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地质实习报告(共18页).doc





《略阳地质实习报告(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阳地质实习报告(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略阳地质实习报告 姓 名:郝荣飞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李治平 实习时间:2012.5.22012.5.5 实习地点:陕西省略阳县目录第一章 序言及实习概要 2第二章 地层岩性 4第一节 地层及岩性4第二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6第三章 地质构造 7第一节 褶皱构造7第二节 断层构造8第三节 裂隙 10第四章 风化和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10第一节 风化作用 10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滑坡 11第三节 河流的沉积与搬运作用 11第五章 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11第一节 崩塌 11第二节 滑坡 13第三节 泥石流 15第四节 岩溶 15第六章 工程建设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
2、间的关系16第七章 实习感想16第一章:序言及实习概要前言:地质实习是课堂地质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掌握、巩固、消化所学理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丰富我们个人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过程,使我们懂得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为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了解,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地质实习。实习目的:1. 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 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
3、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 4. 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5. 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实习内容:地质实习是土木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实习我们要加深对课程中所学的公路工程地质知识的理解,形成对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认识,建立基本的地质认识系统,了解初步的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方式和方法。这次略阳地质实习的主要内容有: 1. 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地质罗盘仪); 2. 地层岩性判别; 3. 地质构造的判别; 4. 地基、边坡、围岩稳定性分析;5. 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方
4、法。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实习地点:秦岭山区略阳县城附近略阳简介:略阳位于陕西省的西南端,汉中市西缘,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处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勉县公路与宝成铁路交汇处,处在秦岭南坡。海拔高度约为1400-1500米,年降水量700mm1200mm,年蒸发量600mm1200mm,接近北方气候,山脉主要走向呈东西向延展,全区山高谷深,山势雄伟,植被茂密。嘉陵江由北向南,大体与本区东西向的构造线垂直,河面狭窄,谷坡陡峻,呈峡谷地形,在这里嘉陵江有两条支流:一条为八渡河,另一为东渡河,八渡河流向与本区构造线方向近于垂直,在千枚岩分布地带,河谷比较开阔,在石灰岩分布地带呈局部峡谷地形。东渡河大致与
5、本区构造线平行。两河与略阳城下汇入嘉陵江。略阳地区地质活动活跃,具有各类复杂的地质构造。时间安排:第1天(5月2日):观察路线:略阳灵岩寺南观察线。观察内容:勉略断层,略阳灰岩,层理与裂隙,崩塌,不整合,灵岩寺向斜,嘉陵江“V型”河道。 观察方法:穿越法 第2天(5月3日):观察路线:略阳吴家营。观察内容:吴家营断层,千枚岩,片岩,八度河“U型”河道,碎落,电厂滑坡。 观察方法:穿越法 第3天(5月4日):观察路线:略阳七里店观察线。观察内容:平卧褶曲,坡基层,冲击层,蛇形曲线,单斜构造。 观察方法:追索法 第4天(5月5日):观察路线:略阳火车站观察线。观察内容:略阳大背斜,火车站滑坡。 观
6、察方法:追索法地质罗盘的使用: 1. 测走向时,先将罗盘上平行于刻度盘南北方向的长边贴于层面,然后放平,使圆水准泡居中,这时指北针所指刻度盘的读数,就是岩层走向的方位。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均是岩层的走向。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均是岩层的走向。 2. 岩层倾向的测定是将罗盘上平行于刻度盘东西方向的短边与走向线平行,同时将罗盘的北端指向岩层的倾向方向,调整水平,是水准泡居中,这时指北针所指的读数就是岩层倾向的方位,倾向只有一个方向。3. 倾角的测量,将罗盘上平行刻度盘南北方向的长边竖直贴在倾斜线上,紧贴层面使上面与岩层走向垂直,转动罗盘背面的倾斜器,使长管水泡居中后,倾角指示针所指刻度盘读数就是岩石
7、的倾角。第二章:地层岩性2-1 地层及岩性地层,略阳地区属秦岭古生地槽区,本区分布的主要岩层都是在古生代形成的。其中下古生代整套岩层变质程度很深,未作进一步划分,统称为下古代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略阳城北至高家峡一带。下石炭纪的略阳灰岩主要分布于略阳城南至灵岩寺、峡门子一带。中石炭纪千枚岩仅在城北吴家营一带初露。第四纪堆积物以冲击物、坡积物为主,主要分布于河谷及两岸斜坡一带。1、下古生界变质岩系(PZ1);(1)、千枚岩:(如右下图)分布在吴家营一带,灰色或浅灰色,有明显的片理构造或类似于片理构造的片麻构造,另外还有石英,由石英砾岩变质而来丝绢光泽,千枚状构造,变质程度较浅,原岩泥岩、页岩,隐晶
8、质结构。易裂开成薄片,因岩性松软,经长期剥蚀,在千枚岩分布地带多呈现浑缓地形,不易发生崩塌,易形成岩屑,软质岩石 ,遇水会泥化、软化(故又名软岩),有涨缩性,工程地质性质不好,会导致变形量较大。(2)、绿色石英片岩:吴家营线路上可清楚的观察到,绿色,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发生重结晶,变质程度较深,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绿泥石、石英及绢云母等,片理清晰;少数石英含量高,致密,硬度强度较大,工程地质性质良好,片理较为发育,可看到白色的石幔。(3)、薄层石灰岩:深灰至灰黑色,层厚一般在210厘米抗分化能力弱,有的已呈现凹状,中层的石灰岩颜色为灰白色。矿石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其次有少量百云石和粘土矿物。
9、,与千枚岩、石英片岩呈互层,有变质现象。(4)、变质砾岩:灰绿色,砾石多为石灰岩及石英岩,胶结物经变质呈明显片理化特征。观察到的变质砾岩,在风化作用下呈破碎状,粒径一般在215厘米左右,形状浑圆,灰绿色砾状结构,为角度不整合的伴生现象。石灰岩胶结物经变质呈明显片理化特征。其中页岩夹层已变质为千枚岩。由于变质砾岩是由风化剥蚀的碎屑物经搬运、沉积、胶结,在经内力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过程中不仅产生新的特征,而且常常保留砾岩的某些特征,成分一般比较复杂。1、 下石炭系略阳灰岩(C1); 在灵岩寺线路上可清楚的观察到,灰色、深灰色至灰黑色。多为厚层,结晶质,晶粒粗细不一,构造裂隙发育,多为方解石填充。局
10、部地段分布有珊瑚化石,夹有灰白色的白云母,岩性坚脆,多形成陡峭峡谷地形。石灰岩呈碱性,氧化环境中形成浅色石灰岩,还原环境中形成深色石灰岩。地表常温常压下形成,抗风化能力强,工程性质好,并且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开挖,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石料。2、 中石炭系千枚岩及板岩(C2);灰色,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夹灰质及灰质千枚岩具,有板状构造,多由页岩经浅变质而成,矿物颗粒细小,主要有绢云母、是石英、绿泥石和粘土组成,实习途中局部地区出露有板岩3、 第四纪松散冲积层(Qa1)、坡积层(Qd1)。(如下图)主要由岩石经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粘土矿物等组成。松散冲击层:坚硬的岩石经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破碎成
11、大小不等的岩石或矿物颗粒,这些岩石碎屑物质在斜坡重力作用、流水作用等作用下被搬运到别处,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成各种类型的土体。坡积层:由坡面细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在坡脚或山坡底凹处形成的新的沉积层。是第四纪陆相沉积物之一。大小颗粒混合而成。由于坡积层松散、富水,是不良的工程地质环境。坡积层的工程地质特征:a、异地堆积;b、成分复杂;c、分选性较差;d、磨圆度较差(短距离搬运,有角砾,无层理结构);e、空隙发育(空隙可达50%以上,透水性强,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2-2 地层的接触关系 1、中石炭系(C2)与下石炭系(C1)在吴家营呈断层接触; 2、下石炭系(C1)与下古生界变质岩系
12、(PZ1)在高家峡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下古生界变质岩系(PZ1)与下石炭系(C1)在略阳城南呈断层接触; 4、下石炭系(C1)与下古生界变质岩系在灵岩寺南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第三章 :地质构造 本区在大构造上属于秦岭加里东复背斜褶皱带。出露的主要构造有略阳大背斜及处于不同部位的高角度断裂构造,构造线方向呈东西延伸。3-1 褶皱构造概念: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基本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1、略阳大背斜略阳大背斜布满全区,大致在略阳大断层和高家峡角度不整合之间,以穿越法垂直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褶皱分为直立、倾斜、倒转、平卧四种,略阳大
13、背斜为倾斜褶皱,构成本区构造的主要格架,轴向东西。核部地层是下古生代千枚岩及绿泥石石英片岩,两翼地层均为下石炭系略阳灰岩。由于褶皱强烈,翼部又发育有一些更小型的背斜和向斜几不整合地形(复式构造)。轴向东西,南起略阳南侧,灵岩寺北,北至高家峡 北,吴家营南,两翼为下石炭系石灰岩,核部为下古生界变质岩系,主要为千枚岩,片岩,还有少量的砾岩,山坡有较厚的松散堆积物,如略阳电厂滑坡群等。核部被风化剥蚀,不再为峰。略阳大背斜布满整个略阳县,构成略阳地区的主要地貌。2、灵岩寺向斜属于小型向斜,整体位于灵岩寺南,角度不整合与略阳大断层之间,处于略阳大背斜之内,灵岩寺稍北轴向呈东西。3、小型褶皱构造蛇形褶曲:
14、在略阳到汉中的公路上观察到蛇形褶曲。由两个背斜套了一个向斜组成。岩石成分为中厚层灰岩。在此途中还看到了平卧褶皱。3-2 断层构造概念:岩石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规模大小不一,小有几米,大有上千公里,相对位移从几厘米到几十公里。断层分为正断层和逆断层。 1、略阳大断层位于略阳城南嘉陵江与八渡和河汇流处,上盘为下古生界变质岩,下盘为石炭系石灰岩。而且缺失整个泥盆纪(这又是判断断层的一个重要依据)。上盘作上升运动,下盘相对下降,为逆断层。又因为断层线的方向和褶皱轴的方向一致(又是判断是逆断层的第二个依据)。岩层破碎带大,有镜面擦痕,断层角砾等(这些都是判断逆断层的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略阳 地质 实习 报告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