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共20页).doc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一)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把握文意考点一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方法指导1概括文章的标题拟写出文章标题,首先,要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作者情感。其次,要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标题的本义。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2)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赞
2、扬白杨树,深层含义则是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4)把握标题的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的形象。(5)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白杨礼赞(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7)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做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情深。答题格式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3标题的作用。(1)散文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内容;
3、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交代行文线索;具有象征意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2)小说标题的作用: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奠定全文的感情基础;设置悬念;贯穿全文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二 把握线索,理清思路方法指导1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线索分类及举例作用以实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羚羊木雕(1)贯穿全文。(2)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接在一起。(3)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以人物为线索:如胡适我的母亲以事件为线索:如孙犁芦花荡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故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线索:如鲁迅从百草
4、园到三味书屋2从以下两方面把握线索:(1)了解线索的特征:贯穿全文;有明显的文字标志;反复出现;(2)找线索的方法: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另一条感情线索;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3理清思路:注意表示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记叙性文章常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答题格式本文围绕(线索),首先写了,然后接着最后考点三 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方法指导题型一:概括某一件事(1)定位概括段落段意。通读文章后,看题干要求的事件在文中哪一段落,进行定位,概括段
5、意。(2)提取信息,重新整合。针对那种文段中没有明显中心句或重要句子的,需针对每一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互为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归类概括,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答题格式谁(在何时何地)+ 干什么 + 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题型二: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可采用以下方法:(1)题目扩展法:有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2)要素归纳法:找出记叙六要素并合理组织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的是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将其综合即可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4)结构划分法: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6、结局的结构构成,关注表示时间、地点等的词语,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常用概括梳理故事情节类的题目。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提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考点四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方法指导把握文章主旨可采用以下方法:(1)散文的主旨:抓住表达中心意思的语句;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大意连贯起来并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
7、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阅读时要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含义。(2)小说的主题: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通过对三要素的具体分析,从而逐步分析得出小说的主旨;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就是作者表明心志的地方,对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帮助;在时代大背景下才可以透彻地分析小说的主题。答题格式通过叙述(描写),表达了的感情(或提示了道理)。(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与赏析考点一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方法指导1词语含义的理解。“词语含义”是指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这一意义一
8、词典释义有某种内在联系而又有所不同。(1)结合语境,推敲深层含义。一般的答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即具体分析品味其语境义。(2)注意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确词语含义;注意细节,如词语的轻重、范围、适应对象、搭配的习惯、口语还是书面语等。(3)联系人物感情、景物特点思考。(4)有时可根据修辞义,体会双关义。答题格式某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作用。2词语的指代。理解指示代词的含义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题:(1)多数情况代词指代的内容在词语的前面,极少数情况是在代词的后面,因此,看位置,先往前找,再往后找;联系文章内容推断。词语的指代内容有时是一个词或一句话。对于无法在
9、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需要提取主要信息并加以概括。为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可以选用“代入法”,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代入代词所在的位置,看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2)由近及远,查找释句。在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在提出后,一般会相应地对此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因此,解题时必须从下句去寻找答案。答题格式某词指代,表示。3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入手。(2)从文章的中心、人物的感情变化(写人、叙事)、景物的特点(绘景)等方面入手。(3)从词语本身的特点入手。如: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
10、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传神。答题格式该词运用了(词语用法),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写出了(表达效果),具有(作用)。考点二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方法指导1句子含义的理解。可分三步完成:(1)品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结合上下文,分析修辞,探究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3)联系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抒发的感情。只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旨,才能准确理解一些特殊句的深层含义。2句子的赏析。(1)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指句子含义、描写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词性等。(2)确定最佳赏析角度。首选修辞或人物描写方面,无以上两点,则考虑其他赏析角度。(3)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
11、定作用。答题格式1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赏析:这个句子起了点题的作用,说明了的道理(或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2句式的赏析: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县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或使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3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具体地写出了。4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赏析。5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6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的词是叠语,读起来有韵律美,写出了。7修辞句的赏析:修辞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
12、修辞手法,把比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拟人作者把人格化(或赋予人的思想、动作、情感),生动活泼地描绘出。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优美,富有气势;抒发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夸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富有感染力。设问设问是有问有答。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启发思考。反问反问明问无答,但是答案已经包含在句子中了。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经明确的思想表达得更加突出,感情色彩更为鲜明。考点三 重点句段的作用方法指导1段落的作用。结 构(1)开头段:统领全篇、引
13、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伏笔。(2)中间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内 容(1)开头段:点明(或引出)叙写的人、事、物、景;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结尾段: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出号召或倡议。(3)写景段: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4)议论抒情段:评价人物、景物、事物,抒发情感,点明主旨。2句子的作用。(1)起始句:领起下文,引出主旨。(2)收尾句:点题。(3)过渡句:承上启下。(4)议论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5)描写句:形象生动;生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4、寄托情感。(6)抒情句:令人回味,烘托主题。(7)引用句: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照应前文,照应标题;令人深思,给人警醒等。(三)把握常见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考点一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方法指导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描述。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你“你”“你们”展开描述。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直接抒情。第三人称以“他”“他们”展开描述,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将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作用:不受时空限制,比较灵活自由。3几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作用及答题格式记叙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
15、、脉络分明,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使情节曲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描 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感情、性格等。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在某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提示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
16、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面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饱满。侧面描写周围人物:描写次要人物,意在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环境、场面描写:描写风光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的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提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议论提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
17、题。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答题格式(1)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特征。(2)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提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考点二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方法指导1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需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2解题时要注意:(1)牢记写作手法本身的特点。(2)联系文章主题。一篇文章的主题常常决定谋篇布局时采用什么写作手法。(3)联系写作对象。写景状物类文章通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写人叙事类文章通常用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手法;揭露类文章常用对比、夸张、讽刺
18、等手法。(4)联系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通常所用的写作手法也不同。如富有静态美的景物通常借助动态描写彰显其静;感情、情怀的抒发常立足于景物描写之上。3常见的写作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1)表达方式及作用:见前面。(2)修辞手法及作用:见前面。(3)结构手法及作用:结构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照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伏笔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详略详写有利
19、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铺垫描写,为后文作铺垫,使情节具有合理性。(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4)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衬托(正衬、反衬)用的衬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人、事、景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夸张讽刺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现代文 阅读 答题 格式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