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亲子活动设计(共5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个月亲子活动设计(共5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月亲子活动设计(共52页).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324个月亲子活动设计方案划 船(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练习坐着做双手划桨动作。2. 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活动。准备:1. 两块长方积木拼搭成与孩子人数相等的船头。2. 纸折船每人4只(自制)过程:1. 教师示范。教师将两块积木呈人字形摆放船头,请一名孩子坐在船前,教师坐在孩子的后面。教师:“我们要划船到湖里去玩了。”说完,教师双手扶住孩子两手做手臂屈伸的划浆动作,边划身体随划浆动作前倾后仰。2. 孩子和家长共同活动。请每个家长拿两块积木找空地方与孩子一起搭船头,然后与家长一起做划浆动作。动作先慢后稍快些,待孩子熟练后,家长可放开孩子双手让其自己划。划时提
2、醒孩子身体要跟着一起动,孩子在划浆时,教师边观察边表扬。3. 游戏结束,发给每个孩子一只纸船玩。注意事项: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家长可边带孩子划边念儿歌:划呀划,划小船,用力划,划小船,小朋友真快乐。吃 饭 乖(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初步能理解故事内容。2. 教育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乱跑,也不能玩玩具。准备:图片画面:小白鸟和小黄鸟有二朵美丽的小红花。贝贝吃饭玩玩具,两只小鸟嘴衔红花站在窗口。贝贝吃饭不玩玩具了,小白鸟送贝贝一朵红花,婷婷吃饭不跑来跑去了,小黄鸟送婷婷一朵红花。过程:1. 教师边指图片边讲述故事二遍。2. 根据故事提问:白鸟和小黄鸟有什么?(红花)贝贝手里端着什么?(碗
3、)贝贝在干什么?(玩玩具),两只小鸟对贝贝说什么?(贝贝吃饭乖,花儿送给你!)集体学说句子,能说多少是多少。桌子上有什么?(碗)婷婷在干什么?(站着玩)两只小鸟对婷婷说什么?(婷婷吃饭乖,花儿送给你!)集体学说,同样能说多少是多少。贝贝不玩玩具了,饭也吃完了,小白鸟把什么送给了他?(小红花)婷婷不乱跑,饭也吃完了,小黄鸟把什么送给了她?(小红花)3.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也要坐坐好,吃饭时不乱跑,不玩玩具,这样,小红花才会找你做朋友。附:故事小白鸟和小黄鸟有二朵美丽的小红花。小红花送给谁呢?它们飞呀飞,看见贝贝说:“贝贝吃饭乖,花儿送给你!”它们飞呀飞,看见婷婷说:“婷婷吃饭乖,花
4、儿送给你!”贝贝不玩玩具了,饭吃完了,真乖。小白鸟把红花送给贝贝。婷婷不跑来跑去了,饭吃完了,真乖。小黄鸟把红花送给婷婷。妈 妈 好(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学说儿歌中的单词和短句。准备:每个孩子带1张自己妈妈的照片。过程:1. 教师说:“宝宝,你们的妈妈在哪里?”宝宝指出身边的妈妈,妈妈对宝宝说:“宝宝好。”教师鼓励孩子说妈妈好。教师分别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妈妈在为宝宝穿衣服,另一张是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并一一讲给孩子听,接着教师问孩子“妈妈好吗?”并再次鼓励孩子说出妈妈好。2. 教师念儿歌妈妈好两遍,家长和孩子跟着儿歌节奏拍手,两遍后,教师请几位家长分别带孩子念儿歌妈妈好,念完儿歌“妈妈
5、好”,教师巡回指导。注意事项:最好由妈妈带着孩子参加这一活动。分 水 果(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初步学习将熟悉的物品分类。2. 继续学习认识大、小。准备:苹果、桔子若干,大、小两个果盘。过程:1. 家长带孩子围成半圆坐在地毯上,在教师一侧有堆混在一起的苹果、桔子,另一侧有一大一小两个果盘。2. 激发兴趣,乐于参与活动。教师说:“宝宝,老师这里有苹果、桔子,它们混在一起了,请你们来分分开,把苹果放到这个大盘子里,把桔子放到这个小盘子里。”教师边说边演示。3. 孩子玩游戏。“来,宝宝,把苹果放到大盘子里。”家长不动,让孩子自己来做。教师、家长观察每个孩子,随时帮助做错的孩子,“宝宝,你
6、把苹果放大盘里。”“对了,苹果放在了大盘子里。”接着让孩子把桔子放到小盘子里,“宝宝,我们把桔子放到小盘子里去。”教师、家长共同观察每一个孩子,随时帮助做错的孩子纠正过来,“宝宝,桔子放在哪里呀?”“对,桔子放在小盘子里。”注意事项: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决定反复练习的次数,也可换其它孩子熟悉的物品分类。根据用途找物品(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学习了解日常用品(杯子、笔、手绢、勺子等)的用途。准备:1. 已会认常见物品。2. 杯子、勺子、笔、手绢、每人各一件。过程:1. 教师与孩子一同复习已认识过的物品。教师掀开遮布,对孩子说:“宝宝,瞧,老师这里有什么?”老师举起每件物品,与孩子同时说出物品名
7、称,“这是杯子”“这是笔”,。2. 了解日常用品的用途。接着老师问孩子,“哪个宝宝知道,我们用什么喝水?”让孩子指认,或说出“杯子”,用“什么吃东西?”,“勺子”,“用什么擦鼻涕、擦汗呢?”“手绢,”用什么写字、画画?“笔”,也可以让宝宝说出物品用途。教师举茶杯,问孩子,“宝宝,茶杯可干什么?”“茶杯可喝水”,“笔可以做什么?”“笔可以写字、画画?”“勺子可以干什么?”“勺子可以舀东西吃。”“手绢可以干什么?”“手绢可以擦鼻涕、擦汗。”3. 游戏。家长说物品的用途,让孩子把物品拿起来。注意事项:1. 所认之物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可根据孩子的水平作适当调整。2. 应该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指认或回答。3
8、. 视孩子兴趣,也可说些其它孩子熟悉的物品用途,让孩子说说是什么。用棍取物(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学习使用工具将物品取出来,锻炼情境思维的能力。准备:孩子每人一根纸棍,玩具若干。过程:1. 将玩具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如:窗台上、玩具柜底下、桌子上等。2. 引发兴趣,教师与孩子一同游戏。 家长带孩子围坐成半圆,教师手指窗台上对宝宝说:“宝宝,你看窗台上有一只可爱的熊猫,你想跟它玩吗?”“来,你去把它抱过来。”请一幼儿去拿,结果,孩子够不到。“宝宝,你想想,怎样才能拿到它呢?”如孩子想用小椅子垫高后去拿,应告诉孩子,爬上椅去取物不安全。教师看到孩子无奈时,可递给他一根纸棍,看孩子怎样做,接
9、着教师可用纸棍将熊猫拨弄过来。教师接着说:“宝宝,你们看,玩具柜底下还有皮球呢?那边桌子上有娃娃,来,我们去把它们拿过来。”3. 家长协助孩子玩游戏。家长跟着自己的孩子,走向某一处,看孩子是怎样想办法去拿到玩具的,在孩子感到为难时,家长递给孩子纸棍,并教他用纸棍将玩具拿到手。注意事项:1. 纸棍不要太长。2. 回家后,也可创设环境,让孩子想办法,将想要的东西取到。到教师这里来(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能听着音乐走到成人面前,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2. 愿意和其他家庭的人一起玩游戏。准备:1. 多于孩子总数的塑料小玩具。2. 录有到老师这里来的音乐盒带。过程:1. 老师拿着玩具逗引孩子:
10、“宝宝看,这里有好多玩具小猫、小狗、小兔子,来拿吧!”2当孩子对玩具产生兴趣,走过来拿玩具时,教师就用好听的声音唱歌,此时家长可以跟着教师一起唱,如果孩子还不能独走,家长可扶着孩子边唱边走,到教师面前拿玩具。当孩子开心地走到教师面前时,教师可以亲亲孩子,再将玩具交给他。3. 家长和孩子与另一个家长一起玩游戏。如小明的妈妈拍拍手对小丽说:“小丽,到阿姨这里来。”然后两位家长一起唱歌,小明的妈妈和着音乐和小明一起拍手,接着再由小丽的妈妈让小明听着音乐走到自己身边来。然后再与其他家庭一起玩此游戏。附: 1=D 2/4 到教师这里来 2 2 4 4 | 3 1 | 2 2 4 4 | 3 1 | 宝
11、宝 走 啊 走 啊 , 宝 宝 走 啊 走 啊, | | 2 5 | 1 - 来 来 来 来,走 过 来。可爱的小猫(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喜欢听成人唱歌。2. 唱到“喵喵叫”时能模仿成人做小猫摸胡子的动作。准备:1. 木偶小猫一只。2. 录有可爱的小猫的音乐盒带。过程:1. 教师出示木偶小猫,以小猫的口气问孩子:“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怎么叫的?对了,我是小猫,我会喵喵叫。”教师说喵喵叫的同时,两手放在嘴边,向两侧拉开,做摸胡子状。引导孩子跟着模仿。接着教师说:“我还会唱歌呢!你们想听吗?”边演示木偶,边唱歌,边做动作。2. 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家长和孩子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唱到“
12、喵喵叫”时家长握着孩子的手一起做摸胡子的动作。教师表扬听得认真、愿意模仿的孩子。3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家长在演唱之前告诉孩子:“现在我们一起表演,看看谁像小猫?”然后,家长放慢速度边唱边做动作,看孩子是否能跟着一起哼唱并模仿动作。此时,教师手上拿着木偶小猫巡回指导进行观察,如发现积极参与的孩子,教师以小猫的口气表扬孩子,并摸摸孩子的头以示鼓励。注意事项:成人还可替换歌词,如将小猫换成小鸟,歌词变成:可爱的小鸡叽叽叫,可爱的小鸡叽叽叽。附:歌曲 可爱的小猫 1=D 4/4 3 1 1 | 3 1 - | 2 - 4 5 | 3 - - - | 可 爱 的 小 猫 喵 喵 叫, 3 1 1 | 3
13、 1 | 2 2 | 1- - - 可 爱 的 小 猫 喵 喵 叫。好看的线团(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能模仿成人绕线团。2. 对色彩鲜艳的线团感兴趣。 3. 喜欢和成人一起玩线团。准备:家长从家中带一团大一团小的两团色彩鲜艳的晴纶线团。将每团线留一个头。过程:1出示许多线团,告诉名称。老师出示许多线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2教师绕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叫绕线,要把小的线团变成大的线团,看我是怎么绕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一团留有很长一截的小线团拿给孩子看:“这是小线团,一手拿好小线团,一手拿好线,一圈一圈慢慢往上绕。来,小朋友空手跟我学一学。
14、”教师鼓励,家长督促,大家都动手。绕完后,问孩子:“现在的线团大不大?”3绕线团。教师请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好,家长拿一团大线,孩子拿一团小线,家长说:“来我们把小线团变大线团。”家长慢慢绕,让孩子自己模仿着绕。4滚滚玩玩。线团绕好后,家长将线团的线头塞进去,然后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把线团放在地板上滚一滚好吗?” 家长可以变化着滚:慢慢滚、快快滚、滚远些、滚近些等。滚的时候,家长说:“我的红线团滚远了,宝宝的黄线团在地板上滚一滚去追红线团。”注意事项:1. 观察模仿是绘画的基本要求,画东西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多看、多玩。2. 也可以用塑料绳、布带等能绕的物品代替。欣赏成人画画(1岁1个月1岁2个月)
15、目的:1. 喜欢看成人画画。2. 能指认或说出成人所画的物体名称。准备:1. 黑板、黑板擦各一块,彩色粉笔若干。2. 每人一盒油画棒,每人一张大挂历纸。过程:1教师边画边说:“小朋友,看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好看不好看?”教师画出太阳、月亮、小猫、小兔等,让孩子说出名称,不会说的可让指认。如:太阳在哪儿?说对或指对的大家给他鼓掌。2看家长画画:(1)教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会画,画得可好看呢?”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家长一边画一边把画给孩子看:“宝宝,看爸爸画的是什么呀?”“对,是小汽车,是一辆红色的小汽车。”(2)家长问孩子:“你喜欢什么?让爸爸画给你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所说的名称画出该物体
16、,也可以画好后问孩子:“小兔呢?月亮呢?”画完后问孩子:“爸爸画得像不像?”也可以点头回答。3如果孩子有兴趣,家长可将笔交给孩子,让孩子也涂上两笔。注意事项:1教师、家长所画的东西,如果要求孩子说出名称,那么必须是孩子认识的,反之,应将名称告诉孩子。2. 家长应多用几种色彩画画,让孩子感受。爬 山 坡 (1岁1个月1岁2个月) 目的:1. 能在积木上爬上爬下。2. 锻炼胆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准备:大方型积木八块。过程:用积木搭成两个山坡,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请一名胆大的孩子爬上去再爬下来。“真能干,大家一起拍手。你们想不想玩呀?”教师说完,将愿意爬的孩子分成两组,在家长保护下爬上去再
17、爬下来。教师和家长应帮助、鼓励个别胆小的孩子尝试着做,逐渐使其消除恐惧心理而摆脱依靠。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爬过隧道(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练习爬过拱形铁圈。2. 锻炼胆量,满足躲藏的好奇心。准备:将四个拱形铁圈按前后次序摆成一竖排,将准备好的盖布两边各钉四条带子(两边各一条,中间钉两条,)分别系在铁圈上,使盖布不会掉下来。过程:教师将一个孩子抱到洞口,家长蹲在另一个洞口说:“,爬到妈妈这里来!”家长说完,边拍手边喊:“来,快来,快来!”当第一个孩子爬过去以后,第二个接着爬,直至全部爬完。如孩子愿意继续玩,家长可引导孩子自己从洞中爬进爬出。注意事项:1. 爬行时,不能从盖布中间爬出来
18、。2. 游戏结束,应允许孩子躲在洞里玩。教师和家长要随时防止运动器材倒塌,以免砸伤孩子。过 地 道(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练习爬过四面围合的纸箱。2. 锻炼胆量,满足好奇心。准备:长1米左右,宽50厘米,高60厘米左右的长方形空纸箱两个。过程:游戏开始前,家长带孩子看一下纸箱的洞。游戏开始,教师指着纸箱对孩子说:“这是一个地道。你们的妈妈在那边等着你呢!”教师将一名孩子搀到洞口。家长跟着在另一洞口说:“妈妈在这儿呢!”教师鼓励孩子爬过去找妈妈。找到后,教师表扬该孩子:“小朋友真能干,他很快就爬到地道找到妈妈了。”全体孩子在教师引导和家长配合下,逐一爬过地道,回到家长的身边。注意事项
19、:1. 孩子爬的纸箱可以就地取材。规格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合适就行了。2. 孩子在过地道时,必须等前面的小朋友爬出去以后,后面的才能接着爬。盖盖,配盖(1岁1个月1岁2个月)将用过的盒子、瓶子、杯子当玩具。家长先示范打开一个瓶盖,再盖上。然后让宝宝模仿。宝宝打开一个,再盖上,家长再给他另一个不同的,他又打开,盖上,练得熟练后,再练习给不同大小形状的瓶子配盖。宝宝在这种开开、盖上、配盖的简单游戏中,大大促进了动作智商的发展。倒豆,捡豆(1岁1个月1岁2个月)备两个广口瓶子,其中一个放上豆子数粒,让宝宝练习倒豆,从一个瓶子倒到另一个瓶子,开始时,家长扶住瓶,以免瓶子倒,稍微扶一下往里倒的那只手,对
20、准瓶口往里倒,慢慢就不往地上洒了。备两个小盘和两个瓶子,让宝宝把盘子的豆子捡到瓶子里,亲自同检,看谁快,宝宝如果都能放到瓶子里,就鼓励,或发小红五星以示奖励。 说出来再给(1岁1个月1岁2个月)这个年龄的小儿已经懂得很多意思,但语言表达仍处于单词句期,习惯用动作表达需要和欲望,如想出云玩,用手指门,想喝饮料用手指冰箱,就是懒得说出来,很多家长采取及时或快速满足的办法,孩子就越来越懒得用语言表达。家长应当采取“延迟满足”的办法,促使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思,教孩子用“是”或“不是”,“要”或“不要”,并配合点头或摇头动作,坚持“说出来再给”。听从吩咐(1岁1个月1岁2个月)根据宝宝不肯闲着,喜欢做事,
21、好听表扬的特点,每天都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吩咐其做些小事,如“扶奶奶上楼梯”,“给爸爸拿拖鞋来”,“给娃娃洗脸”,“哄娃娃睡觉”等,孩子十分高兴地做各种小事情,因为做好事都会得到“真能干”的夸奖。彩 色 路 (1岁1个月1岁2个月) 目的:1. 能在指定范围内较协调地爬行。2. 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准备:两根3米长的彩带和铃鼓一只。过程:教师将两根彩带平行地贴在相距约2米左右的活动室中间的地毯上。教师指着彩带说:“这是一条漂亮的彩色路,小朋友就在彩带里面爬。教师在路的另一边摇铃鼓,全体孩子从路一边往教师那里爬,快爬到时,教师摇动铃鼓说“快爬到爸爸、妈妈那里去。加油!加油!孩子爬到后,
22、家长抱起孩子亲一亲。游戏可继续玩。注意事项:如有孩子爬到彩带外面,家长及时提醒孩子爬到彩带里面去。和成人碰一碰(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1. 能听指令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去碰成人的相同部位。2. 能积极愉快参与游戏活动。准备:1. 教师对家长和孩子说:“我们来做碰一碰的游戏,请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好。我说碰哪儿,你们就碰哪儿。”接着,家长带着孩子跟随着教师的指令做动作,教师可依次引导做如下动作:大手碰小手、大脚碰小脚,鼻子碰鼻子,头碰头等。2. 教师问家长和孩子:“你们还想碰碰什么地方?”让母子随意碰碰。3. 教师说:“小朋友们,你们还想不想去和别的小朋友碰碰小手?”家长可带自己的孩子与别的
23、孩子碰一碰。注意事项:1. 家长和孩子相碰时动作应轻巧一些。2. 1.5岁以后可以站着玩。捡豆(1岁1个月1岁2个月)目的:学习用拇指和食指对捏,能认真地将蚕豆捡起来,积累操作经验,感受物品的性质。准备:每个孩子一个小塑料筐子,蚕豆若干。过程:1. 教室的地毯上,散乱的撒了蚕豆。游戏开始时,家长带孩子手拿小筐走到有蚕豆的地方,蹲下来捡蚕豆(用拇指和食指对捏)。2. 教师说:“宝宝,你们看,地毯上有什么?蚕豆。”反复说两遍,让孩子学说“蚕豆”一词。教师接着说:“宝宝,我们今天就把掉在地上的蚕豆捡起来,看老师怎么捡的。”教师蹲下,用拇指食指对捏,捡起一粒蚕豆,举起给孩子看,“宝宝,老师把蚕豆捡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亲子 活动 设计 5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