通常是一尘不然的,可唯独此时,他爱在地面上留下几根孤寂的烟蒂。尽管他在人们的视野里不间断工作,可还是会被人群淹没。即使成天与他擦肩而过,也不会让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一秒钟。可他依然如故。歌词中唱得好:“汗水在他的身上化成了彩虹,疲劳节奏延续生命的河流,每个人都是他的小小英雄。”尽管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尽管我们没有感到他有多么的幸福。国为我们已经习惯的只是经过他打扫干净的街道,只是清晨装满落叶的垃圾车,只是那一成不变的橘黄色。干净的街道才能让我们对他的存在稍有感知,憨厚的面容才能唤醒彼此麻木的神经,熟悉的姿态才能使你我对他的奉献多点感激。正是因为太熟悉,才只有在瞬间发现他的
38、美。又是斜阳高挂,他留下了一地清静,一片清新,拉着车逾走逾远,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路人都看见了,老人的右上方,是一抹美丽的晚霞,在这熟悉的地方勾勒出一道迷人的风景。【解析】题一: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风景”和“你”。“风景”,意指人生旅途中那些给予“我”温暖和美好记忆的场景和瞬间;而“你”,则是这时光场景中的主角,陪伴“我”左右,影响“我”心灵,照亮 “我”成长。这个“你”可以是父母、师长、朋友,也可以是一位走进你心灵的文化名人。“你”的外延很大,除了人物,甚至可以是一种感受至深的物件,一种传统习俗文化,甚至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风景”可
39、以是一处,也可以是成长阶段中的多处,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情”与“景”交融,如果在“感”的基础上能写出深刻的成长领悟来,就是上佳之作了。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2)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3)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题二: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写作时,要先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材料的中心意思,得出本次作文应围绕什么话题来写。仔细阅读本次作文的材料可知,学生应从所给的四个表现英雄精神的词语中选取一个合适的、容易发挥的词语来写作。确定好词语后,再围绕这个词语进行选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定要结合事例来写出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受,切忌泛泛而谈。在审题中,个别学生可能会把材料中的四个英雄精神杂糅在一篇文章中,使观点不够突出,这样是不可取的。因为作文要求是“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此文适合写成议论文,不适合写成记叙文。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