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复习内容(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翻译简史复习内容(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翻译史复习重点依据历史上主流翻译对象的变化,中西翻译发展史可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45一,宗教文献为主要翻译对象的宗教翻译阶段二,经典名著为主要翻译对象的文学翻译阶段三,实用文献为主要翻译对象的非文学翻译阶段中国古代佛经的翻译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P45531.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公元148到256:此时翻译阶段为佛经翻译的初期,译者没有原本,全凭外来僧人“以口授相付,不听载文“。译者多为中亚和中国新疆的僧人,此时的翻译方法为集体翻译,称为”译场”括三部分:口译 (传言) 记录(笔受)检验(证义)。由于传言者梵文水平较差,反映在译作中
2、除目标语的句法扭曲之外,还有大量字母直译的内容,这就造成了译文晦涩难懂,没有宗教学基础的人难以理解。此时的翻译活动尚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是在民间信徒的资助下分散进行。此时多采用直译法。2.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 公元256到589年:此时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逐渐接受,佛经翻译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脱离了私人的小规模翻译,变为大规模的译场,由私译转为官译,由个人翻译转为大规模的集体翻译。佛经翻译采用传译和讲习相结合的方法,译场便呈现“疑难纵横”“交辩文旨”的热闹景象。这样对译文的讲解讨论和反复钻研,使翻译同时带有研究的性质。此时由于梵本的不断传入,天竺求经者较多,原本往往不止一种,这就便于相互校勘,
3、使译文更为正确。由于译出的经典不断增加,佛经的目录整理应运而生。 总体来说,翻译理论和技巧在这一时期得到初步的总结与整理。道安总结出“五失本,三不易”的佛经规律。彦宗提出“八备说”,鸠摩罗什主张“依实出华”。译文质量较前一阶段有多提高。此时多采用意译。3. 隋唐北宋时期 公元589到1110年:此时的翻译活动与之前有明显不同,译场较大程度缩小规模,译场在参加人员方面极为挑剔,只有具备特殊能力的僧人或世俗官员才能参加,除工作人员,其它人禁止入内。各职司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培养新一代译者,各地僧院设立翻译学校。然而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导致中国佛经翻译活动从公元11世纪迅速衰落,译场时代随之结束。佛经
4、翻译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有哪些影响?P56571. 印度语支的文本给中文带来大量陌生的语言形式:名词三个数格和三个人称的复杂语法结构,过去时和现在时等。2. 影响宋明理学,在很大程度上首佛教的激发。3. 佛教理论武装当时学术名流的思想,研究佛学蔚然成风。4. 佛教的慈悲,平常,无常,无我的思想深入人心,人民受其鼓舞。5. 佛教为中国的文学带来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鼓舞晋唐小说创作,禅宗思想影响诗歌创作。6. 促进形成文词酣畅,想象力丰富的新文学变文。朴素而活泼的语录体的产生。圣经翻译对西方宗教改革起了什么作用?P64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带来技术上的便利,译为民族语的圣经广泛流传,早期
5、的宗教改革家借助圣经新译本传播其宗教思想。翻译在宗教和政治斗争中被用作反对当时罗马教廷的武器。促进民族国家的独立。马丁路德在避难期间,与学者合作翻译圣经,其译本促进了现代德语的形成。威客立夫译本圣经。是一个完整的英语圣经译本,文字浅显流畅,琅琅上口。使圣经得以为普通人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打破了教会垄断特权。之后出现大量英译本,随之带来的是对教会使用文本的态度的变革,而这直接促发了英国的宗教改革。19世纪西方的圣经翻译有哪些特点?P67此时的圣经翻译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里,产生欧洲主要语言的大量修订本和新译本,多为考古学和圣经手抄本研究带来的新发现和新见解。第二时期,大量传教士翻译成“第
6、三世界”国家语言的新译本。1870年至1881年对钦定版圣经的修改仍然采用集体合作的模式,追求的目标是平易通俗的译文。此时的译者一丝不苟的遵循希腊语原文。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两个英译本圣经,影响这些译本的都是独立译者的译本,宗教文本的翻译与宗教机构的权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对新大陆的及更多殖民地的开垦,圣经在某种程度上帮补了欧洲殖民国家的殖民征服。P69第二个时期中出现了几百种其它语言的译本。20世纪末,很多人使用“无性别歧视”语言。女性主义的翻译已有突出的影响。“译名之争” 仅仅是一个语言理解和表达的问题吗?为什么?P83圣经中译与中国新文学有什么关联? P87官话和合译本是公认的圣经中译
7、的杰作,其出版在五四时期,对于“白话文”和“新文学”运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圣经故事的意象和“雅歌”似的文体,是冰心,矛盾,周氏兄弟等新文学作家的重要学习资源,他们的创作,都与圣经中译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我国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有哪些特点?对我国的科学和文化发展有何作用?P124此阶段是指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上半叶。 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发展起来。随着基督教传教士入华传教,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我国。1. 地理著作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地理学科对中国起着某种意义上的先行学科的作用,哥伦布及麦哲伦东西航路的开辟拓展欧洲人的眼界,促使他们对各国地理行情走在前列。而此时的中
8、国人依然迷茫的认为“四海之内,中国为中心”。欧洲传教士利玛窦认知此种情况后,便开始学习中国的典籍,1584年,在教堂内挂起世界地图,供人观看。西方近代地理学,由此开始传入中国。1605年,徐光启对此图作文字解释,起名曰山海舆地全图这是中国人传播西方科学的第一部作品。敲开了中国人蒙昧的思想。他除传教外,还广交中国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作不仅对中西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国家绅士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末清初的士大夫自此打破了“中国与四夷天下秩序”的传统旧观念,开始接受万国并存的世界意识,用一种平等的观念看待中西文化的短长。产生向西方学习的念头,
9、出现各种变革的观念,引发了延续一个多世纪的思想革命历程。2. 科学著作 徐光启译著的几何原本在1607年完成,立即引起巨大反响,并成为明末从事数学工作人员的案头必读书籍。西方几何学从此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对我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传教士熊三拔与徐光启合译的水利工程及水力机械类书籍泰西水法,该书首次介绍西方水库与水力机械,不仅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西洋农田水利技术专著,还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洋科技著作。明清之际的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是在比较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由传教士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与宗教目的带入中国,传入后又在社会上层的部分文人中传播,因此,在影响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既阻
10、碍了西方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完整的科学作品的传入,也使得传入已久的科学知识没有得到广泛普及。然而,仅只在天文。数学。测绘地图等方面就已经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雍正皇帝开始,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此,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相结合的西方翻译从此基本结束。我国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有哪些特点?对我国的科学和文化发展有何作用?此阶段是从19世纪开始,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国的只是分子产生了普遍影响。此时的各人文学科渐渐自成体系,而此时社会腐败,仅有少数有识之士注意到西学的优越之处,但仍不把它作为与中学对等的学术文化,其地位远不及中国的学术思想。鸦片战争战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
11、订,激起思想先进者向西方学习的欲望,以达到“维新”之目的。这就促成了西方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P118清末译出的科学书籍的知识就内容而言,清末译出的书籍比较浅显。数量上看,清末73年约2100种,而民国时期译出的有10700种左右,五四后,科技译著的数量是清末的十倍。且质量较高。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西方书刊报纸,积极搜集西方信息。译出了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类知识的四洲志。它是当时介绍最齐备,最新颖的世界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图书。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大量介绍外国自然,地理,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徐继畬通过采访来华传教士,商人等编著了灜环志略,第一本中国人全面介绍世界地理的书籍
12、。虽然他们不通外语,但是较早重视并组织翻译外国资料,为同时代的人了解外部世界做出了贡献。梁启超等一批富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强烈要求改革。此时的大量西方知识,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各类翻译出版机构也先后翻译出版了大量科学技术文献和教科书。传播了化学,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为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以佛经翻译为例,翻译活动在哪些层面上悄然改变了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P141自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开始了将近千余年的翻译历程。中国的语言,文学,文化更是经由翻译得到了极大的丰富。1. 佛教典籍的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语言。
13、P143佛经翻译不仅为汉语语言增加了很多新词汇,还促进了汉语构词方式的发展。有很多研究显示,汉语的双音化过程在魏晋以前是缓慢的,但自从佛经翻译盛行的魏晋以后,开始出现更多的双音词和多音节次,四字格成语更是明显增加。2. 佛教典籍的翻译丰富了汉语的音韵,语法和文体,为现代汉语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佛教典籍对中国音韵学最重要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四声,二是字母,三是等韵图表。佛经译者根据梵文字母,创造了汉子的拼音方式。在句法方面,佛经翻译使用大量的倒装句,提问句以及解释句。助词“于”的被动句式也取自佛经。在问题方面,由于佛经翻译讲求思想的普及性,因此引用了一种散文和韵文交错使用的口语化文体变文。这种形
14、式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还出现了一种记录禅师谈话的特殊文体语录体,这种口语文体朴素而活泼且自由。这种朴实平易的口语化文体的普及与发展,佛寺禅门遂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3. 佛教典籍的翻译为中国文学提供的肥沃的土壤。佛经译本的广泛流传,对于文学题材,文学结构,文学语言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学题材:由于印度思想的渗透,以及佛教神话与寓言故事的传播,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开始盛行。明代的白话小说更是文学题材受佛经翻译影响的典型代表。不仅小说的主线围绕佛教的传播,主要人物和故事也是基本取自佛经。文学结构:佛经译本不仅影响了白话小说的内容,而且还影响着其文化结构。自唐
15、代起,佛经翻译还因讲经的方式,衍生出一种韵散交错的变文形式。即散文体中穿插诗词。这种文体被广泛运用到我国的白话小说。两宋时期的“话本”甚至把佛经的文学结构囊括入内,可见佛经在当时已经被看作一中独特的文学形式。文学语言: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学语言产生很大影响,一部分归功于佛经原文独特的文学性,还有很大部分归功于译者译笔的文学性。P148 还在于很多诗人和文学家走在思想和文学观上深受佛经影响。如唐代诗人王维,在诗中他把佛家清净理念加诸于自然景物。营造一种禅定境界。甚至中国诗歌评论和其它文论都采用了很多佛教语言。佛教典籍的翻译不仅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历时极为长久的第一次翻译高潮,而且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
16、语言和文化。为中国民族的文学,文化构建和创新做了不可或缺的贡献。由此也看出清翻译在接纳,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为例,译者是如何通过翻译选材影响译入语社会思想观念的?翻译改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道德观;A 爱情小说的翻译有助于打破当时的封建礼教束缚B侦探小说的翻译有助于引进西方的法制观和人权观C科学小说的翻译有助于破除迷信,增强科学意识严复的社科翻译天演论是严复在1894年根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编译的。该译文语言使用骈文,读起来音节婉转,极富节奏感;其内容更突出“社会进化”的观点,1897年在国文汇编上刊载后影响非凡,使读者深受震撼,产生了
17、极大的社会影响。该书一方面给读者敲响警钟,加深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另一方面用“物竞天择”的进化理论号召读者自强奋起。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不仅是中国人获得“物竞天择。”P152西方各国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翻译对象和翻译特点是什么?P248儒家经典在西方各国的翻译始于何时?传教士翻译了哪些重要的儒家经典?他们的主要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是什么?P227儒家经典的翻译始于明末清初的传教士。目的是为了传扬自己的宗教,为了消除基督教和儒家思想的冲突。翻译的儒家经典:意大利才传教士罗明坚在1582年将三字经大学译为拉丁文; 利玛窦在1593年将“四书”翻译为拉丁文; 法国金妮阁在1626年将“五经“译为拉丁文,并加了注解。 比利时传教士1687年出版了中国贤哲孔子,这是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儒家经典拉丁文译本。此书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几名欧洲传教士多年工作的结晶。 在18。19 世纪的法国出版了诗经书经礼记和易经。 19世纪,论语英译本问世,作者为英华书院第三任校长高大卫。1843年起,英国著名汉学家李亚格开始中国经典的翻译工作,并各自附以原文,注释及长篇绪论。他皓首穷经,以极为严谨的方式实施翻译出版计划。P229P233翻译职业化的含义是什么?P298机器翻译给职业译员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帮助?P313.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