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共31页).doc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共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共31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 程 教 案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所属院部: 建筑工程与艺术学院 教学班级: 教学时间:20152016 学年第 1 学期湖 南 工 学 院专心-专注-专业实验一 拉伸实验一、本实验主要内容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测定低碳钢的流动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和铸铁的强度极限。2.根据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曲线)。3.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口情况。三、实验重点难点1、拉伸时难以建立均匀的应力状态。2、采集数据时,对数据的读取。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演示、辩论等
2、;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理论指导和提醒学生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五、作业与习题布置1、低碳钢拉伸图分为几阶段?每一阶段,力与变形有何关系?有什么现象?2、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时可测得哪些力学性能指标?用什么方法测得? 实验一 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是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之一。由本实验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明材料在静拉伸下的一些性能,诸如材料对载荷的抵抗能力的变化规律、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等重要机械性能,这些性能是工程上合理地选用材料和进行强度计算的重要依据。一、实验目的要求1.测定低碳钢的流动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和铸铁的强度极限。2.根据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
3、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曲线)。3.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口情况。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分规等。三、拉伸试件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所示。图中工作段长度称为标距,试件的拉伸变形量一般由这一段的变形来测定,两端较粗部分是为了便于装入试验机的夹头内。为了使实验测得的结果可以互相比较,试件必须按国家标准做成标准试件,即或。对于一般板的材料拉伸实验,也应按国家标准做成矩形截面试件。其截面面积和试件标距关系为或,为标距段内的截面积。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低碳钢的拉伸实验(1)试件的准备:在试件中段取标距或在标距两端用分规打上冲眼作为标志,用游标卡尺在试件
4、标距范围内测量中间和两端三处直径(在每处的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取最小值作为计算试件横截面面积用。(2)试验机的准备;首先了解材料试验机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习试验机的操作规程。根据低碳钢的强度极限及试件的横截面积,初步估计拉伸试件所需最大载荷,选择合适的测力度盘,并配置相应的摆锤,开动机器,将测力指针调到“零点”,然后调整试验机下夹头位置,将试件夹装在夹头内。(3)进行实验:试件夹紧后,给试件缓慢均匀加载,用试验机上自动绘图装置,绘出外力和变形的关系曲线(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载荷增加到点时,拉伸图上段是直线,表明此阶段内载荷与试件的变形成比例关系,即符合虎
5、克定律的弹性变形范围。当载荷增加到点时,测力计指针停留不动或突然下降到点,然后在很小的范围内摆动,这时变形增加很快,载荷增加很慢;这说明材料产生了流动(或者叫屈服),与点相应的应力叫上流动极限,与相应的应力叫下流动极限,因下流动极限比较稳定,所以材料的流动极限一般规定按下流动极限取值。以点相对应的载荷值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到低碳钢的流动极限,流动阶段后,试件要承受更大的外力,才能继续发生变形若要使塑性变形加大,必须增加载荷,如图形中点至点这一段为强化阶段。当载荷达到最大值(点)时,试件的塑性变形集中在某一截面处的小段内,此段发生截面收缩,即出现“颈缩”现象。此时记下最大载荷值,用除以试件的
6、原始截面积,就得到低碳钢的强度极限。在试件发生“颈缩”后,由于截面积的减小,载荷迅速下降,到点试件断裂。关闭机器,取下拉断的试件,将断裂的试件紧对到一起,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断裂后试件标距间的长度,按下式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将断裂的试件的断口紧对在一起,用游标卡尺量出断口(细颈)处的直径,计算出面积;按下式可计算出低碳钢的截面收缩率,图1-2图1-3从破坏后的低碳钢试件上可以看到,各处的残余伸长不是均匀分布的。离断口愈近变形愈大,离断口愈远则变形愈小,因此测得的数值与断口的部位有关。为了统一值的计算,规定以断口在标距长度中央的区段内为准,来测量的值,若断口不在区段内时,需要采用断口移中的方法进
7、行换算,其方法如下:设两标点到之间共刻有格,如图1-4所示,拉伸前各格之间距离相等,在断裂试件较长的右段上从邻近断口的一个刻线起,向右取格,标记为,这就相当于把断口摆在标距中央,再看点至点有多少格,就由点向左取相同的格数,标以记号,令表示到的长度,则的长度中包含的格数等于标距长度内的格数,故。当断口非常接近试件两端,而与其头部之距离等于或小于直径的两倍时,一般认为实验结果无效,需要重作实验。2、铸铁的拉伸实验(1)试件的准备:用游标卡尺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测量中间和两端三处直径取最小值计算试件截面面积,根据铸铁的强度极限,估计拉伸试件的最大载荷。(2)试验机的准备:与低碳钢拉伸实验相同。进行实验:
8、开动机器,缓慢均匀加载直到断裂为止。记录最大载荷,观察自动绘图装置上的曲线,如图1-3所示。将最大载荷值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就得到铸铁的强度极限,。因为铸铁为脆性材料,在变形很小的情况下就会断裂,所以铸铁的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很小,很难测出。五、预习要求阅读教材中材料力学性能的有关部分,准备好测试记录表格。六、思考题(1)低碳钢拉伸图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力与变形有何关系?出现什么现象?(2)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时可测得哪些力学性能指标?用什么方法测得?教学后记:实验二 纯弯梁试验一、本实验主要内容通过实验研究纯弯梁弯曲其正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 测定
9、梁在纯弯曲时某一截面上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2. 观察梁在纯弯曲情况下所表现的虎克定律,从而判断平面假设的正确性。3. 进一步熟悉电测静应力实验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三、实验重点难点1、如何保证实验过程中梁的弯曲为纯弯曲。2、采集数据时,对数据的读取。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演示、辩论等;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理论指导和提醒学生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五、作业与习题布置1、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一些?实验二:纯弯梁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某一截面上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2、观察梁在纯弯曲情况下所表现的虎克定律,从而判断平面假设的正确性。3、进一步熟悉电测静应力
10、实验的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4、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My/Iz的正确性。5、测定泊松比。二、实验梁的安装示意图图2-1 纯弯梁实验安装图1.纯弯梁的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实验装置其装置如图2-1所示。 2.纯弯梁的安装与调整:在如图2-1所示位置处,将9.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8.蜗杆升降机构上,拧紧,将2.支座(两个)放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对于加力中心成对称放置,将纯弯梁置于支座上,也称对称放置,将4.加力杆接头(两对)与6.加力杆(两个)连接,分别用3.销子悬挂在纯弯梁上,再用销子把11.加载下梁固定于图上所示位置,调整加力杆的位置两杆都成铅垂状态并关于加力中心对称。摇动7.手
11、轮使传感器升到适当位置,将10.压头放如图中所示位置,压头的尖端顶住加载下梁中部的凹槽,适当摇动手轮使传感器端部与压头稍稍接触。检查加载机构是否关于加载中心对称,如不对称应反复调整。注意: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加载杆始终处于铅垂状态,并且整个加载机构关于中心对称,否则将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甚至错误。3.纯弯梁的贴片:5、4分别位于梁水平上、下平面的纵向轴对称中心线上,1片位于梁的中性层上,2、3片分别位于距中性层和梁的上下边缘相等的纵向轴线上,6片与5片垂直,如图2-3所示。图2-3 纯弯梁贴片图三、实验原理图2-4 纯弯梁受力图图2-4为试样受力图为了测量应变随试样截面高度的分布规律,应变片的粘贴
12、位置如图2-3所示。这样可以测量试件上下边缘、中性层及其他中间点的应变,便于了解应变沿截面高度变化的规律。表2-1原始参数表材 料弹模(GPa)几何参数应变片参数应变仪灵敏系数 K仪b(cm)h(cm)a(cm)灵敏系数 K片电阻值()碳钢2102.04.010.02.001202.0由材料力学可知,矩形截面梁受纯弯时的正应力公式为 式中:M为弯矩;y为中性轴至欲求应力点的距离;为横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本实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的方法加载,每次增加等量的载荷P,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一次,即:初载荷为零,最大载荷为4kN,等量增加的载荷P为500N。分别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修正后的值) ,求出各点
13、应力增量的平均值。 把测量得到的应力增量与理论公式计算出的应力增量加以比较,从而可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上述理论公式中的按下式求出:材料力学中还假设梁的纯弯曲段是单向应力状态,为此在梁上(或下)表面横向粘贴6应变片,可测出,式中:梁材料的泊松比可由( /)计算得到,从而验证梁弯曲时近似于单向应力状态。材料的弹性模量E值和泊松比值。 四、实验步骤1、确认纯弯梁截面宽度 b=20mm,高度 h=40mm,载荷作用点到梁两侧支点距离a=100mm 。2、将传感器连接到BZ 2208-A测力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将梁上应变片的公共线接至应变仪任意通道的A端子上,其它接至相应序号通道的B端子上,公共补偿片接在公
14、共补偿端子上。检查并纪录各测点的顺序。3、打开仪器设置仪器的参数,测力仪的量程和灵敏度设为传感器量程、灵敏度。4、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0.5KN(500N),Pmax=2.5KN(2500N),P=0.5KN(500N),以后每增加载荷500N,记录应变读数i,共加载五级,然后卸载。再重复测量,共测三次。取数值较好的一组,记录到数据列表中。5、实验完毕,卸载。实验台和仪器恢复原状。五、实验结果(1)求出各测量点在等量载荷作用下,应变增量的平均值。(2)以各测点位置为纵坐标,以修正后的应变增量平均值为横坐标,画出应变随试件截面高度变化曲线。(3)根据各测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计算测量的应力值。(
15、4)根据实验装置的受力图和截面尺寸,先计算横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再应用弯曲应力的理论公式,计算在等增量载荷作用下,各测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值。(7)比较各测点应力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并按下式计算相对误差在梁的中性层内,因,故只需计算绝对误差。(8)比较梁中性层的应力。由于电阻应变片是测量一个区域内的平均应变,粘贴时又不可能正好贴在中性层上,所以只要实测的应变值是一很小的数值,就可认为测试是可靠的。 六、实验记录表格表2-2 测点位置测点编号12345测点至中性层的距离 y(mm)表2-3 实验记录载荷P(N)应变仪读数单位:(10-6) 泊松比112233445566=6/5-500-1000-15
16、00-2000-2500表2-4 实验结果测 点 编 号12345应变修正值应力实验值()应力理论值()误差e()实验三 同心拉杆实验一、本实验主要内容通过实验研究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并验证胡克定律。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2验证虎克定律(最大载荷4KN)三、实验重点难点1如何保证实验过程中拉杆为同心2验证虎克定律采取了哪些方法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演示、辩论等;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理论指导和提醒学生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五、作业与习题布置1、影响拉杆同心主要因素有哪一些,如何保证?实验三:同心拉杆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2验证虎克
17、定律(最大载荷4KN)二、实验梁的安装示意图1.同心拉杆实验装置图3-1 同心拉杆实验安装图2. 同心拉杆的安装与调整:如图3-1所示,将3.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2.蜗杆升降机构上拧紧,将4拉伸杆接头(两个)安装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拧紧,摇动1.手轮使传感器升到适当位置,将5.同心拉杆用销子安装在拉伸杆接头的凹槽内,应调整支座的位置,使同心拉杆处于自由悬垂状态。注意: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同心拉杆处于自由悬垂状态,否则将导致实验结果有较大误差,甚至错误。3. 同心拉杆的贴片:图3-2 同心拉杆实物图图3-2 为同心拉杆实物图,只贴一枚应变片,贴于梁水平上平面的纵向轴对称中心线上。三、实验原理低碳钢弹性模量
18、E的测定由材料力学可知,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因为,所以弹性模量E又可表示为 式中:E 材料的弹性模量 应力, 应变,P 实验时所施加的载荷,A以试件截面尺寸的平均值计算的横截面面积对于两端铰接的同心拉杆,加力点都位于拉杆纵向轴线上,所贴应变片也位于拉杆纵向轴线上,此时该测点的应力状态可认为是单向应力状态,即只有一个主应力,满足虎克定律,由于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与成正比,所以当试件受到载荷增量P与应变增量 的比值即为E:所以,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截面尺寸可计算出横截面面积A,由拉压力传感器接测力仪即可得到所加载荷增量P的大小,再把应变片引线与应变仪相连,就可得到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 实验 指导书 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