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心理健康计划和教案(共2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心理健康计划和教案(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心理健康计划和教案(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三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及教案乳山市午极小学2016.09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三年级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三年学生进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三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1、思维特点:三年级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观念;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在一、二
2、年级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又了一定的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总体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尤其加上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丰裕,孩子的吃苦精神也相对较为薄弱了。2、语言表达特点:三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在探究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3、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三年级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4、自我意识特点: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
3、表现,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二、教材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三年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情绪趋于稳定,情感有一定的选择性,道德感
4、、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以此为目的将这部分教材分为五个内容:1、自我认识2、学习策略3、人际关系4、思维训练5、其它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从自我认识、学习、人际交往、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辅导。自我认识辅导目标: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学习辅导目标: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人际交往辅导目标: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
5、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思维辅导目标:通过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的潜力。四、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五、教学措施根据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从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
6、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快乐成才。六、教学时间安排: 每班间周,利用校本课程进行,详见课程表。七、学期教改研究专题1、心理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2、心理辅导课堂中教师问题聚焦教学行为的研究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案一 你勇敢吗? 活动设计: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阅历浅而易走入误区,本节辅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辅导目的 1、
7、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2、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辅导方式 1、讲述和讨论 2、角色扮演 3、自我测试 辅导前准备 1、测试卷一份。 2、三个情境小品。 附:测试卷问题: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一个敢在家吗? (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你比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学,你挺勇敢。 辅导时间与场地 1、教学时间:1学时 2、教学场地:课室 辅导步骤 1、认识、理解“勇敢”。 (1)你对勇敢的理解。 (2)说一说你经历
8、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 (3)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 勇敢: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2、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大部分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 故事小品三:小红在写作业,小明叫她去玩。小红有一道题解不出,不去,小明同意让其抄他的作业,小红拒绝。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
9、做出来啦! 3、学生结合表演和讨论:勇敢不仅表现在不怕危险,更应该表现在不怕困难上。古有李时珍,现有解放军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性命,保护国家财产,抗洪抢险;警察叔叔与坏人博斗;科学家攻克难关等等。而我们则应该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自己的勇敢。 4、回答测试问题,判断“勇敢”程度 (1)悄悄话 同学们可找你的好朋友或老师互相轻声说一说测试题中的问题。 (2)小勇士解难。 做法是让同学们试着商量如何解决上述四题的问题,如何排除困惑。派一人上台做小勇士为大家解答他是怎么做的。 5、讨论:如何学会“勇敢”,如何培养自己的“勇敢” 教师根据讨论归纳: (1)自己独处害怕时,分散精力,多想一
10、些开心的事,这称为分散法。 (2)平时多看健康、有益的书籍和电视,并加强身体锻炼,我们称之为健康法。 (3)战胜困难要有勇气、胆量、毅力和知识,我们称它为综合法。 6、同学们自由向老师提问,教师答辩 7、全课小结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勇敢一的面,这很好!任何一个人的勇敢精神都是从小培养的,人不是天生就勇敢的,所以你今天不勇敢或不很勇敢,不要紧!虽然今后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复杂的人和事,在学习上也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学好知识,学会用微笑对待困难,不急不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相信自己,我会勇敢的! 建议: 目前我们面对的是独生子女,胆小、无毅力是他们当中许多人的通病,培养勇敢精神势在必
11、行。因为勇敢属于性格方面的问题,为了不伤同学们的自尊心,老师先讲了心里话,说明了自己曾有过的怯弱,但正确面对后,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另外采用“悄悄话”的形式,既保留了学生的“隐私权”,又让在这方面有自卑感的学生掌握了克服的方法,而“小勇士解难则是让那些比较勇敢的同学再次自豪地表现了勇敢。 二 烦恼来了怎么办? 活动设计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不易容纳挫折和不合理的事,倾向于用理想的目光看待问题,情绪起落变化较大等,烦恼将伴随着他们渡过整个的学生生活,实际上,烦恼本身并不是件值得担忧的事,但它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烦恼处理不当,积压下来,也会成为学生的包袱,并有可
12、能发展成为心理问题的导火索。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关烦恼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烦恼。本节课首先要教育学生认识烦恼的危害不在于烦恼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恼的态度,其次教育学生学习一些处理烦恼的方法。 辅导目的 1、认识烦恼产生的原因,以及烦恼处理不当会给自己带来一定危害。 2、教育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烦恼。 3、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烦恼。 辅导方式 1、剧情表演与分析 2、讲述与讨论 3、角色扮演 辅导前准备 1、准备一个消极对待烦恼的小剧。 2、白纸若干。 3、磁带:心灵博士的建议、“幸福拍手歌”。 4、准备一个名人克服烦恼的故事。 5、准备克服烦恼能力的测试题(
13、每人一份)。 附:克服烦恼能力自测题 指导语: 若你的情况与句子内容“完全符合,就在题目右边5分下边的空格里打“”;若“完全不符合”,就在1分下边的空格里打“”;若你的感觉与句子内容“有些符合”,就在4分下边的空格里打“”;“不确定”就在3分下边的空格里打“”;“有些不符合”就在2分下边的空格里“”。每一句只打一次“”。最好依据最先出现在你脑中的反应作答。 1、我感觉我的生活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2、我的感情常受到伤害 3、我经常烦恼 4、我容易失去冷静 5、同学们在交谈时,你是否想加入 6、同学们在笑时,你是否也不会大笑 7、你受到老师批评时,心里是否不愉快 8、你是否有时会后悔,那件事不做就好
14、了 9、碰到不顺利的事情时,心里很烦燥 10、夜里我很难入睡 对于自己免于烦恼能力的评价 第一次:分 第二次:分 差异: 备注:若第二次的得分有所增加,则说明克服烦恼能力有正向改变或增强。 辅导时间:1课时 辅导场地:教室或团体辅导室 辅导步骤: 一、引入课题 二、认识烦恼的本质,明白不同态度对待烦恼有不同的结果 1、小剧表演 剧情大意:发试卷了,学生珊珊和菲菲各自在看语文试卷,珊珊认为自己考试失败,完了,由此产生了烦恼。当发现同一道题自己比菲菲多扣两分时,不从自身的答案找原因,却认为是老师偏心,当菲菲安慰她时,却被她误解,菲菲生气走了。 旁白:第二天,珊珊的考卷没有让家长签名,看见语文老师总
15、是避开,语文课上无精打采,作业越来越不认真,还常常迟交 思考: (1)小品中的人物表现的是什么心情? (2)这种心情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老师启发引导,认识消极对待烦恼的危害。 2、给珊珊“考试失败了,我完了”,这个最初想法唱反调,也就是说与她不同的看法。 3、想法改变,事情的结果又会如何,请互相讨论,并按照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角色扮演。 4、珊珊到各组观看,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表演。 思考:通过珊珊前后两次不同的表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启发并小结,指出要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很多人的烦恼跟认识态度有关系,当能乐观而自信,用积极的态度来对
16、待烦恼,就能看到烦恼也有积极的一面,从而有利于消除或减轻烦恼。 三、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烦恼 1、由心灵博士的话引入。 2、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请写下自己感到最烦恼的事,以及什么烦恼,可不署名。 3、学生写完烦恼之后,情绪较低落,开展呼吸训练,调节学生心情。 4、课前通过测试,已了解到克服烦恼能力较强的学生,请三名代表各列举一次克服烦恼的过程,着重谈谈这件事给自己怎样深刻的心理感受或体验,后来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等。 5、打幻灯,出示名人克服烦恼的事例。 “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这是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一段名言。据悉巨商希尔顿在发迹之前是一个穷汉,母
17、亲仅仅给他五千美元去经营旅馆。几年后,希尔顿成了商界巨子,当希尔顿的母亲问他是怎样克服烦恼的,希尔顿回答说:“微笑”。原来,他每次遇到挫折和不合理的事时,他就马上到卫生间或一个角落拿出镜子练习微笑。 小结:每个人生活中都可能遇到令人烦恼的事情,如果你肯开动脑筋,你会发现能使心情变好的方法是很多的。 6、组内交流:学生带上写有烦恼的纸条到各自的心理辅导小组去,由组长读,其他同学出谋献策,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自己拿一个桌子上放着的快乐小精灵。 7、班内交流: (1)请两个小组各举一例摆脱烦恼的办法。 (2)师适当启发引导: a、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b、有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
18、3)师提醒学生:没有拿到快乐小精灵的同学,如果愿意,请说一说你的烦恼,我们大家都愿为你伸出援助之手。 四、总结: 1、提供一些常用克服烦恼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宣泄等。 2、赠送名人名言:天空虽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 五、放音乐:“幸福拍手歌”,学生伴随音乐用身体语言表达心情。 提醒学生一周后自己再进行一次“克服烦恼能力”测试。 补充活动: 一、唱反调活动 1、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要求同学写一件烦恼的事,投进小纸盒。 2、请生抽,并请生说出与纸条不同的看法。 二、情景扮演游戏,请同学扮演在以下情景怎么办? 参考情景如下(题目可自拟): 1、今天,我被同学误会了。 2、爸爸、妈
19、妈吵架了。 3、我考试不理想。 4、天下雨,去不了春游。 三、开展“我的烦恼告诉你”活动。 1、告诉学生可以把烦恼跟快乐小精灵讲,意图在帮助学生诉说烦恼、宣泄一下情绪。 2、以心理辅导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内容侧重于分析烦恼的性质,产生烦恼的原因, 如何看待这些烦恼等,然后相互交流解决烦恼的办法。 课程教学建议: 小学生的心理相对单纯,容易说出自己的烦恼,也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本课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较为适宜。教师应在课前主动了解本班学生的主要烦恼,以便有的放矢地传授克服烦恼的方法,教育学生适当地运用,视实际情况安排和组织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表自己的体验。 教师既是
20、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和教与学的双向沟通。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烦恼。如谈谈自己曾有过的烦恼,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结果怎样等,使学生与自己产生共鸣,引起心灵上的震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学会说“不” 活动设计: 在学龄期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本课通过多例二难情境,让学生归纳出拒绝的方法和技巧,并在课堂之中加以运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合作精神。 辅导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在日常学
21、习、生活中,我们有权利说“不”,但也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合作精神。 2、初步学习说“不”的三步技巧,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辅导形式:小品表演,问题讨论,个案分析,角色扮演。 课时:1课时。 活动地点:教室。 重点难点: 1、重点:二难情境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习演练如何说“不”。 2、难点:归纳说“不”的三步技巧。 辅导前准备: 1、投影片。 2、学生回忆:自己平时有没有不敢拒绝或拒绝不当的经历。 3、学生事先准备3个小品。 辅导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深呼吸放松练习:端坐,放松头部、身躯,慢慢吸气,慢慢呼气,(时间2分钟) 2、学生谈自己的感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心理健康 计划 教案 2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