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7页).doc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 谢瑞蕊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为后面的章节研究“基因的本质”做了铺垫。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学校,学生整体生物学知识基础较弱,学生思维的训练不够,空间想象、分类类比、数理演算、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都不强。本节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
2、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基础上展开的。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这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实验证据的收集与分析。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并取得好成绩是一个艰巨长期的任务。新的课程实际教学中掌握好知识性目标,同时兼顾体现新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和体验科学过程,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中往往难以同时做到,常常顾此失彼。摸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实际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想和大家探讨的。针对我校的学生实际,现设计如下教学思路。三、教学设计思路:展示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题目,引导得到类比推理概念引导学生回顾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
3、体的行为特点,尝试提出问题和猜想,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活动:完成P28的“思考与讨论”(染色体上标注基因)。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教师介绍摩尔根实验,引导学生就实验提出问题并解答,从而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通过“问题探讨2”引导学生探究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最终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学生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和完善孟德尔遗传规律。总结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2、说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萨顿的假说和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
4、证据,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六、教学方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我对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去做实验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课就不需要探究,这个理念是希望让我们和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即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首先可以提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最后得出
5、结论,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这堂课我就准备按这样一个思路来讲授,因为这节内容刚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首先是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这样一个现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设(萨顿假说),然后是摩尔根的实验,当然 本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2、学法指导: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及分组学习。学生在教
6、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七、教具准备:PPT课件 橡皮泥八、教学实施的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探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萨顿的假说引出摩尔根的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5分钟)伴随着神秘园之歌,激发学生好奇的学习兴趣,让我们踏上寻找基因在哪里的神秘之路。1.展示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题目2.引导得到类比推理概念3.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二、探索感知、层层深入1.“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
7、为和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中基因的行为,通过类比推理比较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介绍萨顿假说及其内容,举出外交官朗宁的故事和一个小笑话引出类比推理并无事实依据,由这种方法得出的假说,也不等于事实。要想成为事实还必须有实验验证引出摩尔根的实验。萨顿的假说是由另一位科学家通过一个著名的果蝇杂交实验来证明的,他就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播放课件:显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 介绍摩尔根和果蝇。2、分析果蝇杂交实验现象1:P 红眼(雌) X 白眼(雄)F1 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F2 红眼 白眼 3/4 1/4(1)亲本的果蝇是纯合子还杂合子?(2)判断果蝇眼色的显隐性关系。(3)用孟德尔遗传理论来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 染色体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